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中国便利店行业市场现状及发展前景分析 市场空间逐级下沉至三四线城市

明少

我国便利店行业起步晚

1927年,美国德克萨斯州的南方公司首创便利店原型,1948年创造了世界上第一家真正意义上的便利店,并将店铺命名为"7-Eleven";20世纪70年代初,日本伊藤洋华堂与美国南方公司签订特许协议并在东京丰洲推出1号店。此后传统型便利店作为一种独特的商业零售业态,在日本得到了飞速发展,其特点也被发挥到极至;20世纪90年代末期进入中国,在中国经济相对发达的沿海大中城市发展较快。随着石油巨头的介入,便利店在地域分布上更趋分散,加油站型便利店在欧美地区也显出了强大的生命力。

我国内地便利店起步较晚,1995年1月上海牛奶公司开设的可的食品便利店,为国内首家便利店。以及其后相继出现的7-Eleven,华联罗森便利店等。通常来说,便利店产业链主要由四部分组成,包括供应商、物流、便利店和消费者。

未来中国便利店行业市场销售额将达到4500亿左右

便利店最早诞生于美国,成功于日本,是大型商超发展相对成熟后,从中分化出来的一种零售业态,具有单体占地面积小、布局密度大、距离用户最近、高频消费、对于电商抗击力强等特点。因此,相比其他零售业态,便利店零售具有显著的竞争优势,近几年增长态势强劲。

面对不断高涨的运营成本,便利店企业开始增加新技术投入探索解决方案。过去一年,便利店行业在数字化变革方面突发猛进,传统便利店深入进行数字化变革,互联网巨头也进场建立数字化生态体系。中国便利店在智能门店的数字化技术应用方面发展迅速,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便利店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便利店行业市场销售额已达1181亿元。截止至2017年中国便利店行业市场销售额增长至1905亿元,同比增长23%。初步测算2018年中国便利店行业市场销售额将突破2000亿元,达到2267亿元左右。

2015-2018年中国便利店行业市场销售额统计情况及预测

2015-2018年中国便利店行业市场销售额统计情况及预测

数据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据相关机构预测:预测2019年中国便利店行业市场销售额将达2620亿元,2020年中国便利店行业市场销售额将突破3000亿元,并预测在2023年中国便利店行业市场销售额将进一步增长至4500亿元左右,2019-2023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14.48%。

2019-2024年中国便利店行业市场销售额统计情况及预测

2019-2024年中国便利店行业市场销售额统计情况及预测

数据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中国便利店行业发展短板分析

——运营成本快速上升

一是房租成本,资本持续关注便利店发展,店铺资源加速稀缺,未来租金上涨给便利店带来更大的成本压力;二是人工成本,便利店日常经营人员属于服务类职业,服务人员本身流动性相比其他职业较大,随着各个便利店之间竞争的日益激烈,人员流动性大幅度提升,加剧了便利店在店员招聘、培训、管理等方面成本的上升;三是水电成本,水电成本的上涨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便利店的运营成本。

2、区域发展不平衡

我国不同城市、不同地域间便利店的发展存在较大差距。总的来看,南方沿海地区便利店发展较好,便利店企业处于门店高速拓展期,西北、西南等内陆地区便利店则发展较为落后。首先是发展水平差距较大。以一线城市为例,北、上、广、深是我国便利店发展较为成熟地区,但是相对来讲,上海、深圳的便利店发展得更好,更接近日本和台湾的水平,北京、广州则差些。出现上述原因主要是由于上海、深圳处于我国改革前沿,其GDP最早达到人均GDP3,000美元临界点,是我国发展便利店业态较早的城市。其次是发展速度差距较大。从中国连锁经营协会调查统计36个城市的结果来看,哈尔滨、武汉、长沙是我国便利店增长速度最快的三个城市,上海市由于市场竞争激烈和趋近饱和,则没有较大的增长,仅为2.9%。

3、整体水平不足

一是业态特征不清晰,大多数便利店与中小型超市、杂货店等业态之间没有明确的划分界限,不仅在商品构成上表现出雷同,提供的便利性服务更是乏善可陈,总体上没有很好地体现便利店所具有的便利性特点,以至于便利店在多重零售业态的激烈竞争中无法展现自身的优势。二是缺乏现代化的管理,本土便利店在经营管理过程中,信息系统不完善,缺乏单品管理意识,缺少对顾客需求的精准分析,导致库存高企,流通缓慢;还有不少便利店没有形成完善的营运办公网络,在信息共享、物流配送和商品采购等方面依旧采取人工操作的方式,对连锁便利店的发展产生了制约局限。

4、政策扶持不够

当前,北京等部分区域实现了便利店配套政策支持,但全国范围的政策瓶颈有待突破,未来便利店的可持续发展需要更加完善的政府配套政策支持。在店租与人力成本持续上涨,竞争压力不断增加的环境下,便利店的发展依靠的仍然是市场需求的自发驱动,便利店行业受到政府的整体关注度仍然较低。北京市针对便利店配套政策《关于进一步促进便利店发展的若干措施》的出台在区域方面实现了突破,但从全国来看,各地区针对便利店的政策尺度差异很大,政策瓶颈需要从全国范围内做进一步突破。

中国便利店行业发展前景分析

——政策红利

1)国家层面

2019年两会期间,商务部部长钟山提出,提升城市消费,促进消费升级,要优化便利店布局,鼓励便利店品牌化、连锁化发展,让消费者更方便、更放心。这是对行业的一个利好信号,为便利店接下来的发展指出了明确的方向。

2)地方层面

2018年10月,北京市商务委、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工商局、市食药监局、市城管委、市公安局消防局等七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促进便利店发展的若干措施》。《措施》推出了19条支持政策措施,涵盖便利店经营的空间位置、网点布局、项目品类、注册审批等方面,为北京地区便利店提升服务水平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保障和支持。同时也对其他地区出台便利店行业相关政策起到了积极示范作用。

2、需求环境表现良好

首先是中国人均购买力提升带动购买需求增长。由于便利店主要满足顾客应急性、便利性需求,定价普遍偏高,因此需要一定水平的居民收入来保障。研究显示人均GDP变化与便利店的生命周期密切相关:人均GDP达到5,000美元时,便利店进入成长期;人均GDP达到1万美元时,进入行业激烈竞争期。2018年中国人均GDP已经超过9000美元,便利店行业处于成长期。且近几年来,随着经济水平和购买能力的整体提升,国内消费者开始加速转向便利店,便利店行业呈现良好发展态势。

其次是人口密度提高推动市场需求扩张。便利店的业态定位是面向学校、社区、办公楼等商圈,以满足顾客便利需求为主,因此特定的人口密度是保证其盈利的必要条件。随着我国城镇化建设的推进,城镇人口密度的不断增长,为我国便利店的快速成长提供了重要的保障。

3、无人便利店新业态

自2016年亚马孙首推AmazonGo无人便利店概念以来,无人便利店也开始在北京、上海、深圳等一线城市出现,正式走进大众的生活。24小时营业、没有营业员、自主结算等已成为无人便利店独特的标识。无人便利店是零售行业的大胆创新,它以科技为保障,将进出商店、选购商品、收银结算等一系列活动全部落实到人工智能上,节省了人力成本。

近年来,无人便利店这一新业态逐渐被推上了市场的风口浪尖,成为社会资本争相追逐的对象。不论是线上巨头阿里巴巴的无人超市,或是传统线下零售商欧尚、大润发、沃尔玛的自助售卖亭,甚至娃哈哈、伊利这样的不同行业的巨头都在纷纷布局无人店。尽管各项资本投入无人便利店的运营思路、技术选择和商业计划各有不同,但是总体方向都是希望将传统线下便利店全面升级为无需人工值守的门店,以降低人工成本。

3、市场空间逐级下沉

从全国范围来看,国内各级便利店市场因消费水平的差异而呈现出各自特点,但每级市场都有其发展空间。目前国内便利店的主要战场集中在一、二线城市。无论在门店数量、运营水平等都要高于其他几线城市,但同时也面临着高房租、高人工、高费用的压力,随着店址资源的逐渐稀缺,市场空间被进一步压缩。三、四线城市因店址资源相对丰富市场空间更大一些。作为基层的县域级城市,便利店也有适合的发展空间,在城市化进程以及消费分级的大趋势下,便利店的市场空间在逐级下沉。

查看 ×
可行性研究报告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咨询·服务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