陈玮:从李小龙谈创造力思考人生的破局和重塑

陈玮教授

2

(图片来源:摄图网)

作者|陈玮  来源|玮哥说书(ID:weigetalk)

从李小龙谈创造力思考人生的破局和重塑

是的,我写的是李小龙,不是张小龙!

从“生活的艺术家”一书中,可以看到李小龙是喜欢学习、探讨哲学的一个人。以下这段话有意思:

“一旦你有了自己的性格,你便有了自己的一套僵化的套路。你的行为会变得很呆板,总是在人的意料之中。也就是说,你已经丧失了一种能力,即运用你所有的资源,来自由应对世界上出现的各种情况。你总是预先决定好用一种方式处理事情,也就是你的性格所包含的内容。

所以,我认为,最富有、效率最高、最有创造力的人就是那种没有性格的人,这听起来是一种悖论,但却不一定是错的。在我们的社会里,我们总是要求一个人要有性格,特别是要有一个“优秀的”品格。因为那样的话,他做的任何事情就可以预测了。人们就可以将他分门别类,加以管理。”

李小龙说得好啊!人在基因和环境双重作用下,慢慢变得程式化、套路化。这种程式化、套路化,涉及到人的思维、情绪、价值观、个性特质和行为举止等多个维度、多个层次。

这种程式化和套路化,有没有好处?应该有好处。例如可以让人在面对类似情景时,进入自动驾驶模式,就像飞机的巡航模式。这样最能节省能源和能量。另外一个好处,就是这样的人比较可预测,因此相对更容易打交道。

很多人能量本来就不够,如果每遭遇一个新的情景就要换一种反应模式,能量消耗太大,而且也没有必要。最简单的例子,我们没有必要早上刷牙的时候,每天都创造一种新方式吧?!

但问题是,如果我们的反应系统太过僵化、套路化和程式化,我们很难期待有不一样的、更好的结果。

比如我们期待考试成绩更好、业绩更好、或者更受欢迎、更健康,但我们还是老一套的念头和行为,老一套的习惯,那怎么可能期待有不一样的结果呢?

这种程式化和套路化的反应方式,不过是用老办法解决新问题。旧瓶装新酒是可以的,因为我们最终要的还是瓶子里面的酒。但在新情况和新问题层出不穷的世界里,我们就不能总是用老办法解决新问题了。

意识到这一点,只是重要的第一步。要真正变得富有创造力,人就需要刻意修炼,不断修改自己的程式,升级自己的操作系统。

比如刻意地把似曾相识变成似曾不相识;用怀疑的眼光,审视一切熟视无睹、司空见惯的事情;常常提醒自己换个角度、跳出框框看问题;老是问问自己,有没有不一样的想法、做法和打法……

也许让自己跳出自己的最好方法,就是跟一帮跟自己很不一样的人相处做事。这些人跟自己太不一样了:他们的专业、价值观、方法论、个性、思维方式等等。多样性差异也许带来矛盾与痛苦,但很有可能刺激或改变了我们的固有方式,让我们跳出自己,迸发出前所未有的创造力!

高管修炼有没有李小龙所说的三阶段?

武术大师李小龙在“生活的艺术家”一书中提到,“功夫的修炼有三个阶段:初级阶段、艺术阶段以及“无艺术”的阶段。”

高管的修炼有没有这样的三段式?

很多高管可能都还处在第一阶段,就是初级阶段。他们一路过关斩将,最后被提拔,其实也没有具备担任高管的招式和套路。用李小龙的的话来说,就是还处于“初级阶段”。

这些高管,因为来自中层,因此很可能拥有不少中层管理者的招式和套路,但这不能照搬照抄到高管职位上。于是这些高管就摸着石头过河,边干边学。

然后这些高管学习了不少招式和套路,但这些招式和套路太多太杂,反而搞得无所适从。于是在相当长时间内,进入了不舒服、不自然、不胜任的状态中。不同的招式和套路,本身就在打架,因此大家都难以进入到所谓的 “艺术阶段”;

第三阶段称之为“无艺术”阶段。大家似乎都忘记了套路和招式,以直觉的思维和力量来参与搏击,似乎达到了手中无剑、胸中有剑的境界。

达到无艺术这一阶段,需要依靠直觉,化被动为主动。因为他们放空自己,不喜欢预设立场,也不喜欢给人贴标签,因此很容易听到其它管理者的真正想法,这对于全局判断很重要。问题是,有多少人愿意放下身段,真正放空自己,不带评判地进行思考和决策呢?

重要的是,高管们首先需要觉察到,自己处在怎样的修炼阶段,然后采取措施系统性地提升!

作者:陈玮,北大汇丰商学院管理实践教授、北大汇丰商学院创新创业中心主任,原滴滴出行高级副总裁、万科集团执行副总裁兼CHO,合益集团Hay Group东北亚区总裁

可行性研究报告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咨询·服务

相关阅读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