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小龙如何理解人性

群响刘老板

作者|刘思毅 来源|群响刘老板(ID:applemanliu641)

电子工业出版社在 2021 年 1 月,终于把张小龙老师在 2012 年,腾讯总部内部分享的 8 小时分享,公开出版了。

时隔 9 年,再看仍然非常经典,和张小龙今年的公开课演讲一脉相承,

这次来读 9 年前的 8h 分享,记录一些读书笔记,纪念那个时候的张小龙,以及让俺赚到很多钱的微信生态。

这份 8h 分享分为 6 个环节,几乎贯穿了整个张小龙在微信设计初期和到现在的产品哲学和具体落地的业务细节的判断,非常非常值得读,

包括:用户篇、需求篇、设计篇、气质篇、UI 篇,以及提问环节。

全文都非常值得认真品读,我会记录我的读书笔记和评论,

本篇作为第一篇读书笔记,核心记录 —— 张小龙谈人性。

1,

我们首先要了解人是什么,人的习性是什么,因为产品的需求是从用户中产生的,所以我们想花比较长的篇幅来讲,关于人的事情。

2,

微信所有的设计,都是面向用户的。

3,

用户到底是什么?

我们回答最本质的问题:用户是人!

4,

产品经理是什么?产品经理是站在上帝身边的人。

为什么这么说,上帝是创造这个世界的人,产品经理是创造一个虚拟世界的人,他也是一个创造者。

5,

大家做产品经理很久以后,大概也没有思考过:

第一,到底要如何创造,如何让产品像社会一样,自己运作起来。

第二,了解群体心理,群体更多时候被当成一些数据,怎么把所有用户当成一个群体来看待,这是这里的重点分析。

6,

按照我的定义,产品经理应该像上帝一样建立一个系统,并制定规则,让群体在系统中自我演化。

能自我演化才是最重要。

重点来了!

张小龙说,人的几个重要特性,非常精彩,值得反复读,大道至简,就是这个道理。

7,

人是环境的反应器。

我们想的任何东西都是受外界刺激的,有时候觉得这是一件很悲哀的事情,但这就是可能存在的现象。

比如你的微博,你关注 10 个人,总能看到这 10 个人的刷屏,你以为这是全世界。

从这一点来看,Qzone 的相册和朋友圈的拍照有什么区别?

朋友圈的拍照,是现实中的,Qzone 的相册,很多都是计算机上传的照片。

前者是使用应用的当下产生的动作,另一个是计算拷贝的动作,虽然都是发一张照片,但本质上是完全不同的,因为环境是不同的。

对于产品来说,受到很大的启发是,

要营造一个环境,然后由这个环境来决定用户做什么样的反应,用户被你营造的环境牵引,这是决定用户应该做什么的重要因素。

(与张小龙公开课上说,听音乐的不同场景有关)

8,

人是懒惰的。

比如我们遇到走路或者双手不方便的时候,要给一个人发微信,但是死活找不到这个人,

为什么要让我文字搜索,为什么不能语音查找,于是把这个需要变成一个功能:

语音查找联系人。

这样的创新,可以经常在产品中体现出来。

(沿袭这个,微信总是在细节处做了很多更新,电脑版微信也可以体会到)

9,

时尚是自驱力。

这里特别想提这个词,是因为我们越来越感觉,微信,时尚感很重要。

可能是每一个产品经理都应该去想一想的了,时尚已经变成了一个非常强的驱动力。

我们不能像过往没有互联网一样,以为做了工具,用户就会去用了。

我们发现用户花钱买的很多商品,都没有使用价值,我们为什么要提供一个非常实用的产品来给用户用?

我们认为推动微信普及的并非是它的功能,虽然它的功能也很强,但是却是一种偏向时尚的元素 ——

今天不用微信,你就落伍了。

这是一股很强大的力量,所以我们做产品,不能太「工具化」,工具化看起来很实在,但不能引起用户的连锁反应。

(Clubhouse 在 Socalled 精英圈层的暂时风靡,完全可验证……)

10,

人是没有耐心的。

用户其实就是我们自己,用户没有耐心看产品说明书,我们自己也有这样的体会。

我们不会去看任何说明书,买一件商品回来后,说明书马上会被扔到一边去。

所以说,如果不能让用户一分钟爱上你的产品,以后可能就不会再来用了。

我们不要尝试去引导用户,也不要尝试去教育用户,没有人愿意去接受你的引导和教育,一定是一拿过来就喜欢上的,才是最直接的。

(对群响的启发是,简单、简单、简单,在说清楚事儿的情况时,一定要在最短时间,传递最重要的、最有效的信息)

11,

如果我们产品没有做好,就拉一些用户来用,以为腾讯的用户基数大了,总能把一些用户拉过来,那用户可能没有耐心再来第二次,其实是更大的损失。

(微视!以及很多很多很多很多,只顾着投放,不打磨服务和内容供应链的公司!!!)

12,

人是不爱学习的。

我们在座的各位可能都不爱学习,要不就不会整天看微博,而是写博客去了。

上微博不用动脑筋,不用思考,看起来很热闹,所以最终博客衰落下去了。

很牛的技术,RSS 慢慢也不见了。

我们经常讲「马桶理论」,如果我们给用户的内容是马桶上的时间看不完的话,就是太多了。

这是用户很自然的习性。

13,

张小龙好像偶然评价了知乎:

「之前跟某产品的负责人聊天,说他们的产品口号是,发现新的知识,发现更多的世界,其实不太对,因为人没有学习知识的爱好,都是被动学习的。

假定用户很喜欢学习很喜欢知识,这个出发点可能就错了」

14,

群体是乌合之众。

所有有群体的地方,群体就是乌合之众,如果我们聚集在一起,做一件事情,那我们就是乌合之众。

群体智商是不如个体智商的,因为大家都喜欢趋同,向别人看齐。

对于互联网的产品,用户是群体,而不是个体,这里最大的启示是,以前我们把互联网用户当成个体去对待,现在我们把他们当作整体来看待。

我们没办法通过单个用户的调研去推导 1000 个用户形成的一个整体后产生的行为,这是很可怕的事情。

即,我们面对的用户,是我们无法搞清楚的整体。

以上,是张小龙 8h 分享的第一篇读书笔记

可行性研究报告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咨询·服务

相关阅读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