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呼吁抵制网络用语 还能不能让人好好说话了

冲锋耗

近日,针对目前互联网网络用语泛滥的情况,某专家发出呼吁,抵制“你妹”、“蛋疼”等粗鄙、低俗的网络语言,还网民一个纯净的互联网环境。在这里冲锋耗不得不吐槽:砖家你这样搞,还能不能让人好好说话了?

前瞻经济学人

网络用语的鼻祖:表情符号的前世今生

自1969年互联网出现,到今天全球网络的覆盖,短短几十年,互联网就将全世界的人类联系在一起。从最早的文字交互,到今天的即时视频语音,网络沟通方式也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而愈发便捷。

随着跨国界交流的增多,人们迫切希望一种能够超越语种的语言出现,而网络用语在此时也应运而生。在最开始,人们通过一些简单的字符来模拟人面部的表情,用来表达喜悦、愤怒、伤心等种种情感,这些字符经过网络传播之后,迅速成为风靡一时的网络用语。

:-D表示张嘴大笑,:-(表示不开心,T_T表示哭泣,这些象形符号如同几千年前人类的祖先在洞穴的石板上刻下的文字一般,在网络上迅速被人们接受,即便不是同一国家同一种族,人们仍然可以通过这些表情符号来判断对方是什么意思。

而到了现在,象形文字以更加高级的方式出现,那就是颜文字。比起最原始的普通符号组成的表情,现在的颜文字种类更加丰富,表达的意思也更为准确。→_→表示怀疑,(┬_┬)表示大哭,(─.─|||表示尴尬,而这些正是在得到网民们认同的情况下传播开来的,不是语言,胜似语言。

可以说,表情符号的诞生,是网络用语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这种网络通用语言几乎奠定了未来网络用语的发展方向,那就是通俗易懂,形神兼备。从某种意义上说,表情符号可能就是网络用语的鼻祖了。

网络用语的青涩年代:再不说你就out了

自改革开放之后,中国的互联网事业进入了高速发展的时期,信息大爆炸使得中国的80后90后们开始“开眼看世界”,而富有创造力的80后90后们,将网络用语进一步发扬光大,网络用语进入了它的“青涩年代”。

除了表情符号之外,中国最早的网络用语可能来自于台湾的青春偶像小说,美眉、偶、亚历山大、你out了等,这些或泊来或自创的网络用语,迅速俘获了80后青少年的心,这些在当时是十分时髦的词,如果不明白是什么意思的话,就会被嘲笑成老土(老土也算一个网络流行语,同样是台湾传来的词)。

当时间进入2000年之后,网络用语更是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的时代。给力、神马、伤不起、有木有等等,这些耳熟能详的网络用语从网络上迅速蔓延到日常生活中,网络用语已经不仅仅是网民们沟通的工具,甚至已经成为现实生活中的语言辅助。

在互联网信息大爆炸的时代,网络语言如同一个茁壮成长的少年一样,虽然青涩,但是不失活泼,调皮而又让人忍俊不禁,可以说,网络语言的发展,也代表着互联网这个对于中国来说还很年轻的事物越来越容易被人们所接受。

网络用语的青春期:叛逆不代表恶俗

近两年,网络用语的发展逐渐体现出一种无序的状态,犹如进入了青春期的叛逆少年。蛋疼、屌丝、喜大普奔,这些略显与正常语言规范格格不入的网络用语成为新兴语言,被广为传播,而这些也是专家们批判网络用语的一个重要原因。

诚然,从语言的角度而言,这些网络用语的确显得不合规范,但是要注意的是,网络语言它并不是一种真正的语言,用正统语言的评判标准来衡量网络语言,是极为不公平的。网络语言之所以会成为网络语言,是因为它们能够被网民们接受,存在即合理,如果一个词真能粗鄙低俗到某种程度,又有多少网民会去认同这个词呢?

网络用语之所以能够传播,在于它被认同,反映某种现实,类似你妹、蛋疼这些网络用语,生动形象地体现了网民们当时的心情,为什么不能用来表达情感呢?也许在网络用语的青春期里会出现许多不好的词,但是这些词能存活多久,就要画上一个大大的问号。

总而言之,网络用语的发展是靠广大网民们的共同努力,无论发展成如何,所谓的专家们都无权干涉,或者对此指手划脚,毕竟,专家们在很久之前就已经被网民称为“砖家”了。

可行性研究报告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咨询·服务

相关阅读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