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红利逐渐消失 现代物流发展趋势分析

杨帆

物流业是融合运输、仓储、货代、信息等产业的复合型服务业,是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产业。物流业整体运行质量的提升不仅需要从单个企业层面入手,以头部企业的示范效应带动整体行业向上发展,更关乎产业结构、体系、政策等更宏观范围的改革和转型。现阶段,从实施难度来看,企业层面的升级可行性更大,操作性上也更容易实现。

长久以来,中国经济的发展腾飞得益于“人海战术”,如今人口红利的逐渐消失,使得原本推动经济发展的方式发生变化,未来再依赖要素投入促进经济增长的模式已经不可能继续,通过技术进步、生产力和劳动者素质提高加快转型,才是科学的解决方法。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物流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社会物流总额229.7万亿元,比上年增长6.1个百分点,增速小幅回升。其中工业品物流需求仍占主导地位,达到93.2%。装备制造业、高技术产业物流需求增速持续加快,分别比上年增长9.5%和10.8%,呈现出经济结构持续优化、新旧动能转换加快的特点。

中国社会物流总额及增速

中国社会物流总额及增速

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2016年,社会物流总费用为11.1万亿元,同比增长2.9%,继续保持低速增长。 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为14.9%,比上年下降1.1个百分点,经济运行中的物流成本有所下降,运行的质量有所提升。但与其他国家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

中国社会物流总费用及其与GDP的比率

中国社会物流总费用及其与GDP的比率

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2016年我国物流费用与GDP的比率高出全球平均水平3%,高出美国6个百分点。与同样属于发展中的人口大国-印度相比,我国的比率同样处于较高水平。降本增效,提高物流运行质量是现阶段国内物流业发展的关键任务。

现代社会已步入了信息时代,现代物流行业呈现信息化、自动化、电子化、共享化及智能化五大发展趋势,中国经济的现代化,离不开流通的现代化,我国目前正处于经济起飞期,人民生活从温饱型转向小康型带来的是消费的急剧变化,按其它国家所经历的过程,必然要产生一场流通革命,从而在实现国民经济工业化与市场化的同时,实现流通的现代化。所以,对如何实现流通的现代化,要实行总体规划。

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物流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从市场概况、产业化进展、区域发展、政策分析、重点企业等多方面多角度阐述了物流行业的总体发展状况,并在此基础上对物流项目的投资潜力进行分析。更多疑问,可点击在线咨询与研究员实现一对一的沟通。

查看 ×
可行性研究报告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咨询·服务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