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中国城市轨道交通行业市场分析:三四线城市成为争夺热点,遭遇政策监管风暴

明少

比亚迪进军轨道交通行业带来新变革

在2016年之前,中国城市轨道交通行业长期被国企垄断。2016年10月比亚迪进军轨道交通行业,为行业带来了新的变革。

中国城轨地铁行业曾长期实行企业定点资质,国内有7家企业拥有城市轨道车辆生产资质,可生产地铁、轻轨等轨交产品,其中包括中国中车的6家子公司——南京浦镇、中车长客、中车唐山、青岛四方、中车株机、中车大连,另一家是京投公司所属的北京地铁车辆装备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京车装备”)。而中国中车和京车装备的主要精力都在地铁车辆生产上,对中小运量轨道交通并未投入太多精力。

接近国家发改委的人士2016年时曾对《等深线》记者透露,城轨业务垄断在央企和地方国企手中,造成恶性竞争、产能过剩,同时市场效率低下,城轨业务引入民企、开放市场和提升效率是未来方向。

2016年,国家发改委开始酝酿用产品认证来取代企业定点资质。这意味着,长期被国企垄断的轨道交通制造行业,面临市场破局。行业监管机构的态度转变,让市场嗅觉灵敏的比亚迪创始人王传福看到了机会。

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不断增长

进入新世纪,尤其是2008年以后,我国通过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增长的一揽子计划,带动了国内基础设建设的发展,同时我国大型城市逐渐面临交通拥堵的问题,加快了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根据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年末,我国大陆地区共34个城市开通城市轨道交通并投入运营,共开通城市轨道交通线路165条,运营线路长度达到5033公里。年度新增运营线路长度创历史新高,达880公里,同比增长21.2%。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城市轨道交通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线路长度已达2286公里。2014年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线路长度突破3000公里。2016年时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线路长度突破4000公里,到了2017年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线路长度增长至5033公里左右,同比增长21.2%。截止至2018年末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线路长度达到5373公里,同比增长14%。

2012-2018年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线路长度统计及增长情况

2012-2018年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线路长度统计及增长情况

数据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比亚迪破局

比亚迪于2016年3月悄然成立了轻轨事业部。当年10月13日,比亚迪高调发布其跨座式单轨产品“云轨”。王传福在“云轨”发布会上宣布已和20多个城市有合作意向,12月28日比亚迪云轨首个项目汕头市云轨试验段将启动,王传福在比亚迪官微文章中描绘到,“像汕头这样的城市在中国有273个,汕头投资500亿元,全国市场空间就有10万亿元,中小运量的轨道交通市场很大”。

在比亚迪入场前,全世界掌握成熟单轨技术的企业仅有加拿大庞巴迪和日本日立。2014年9月,庞巴迪和当时的中国南车签下合作协议,随后在南京成立了50∶50股比的合资公司浦镇庞巴迪。

浦镇庞巴迪在中国潜心布局多年,欲将单轨推向中国的二三线城市。但其母公司之一的庞巴迪一开始就没有把单轨的知识产权给予合资公司,合资双方的内耗拖慢了单轨在中国的发展速度。

轨道交通装备业内人士对《等深线》记者表示,比亚迪当时就城市轨道交通的市场判断与闪电入场的行动,相当准确、明智。

在2016年至2017年云轨推广过程中,作为民营企业的比亚迪充分展现了灵活的决策机制和高效的执行力,迅速拿下宁夏银川、广西桂林、湖南衡阳、四川广安等多地订单。同时比亚迪为规避审批,项目多冠以试验线、旅游线名称,抢先开工建设。

争夺三四线市场

比亚迪的闪电战不仅唤醒了轨交装备巨无霸中国中车,至2017年9月,中国中车共有5家主机厂布局单轨产业,其更像一针强心剂将轨交基建、通信信号等产业链企业纷纷激活,这些企业与比亚迪一起构成了轨交装备新势力,市场一发不可收拾。

2017年底,中国中铁旗下中铁高新工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铁工业”)宣布布局新型轨道交通整车产业,将致力于研发制造跨座式单轨、悬挂式单轨、磁浮等新制式轨道交通车辆。

2017年11月29日,中国铁建旗下中国铁建重工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铁建重工”)与长沙经开区管委会签署合作协议,投资100亿元建设新型轨道交通装备产业园。主要产品包括磁浮列车、磁浮货运系统、悬挂式单轨列车、跨座式单轨列车、有轨电车等,同时建设8条新型轨道交通综合试验线。项目达产后可实现年产值100亿元以上。

2018年5月,同样位于长沙的中国通号(03969.HK)有轨电车产业园一期投产,设计年产能为100列。中国通号人士对《等深线》记者透露,目前正在研发跨坐式和悬挂式单轨,预计单轨样车将于2019年年中下线。

这些企业各自发力,研发针对三四线城市的轨交产品,争夺中小运量的轨道交通车辆市场,中国铁建、中国通号等企业甚至在样车尚未下线时,就开始与地方政府商谈合作。

造车新势力中,以比亚迪市场拓展能力最强。在中国通号、铁建重工和中铁工业手中的签约城市均未超过2个的情况下,比亚迪在2017年底就一度达到“近20个单轨签约项目、七八个在建项目”的顶峰,成为在轨交交通装备制造这一完全被国企垄断的行业中,杀出的一匹民企“黑马”。

政策监管风暴

但好景不长,从2017年12月开始,比亚迪衡阳、济宁等多地云轨项目因未按规定程序申报,以“旅游线”“示范线”名义规避审批流程、抢占市场,被国家发改委叫停。

2018年3月,要求各地严控轨道交通车辆产能的《关于加强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投资项目监管有关事项的通知》出台后,国家发改委为确保控产能政策落地,约谈了部分轨道交通行业造车新势力,此后,各地方政府和轨道交通央企展开全面的产能自查。2018年5月初,中国铁建叫停了旗下铁建重工在长沙的磁悬浮车辆生产线。

2018年7月13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建设管理的意见》(以下简称“52号文”),将地铁和轻轨两类轨道交通项目审批中,对于地方财政收入和GDP的要求,提高到了原规定(指2003年颁发的“81号文”)的2倍以上。

52号文规定,申报建设轻轨的城市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应在150亿元以上,地区生产总值在1500亿元以上;而在81号文中,对此要求是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和地区生产总值分别为60亿元以上和600亿元以上。

一时间,全国可以开展地铁和轻轨建设的城市范围进一步缩小。各家企业的竞争也更加白热化。类似桂林这种符合52号文条件,又有积极性尽快推动项目建设的地区,成为轨交装备新老势力争夺的焦点。

(文章来源:中国经营报——城轨发展待破局:比亚迪争夺三四线市场 遭政策监管)。

查看 ×
可行性研究报告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咨询·服务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