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能力很重要,但绝大多数人没有?

艾菲的理想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艾菲的理想(ID:xiaoyaolsh),作者:艾菲

我先讲个故事。

三个人坐电梯到10楼,在电梯里,一个人在原地跑步,一个人在做俯卧撑,一个人用头撞墙,但是他们都到了10楼。有媒体采访他们:“你们是如何到10楼的?”

一个说,我是跑上来的;一个说我是做俯卧撑上来的,最后一个说,我是用头撞墙上来的。

说到这里,你肯定笑了 - 电梯上去跟你们跑步、俯卧撑、用头撞墙到底有啥关系?你就是原地站着不动,电梯也会上去。

道理在故事中时,总是显而易见,然而当它发生在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中时,就会变得完全不同 - 我们往往只看“单点”,却会忽视“体”的作用。

只看到“点”,就是流于表面的思考,而看到“点”背后的“体”,才算是具有深度的思考。

这种由“点”开始,逐步深入到“点”背后的“体”的思考方式,就是“点线面体”思考法,是一种能够帮助我们深入思考的有效途径。

那么,我们又该怎样运用“点线面体”思考法去进行更加深入的思考呢?

—  常见问题 1  —

 毕业后,我该留在大城市,

还是回到家乡?

首先,这个问题的答案是与每个人的价值观以及人生愿景息息相关的,价值观与人生愿景是决定留在大城市与回到家乡的最核心因素。

但基本上,对每一个大学刚刚毕业的人而言,这个问题的答案通常都是非常模糊的。

这时,如果要从“留在哪里可以获得更快的个人成长?”这个角度来看,就可以用“点线面体”思考法进行深入的思考,从而做出选择。

“点”代表的是个人,也就是你的努力程度、你的智商、情商、天赋、热情等,这些都存在于“点”上。

“体”代表的是你所在的城市,它说的是你所在“体”的经济状况、发展环境、政策法规等。或者是你所处的这个时代,时代的变迁、趋势与发展方向。当所处同一时代的时候,我们就可以从“城市”这个角度去思考“体”的影响力。

“面”说的是你所在行业,你所处行业的生命周期到底是哪个阶段的?是成长期、成熟期还是衰退期?

“线”代表的则是你所在的企业。

一个单独的“点”,它的发展速度自然很有限,然而,如果它能存在于一个正在崛起的,或者是正在高速发展的“体”或“面”上,那就不一样了。

很多年前,很多人正是因为抓住了淘宝这个平台的崛起,实现了自己品牌或者网店的高额收益。

我有一位朋友就是如此,大学一毕业就在淘宝开了网店,很快就做起来了,年收入是当时我们这些人的N倍。他自己虽只是个“点”,但因附着的是一个正在崛起的“面”,于是早早就实现了他的“财富自由”。

毕业后选择大城市,也是基于同样的道理。

在大城市里,你能接触到更前沿商业模式、更有才华的人、更具创意活动、更高水平展览的几率比在小城市里高出许多。

所以,如果你能从中不断学习,吸收到足够多的知识、技能、方法,获得更加丰富多样的阅历,你这个“点”就能获得更快速、更全面的发展与提升。而这一切发生的基础,正是你所在的这个“体”- 城市。

同理,对于高考结束填报志愿的学生而言,“体(城市)”的选择要重于“面(学校)”,“面(学校)”的选择要重于“线(专业)”。而其中,“点”代表的则是来自于个人的动力、努力、天赋和愿景。

我们不能说,“体”、“面”和“线”的选择就一定比“点”更重要;但是,对于同一个“点”的个体,借助了足够好的“线”、“面”和“体”,肯定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反,如果仅有一个“点”的努力和动力,而缺乏了来自于“线”、“面”和“体”的有力支撑,成长就会乏力,结果就是“事倍功半”。

—  常见问题 2  —

我该如何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

“如何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是个系统性的大问题,在这里,我只从“点线面体”思考法的角度来说说如何构建。

现在,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对艺术感兴趣,但却不知从何学起。

幸好,哲学家和艺术评论家丹纳跟我们介绍了一种容易上手的学习艺术的方法。这种方法的本质,正是“点线面体”思考法。

1) 先学“点”

“点”说的是:要学艺术,你得先欣赏一件艺术品。

这个艺术品可能是一幅画,也可能是一座雕像,它们都是属于作者的全部作品。所以,你要先去看这幅单独的艺术品,去深深的体会它。

2) 再看“线”

“线”说的是,除了这件艺术品外,你还得去看做出这幅艺术品的艺术家,以及他的其它作品。 

如果只看一副《向日葵》就结束了,那你就只关注了“点”。如果你希望自己的艺术修养与品味更进一步,就得去看梵高的其它画作,比如《星月夜》、《鸢尾花》等,同时还要去了解一下梵高这位画家。

3) 再看“面”

“面”说的是,不仅要看这件艺术品以及这名艺术家,还要看这位艺术家所处的艺术流派。

每一个艺术家本身,连同他所产生的全部作品,都不是孤立的。有一个包括艺术家在内的总体,比艺术家更广大,这就是他所隶属的同时同地的艺术流派。

所以,我们不能只看梵高与他的画作,我们还得去看他所处的艺术流派 - 后印象派,以及与他处于同一时期的艺术家,比如高更、塞尚的画作,然后去看他们之间到底有些什么样的同与不同。

4) 最后看“体”

“体”说的是:除了以上这些,我们还得看这位艺术家所处的时代精神与风俗习惯。

每一位艺术家都不是孤零零的从天而降的,他肯定存在于一个更广大的总体内,也就是在他周围而趣味与他一致的社会。因为风俗习惯与时代精神对于群众和对于艺术家来说是相同的。

所以,要了解艺术家的趣味和才能,要了解他为什么在绘画或戏剧中选择某个类型,为什么特别喜爱某种典型的色彩,表现某种激情,就需要到群众的思想感情和风俗习惯中去探求。

可以说,要了解一件艺术品,一个艺术家,一群艺术家,就必须正确地设想他们所属的时代精神和风俗概况。

这就是从一副画作开始,构建整个艺术史知识体系的思考方法。这种方法能让我们对于所学领域的思考从表层迅速深入到底层,从而产生深刻洞见。而在它背后隐藏着的思维模型正是“点线面体”思考法。 

“点线面体”思考法能让我们将散落在各处的知识串连成“线”,网络成“面”,最终可能会形成“体”。当形成“体”的时候,你在这个领域的奇经八脉就算被全部打通了,这时,你自己的知识体系也就真正建立了。

—  常见问题 3  —

我该如何反思并提升工作

运用“点线面体”思考法还能提升对于自己本职工作的理解。

如何用呢?

以我工作多年的市场部工作举例。

很多年前刚做市场部工作的时候,我接触到的只是如何策划一份宣传资料,以及如何制作品牌提示物这样的零碎工作。这些工作的本质都还是“点”。

然后我意识到,这些“点”其实都是“线”的组成要素,而“线”代表的则是一个个的市场项目或市场活动。

比如:宣传资料就是某个市场项目或市场活动中的一个小部件,宣传资料只是一个“点”,而某一个具体的市场活动就是那根“线”。一个个相关的“点”串联之后就形成了“线”。

如果工作时,我的眼睛只盯着那些“点”,我就很难理解为什么要做这些宣传资料和品牌提示物,我也很难理解为何要这样做,而不是那样做。长此以往,就会失去整体观与系统观,因此也就很难将“点”上的事情真正做好。

那什么是这个工作中的“面”呢?

“面”说的是这个市场活动或市场项目所隶属的市场战役。

一般来说,不同的市场战役会对应着不同的细分目标市场,而每个市场战役下面也会有不同的市场活动与市场项目。因此,如果不能站上“面”的维度上去思考自己正在执行的市场活动,或是正在设计制作的宣传资料,就有可能会丧失掉清晰的目标与原则,最终与目标谬之千里。

那“体”又是什么呢?

在这里,“体”指的是这一年的市场策略。市场策略一般都包含在整体的市场计划中。市场策略决定了要用什么样的市场战役去占领哪一块的具体细分市场,而市场战役则决定了要通过什么样的市场活动去赢得这场战役,达成最初的目标。

因此,只有对市场策略有了深刻的理解,才有可能理解“面”、“线”、“点”上的市场战役、市场活动以及宣传资料,并将它们真正做好。

这就是将“点线面体”思考法用于市场部工作中的具体方式。

那么,假如你是一名项目经理或是一名财务工作者,又该如何用“点线面体”思考法去思考自己的工作呢?相信这个答案会给予你很大的启发。

而假如,你有机会成为一家公司的CEO,你又该如何用“点线面体”思考法去看待自己的整个公司呢?

—  常见问题 4  —

如何理解和评价真实的世界?

曾在网上看过这样一个段子:

如果潘金莲不开窗,就不会遇到西门庆。

如果没有遇到西门庆,那么她就不会被迫出轨,那样武松哥哥就不会怒发冲冠为红颜,这样他就不会奔上梁山。

武松就不会奔上梁山,不会奔上梁山之后,哪怕水泊梁山107将依旧轰轰烈烈,但是宋江和方腊的战役,方腊也不会被武松单臂擒住。

只要武松治不了方腊,枭雄方腊就能取得大宋的江山。只要方腊取得了大宋的江山,就不会有靖康耻,不会有偏安一隅,不会有金兵入关。

金兵不入关,就不会有后来的大清朝。没有大清朝,当然也不会有后来的闭关锁国,没有慈禧太后。

没有慈禧太后,没有闭关锁国,自然也不会有八国联军侵略中国啊,不会有什么鸦片战争啊。

没有这些战争和不平等条约,中国说不定凭借五千年的文化首先就经济发展了。经济发展到今天,说不定中国早就超过了美国、小日本什么的,赶超了几百年了,已经是最发达最强悍的国家了。

这段无稽之谈的文字,是个非常极端的例子,但它却代表了很多人对于历史的看法,那就是历史的发展是由历史事件所决定的。

于是,才会有一说到北宋历史,就会说因为宋徽宗花费大量人力物力建造艮岳(园林的名字),北宋才亡国的。

而后来的元人郝经也在诗中写到:“万岁山来穷九州,汴堤尤有万人愁。中原自古多亡国,谁知亡宋是石头?”

然而,真实情况真是这样吗?

一个王朝的灭亡真的是由建造园林这样一个单一事件所决定的吗?中国没能成为世界上最为强悍的国家,就是因为潘金莲打开了窗户吗?

这就是“点思维”的历史观。只关注历史事件,却忽视了历史事件背后的“线”、“面”和“体”。

那正确的方式是什么呢?

杰出的历史学家布罗代尔构建的理论体系将历史分为了三个阶段:长时段(地理环境演变史)、中时段(社会史,经济史)、短时段(事件史,人物史)。

打个比方来说,在他的笔下,历史就像是一条大河,传统历史研究醉心于那些奔腾的浪花,也就是为人所知的历史事件与历史人物,而布罗代尔的整体史观,则注重于观察河床的地形地势。

因为,如果看清了地势,大河的流向便一目了然,浪花的波动也就了然于胸。

这种研究历史,构建历史理论的方法,从本质来说,正是“点线面体”思考法。

· “长时段”论述的是,地理环境所代表的硬性边界,理解生活在这个环境中的人是如何在这些限度之内去组织他们的日常经济生活、社会生活的。这就是“长时段”,它几乎是恒定的,它的变化是极其缓慢的。 

· “中时段”论述的是,人口、经济波动的周期,是战争与和平交替的周期,它以三五十年、一个世纪为单位,深刻地影响着作为集体的人的生活,但身在其中的人往往直到某一周期结束才能察觉到这种波动。

· “短时段”说的是,传统历史部分,或可称之为个体、事件史,是一种表层上的激荡,即潮汐在其强烈运动中掀起的波浪,一部起伏短暂、迅速、激动的历史,是身在其中的人最容易感受到的。

这才是看待真实世界与历史时应该秉持的视角,而它的本质,就是“点线面体”的思维模型。 

那么现在,我想邀请你来思考一下,如何用这种思考方式去看待生活中、现实中的各种事件?又如何通过这种思考法去提升自己的系统思考力,从而获得更加全面完整的认知?

最后的话

事实上,当你在生活和工作中,习惯了“点线面体”思考法后,就不再是“看山是山、看水是水”,你还能看到“山的背后”以及“水的背后”,看到“山的来源”以及“水的来源”。于是,你的思路就在不知不觉间被极大的拓展了,你思考的深度也在这个过程中被成倍的加深了。

看完这篇文章的读者,我要恭喜你,你离深度思考者的目标又进了一步。

作者介绍

艾菲,深度思考者,全球认证优势教练&个人成长教练,前美国财富五百强公司大中华区市场部负责人。关注微信公众号:艾菲的理想(ID:xiaoyaolsh),夯实“思维跃迁”与“自我认知”两大基石,成为真实且闪闪发光的自己。

可行性研究报告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咨询·服务

相关阅读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