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20关注金融风险 P2P何去何从?
2月26日,G20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在上海开幕。在世界经济出现衰退迹象的当口,G20平台再次被寄予厚望。相比于危机爆发后不久的救市基调,G20平台在后危机时代杠杆不断累积的过程中越来越重视金融风险。这次G20的开幕仪式上,楼继伟表示此次会议将聚焦四方面问题,分别是关注并积极应对短期金融风险、协同一致推进结构性改革、促进投资和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完善全球经济治理体系。
G20关注金融风险 P2P何去何从?
短期金融风险被放在第一位提出来,可见控制金融风险的紧迫性。提到短期的金融风险,也不得不提P2P。
根据《中国证券报》的报道,1月问题平台类型主要由跑路类型、停业类型、提现困难类型所组成,分别达到61.36%、21.59%、 15.91%,合计占比达到98.86%。经济环境的恶化、监管的强化显然共同提升了本存在问题的P2P平台的外部经营风险。从整体来看,相关机构监测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1月底,累计问题平台达到1351家,而P2P网贷行业累计平台数量是 3917家(含问题平台)。问题P2P平台的泛滥程度实在是让人触目惊心。
P2P平台的爆发式增长与问题平台的泛滥根植于中国金融生态之中。资金供给的长期不畅,资金需求的与日俱增,是长期以来中国金融的基本特征,也是民间借贷生生不息的根本原因。很多P2P平台的创办人甚至是主要操作者都并非金融科班出生,有的更是直接从民间借贷包装而来,内部设资金池现象严重。更有甚者,依托P2P平台的幌子和高收益,发展出类似于传销组织的上下级链条,开业务培训班,搞网上“积分商城”,利用微信等社交平台不断更新新的“投资标的”,最快35天回本……民间融资中存在的各种江湖骗术,一齐跑到了P2P的大树下,好去吹“互联网+金融”的东风。
G20关注金融风险 P2P何去何从?
互联网金融的本质仍是金融,金融的本质仍是风险承担。P2P模式的最初特征,是通过大数定律和分散投资法则,来最大限度地管控风险,进行资金端和需求端的匹配,其本质在于分散风险,而非绝对意义上的降低风险。数据表明,2016年1月网贷行业综合收益率较上月有所下降,但仍维持在12.18%的高位。在利率走低、经济走弱、风险走高的当下,除了实质上是庞氏骗局的平台,没有什么产品能轻而易举地做到10%以上的收益,遑论35天回本了。更为可怕的是,老百姓面对金融自由化浪潮并没有相应的识别能力:高利率的引诱,对风险-收益铁律的无知,平台特意展示的一些暗示有官方背书的保证,都促使人们在金融风险集聚的过程中推波助澜,自身也深陷其中。
P2P的确是一个风口,但要实现持续发展,还是必须摆脱这种“弄坏一锅汤”的庞氏骗局阴影。正如财长和央行行长在G20上所提到的那样,监管是完成这一过程的重要加速器。失去控制的金融犹如脱缰的野马,连自身的信用问题都解决不好,谈何帮助中小企业融资、建立普惠金融?若不能监管好,那么还是选择缓行创新吧。信用一毁,新的金融危机不过也就是眨眼间事。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咨询·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