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支付交易规模达38万亿 市场规模将继续猛增

杨帆

现如今,随着智能终端的不断普及,越来越多的人趋向于利用手机上网和购物,数据显示,在全球范围内,移动数字支付占据了非现金支付行为的几乎半壁江山,比例高达43%。而基于国别的用户调查数据显示,86%的中国消费者使用并信赖移动支付,这一比例遥遥领先其他国家。

前瞻经济学人

移动支付的迅猛发展有效连接了互联网电商、消费者、社交和线下场景,特别是通过扫码方式实现快捷移动支付体验,消费形式更加便捷多样。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移动支付行业发展趋势与投资分析报告》数据显示,截止2016年我国第三方移动支付交易规模达38万亿,同比增长215.4%,同比增速较2015年的103.%有大幅提升,预计到2019年交易规模将达到89.8万亿。

中国第三方移动支付交易规模预测

中国第三方移动支付交易规模预测

中国移动支付从2011年前后发展起来,经历了逐步完善和拓展的过程。第一阶段由电商的线上消费带动;第二阶段则纳入余额宝等金融理财服务;第三阶段则是从去年起渐成趋势的线下消费和支付。目前,移动支付走进街头巷尾的小本买卖,正是其在小额支付上独特优势的体现。

据相关调研报告显示,2016年,有77.25%的用户每次支付金额在100元以下,18.8%的用户每次支付金额在100-500元,小额支付占到了绝对的权重。与这种小额支付特点相对应的,是支付场景的日常性与平民化。2016年,用户最常用的条码支付场景为超市或便利店,占比为47.7%;其次是餐饮店,占比为23.0%;自动售卖机及电影院的占比分别为17.1%和16.9%。

与以往新生事物在城市更热的局面不同,移动支付并未呈现明显的城乡差异。数据显示,2016年,县城的移动支付用户最多,占比为19.6%;省会城市列第二,占比为19.0%;农村地区列第三位,占比为17.0%;其后依次是地级市、直辖市和乡镇地区。

在移动支付市场上,支付宝和微信已经覆盖了近90%的用户。从2016年的移动支付规模来看,其他各家支付机构的发展势头不俗,虽然在用户集中度上不如支付宝和微信,但通过深挖垂直领域支付场景等方式,均培养出一批较为忠诚的使用者。

中国移动支付交易规模快速上涨,未来市场规模仍将继续猛增,其行业的规范程度也会不断加强。银行等其他主体的加入,将会促进游戏规则的进一步完善和业态的丰富。

查看 ×
可行性研究报告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咨询·服务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