氮肥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六大方面实现多元化发展

明少

氮肥行业简介

氮肥含有作物营养元素氮的化肥。元素氮对作物生长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是植物体内氨基酸的组成部分、是构成蛋白质的成分,也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起决定作用的叶绿素的组成部分。氮还能帮助作物分殖。施用氮肥不仅能提高农产品的产量,还能提高农产品的质量。氮肥,也为无机盐中的一种。

氮、磷、钾是作物生长必不可少的三大基础元素,其中,氮元素是植物体内氨基酸、蛋白质及进行光合作用的叶绿素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施用氮肥可以提高农产品产量。目前在我国化肥产品中,氮肥生产量、施用量最大。

1、氮肥产量实现跨越式发展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氮肥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规划分析报告》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3月-4月中国氮肥产量有小幅度增长,2018年4月中国氮肥产量为346.9万吨,同比下降0.8%。2018年5月中国氮肥产量有小幅度下降,2018年5月中国氮肥产量为328.6万吨,同比下降9.5%。2018年6月中国氮肥产量回升,2018年6月中国氮肥产量为335万吨,同比下降5.8%。2018年1-6月中国氮肥累计产量为1887.9万吨,同比下降7.5%。

2015年-2017年中国氮肥产量逐渐下降,2017年中国氮肥产量为4012.9万吨,同比下降4.4%。2018年1-6月中国氮肥产量为1887.9万吨,同比下降7.5%。

2018年1-6月氮肥产量统计及增长情况

2018年1-6月氮肥产量统计及增长情况

数据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2013-2018年1-6月氮肥产量统计情况

2013-2018年1-6月氮肥产量统计情况

数据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2、技术取得创新性进步

新型煤气化技术发展迅猛,装置大型化成绩显著,清洁生产水平明显提升,建成了一批技术和研发中心。以航天炉为代表的干粉煤气化技术,以多喷嘴对置式、晋华炉为代表的水煤浆气化技术,还有一批气体净化技术、氨合成技术、尿素生产技术及装备等相继开发应用。特别是2004年,我国第一套国产化年产30万吨合成氨装置在华鲁恒升建成投产;2005年,我国第一套以天然气为原料的国产化年产20万吨合成氨装置在四川美丰建成投产;2017年,我国第一套国产化年产60万吨合成氨装置在阳煤正元正式投产;2018年,中石油宁夏石化公司建设的第一套以天然气为原料的年产45万吨合成氨和80万吨尿素装置、华鲁恒升建设的第一套百万吨级尿素装置分别投运成功。

3、装置大型化步伐不断加快

2017年我国合成氨年产能超过30万吨的企业有102家,产能占比71.7%;尿素年产能超过50万吨的企业有66家,产能占比77.2%。

4、原料结构调整取得重大进展

上世纪70年代,行业掀起无烟粉煤成型造气热潮。上世纪80年代末,部分引进的大化肥装置陆续进行油改煤、油改气的原料结构改造。本世纪以来,非无烟煤气化技术得到高度重视和快速发展。到2017年年底,采用非无烟煤为原料的合成氨年产能2285万吨,占比达32%,以无烟煤和天然气为原料的合成氨产能占比分别下降至44.1%和20.1%,40多家大型氮肥企业实现增值肥料的产业化,总年产能1200万吨。

5、产品实现多元化发展

种类已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硫酸铵发展到目前尿素、碳酸氢铵、硝酸铵、硫酸铵、氯化铵、增效尿素等10多个品种,2017年氮肥复合化率提高至38%。同时,行业还在煤化工、精细化工、化工新材料等领域积极延伸产业链条。

6、企业管理创新水平不断提高

大多数企业,尤其是小氮肥企业进行了产权制度改革,不少企业改制为股份制企业、民营企业或上市公司,形成了多元化的新型产权结构。企业间通过兼并重组、内部扩张、强强联合,形成了一批化肥年产能过百万吨的大型企业集团,建成了多个以肥为主、肥化并举的工业园区。

查看 ×
可行性研究报告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咨询·服务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