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递行业发展前景向好 积极推动末端投递高质量发展

明少

末端投递是快递业服务链条的最后一环,也是网购消费者体验最直接、感受最直观的环节。经过几年发展,我国快递末端服务从上门投递逐步发展到上门投递、智能箱投递、平台投递、无人配送等多种形式互为补充的多元末端服务体系,快递末端服务水平逐步提升。未来,要进一步在网点部署、科技创新、优化资源配置等方面下功夫,让快递业末端服务精益求精。

2018年上半年快递业发展稳中向好

今年上半年快递业发展稳中向好,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快递行业发展趋势与投资规划分析报告》最新统计数据显示,全国快递服务企业业务量累计完成220.8亿件,同比增长27.5%;业务收入累计完成2745亿元,同比增长25.8%。

同时,企业服务能力大大提升,特别是末端服务质量进一步提升,快递服务质量指数比去年同期提高70.5%,全国已运营快递末端公共平台服务站达到4.2万个、智能快件箱达到24万组,分别较去年末增长35%和16%。不过,随着用户日益增多的个性化需求,对末端投递服务也提出了更高要求。

智慧化应用场景末端服务应用最广泛

快递末端投递是快递服务链条的最后一环,也是网购消费者体验最直接、感受最直观的环节。2017年以来,快递企业对末端服务的关注度不断提升,投入资源也不断增加。可以说,目前在快递业末端服务领域的创新已经无所不在,智慧化应用场景在末端服务方面应用最广泛,已经成为行业共识。

大中型城市的末端网点数量非常庞大,给城市和企业都带来了不小的运营压力。在现实条件下,物流全链路无人化应运而生,无人机、无人车、无人舱等物流装备也在新技术的驱动下不断升级。

末端无人机、无人车是解决末端配送无人化的重要一环。未来很长时间内,末端投递都会是人车混送的方式对于外卖配送来说,无人配送车是对骑手的有效补充,它可以持续工作,比如承担更多夜间配送工作;骑手更为灵活,可以处理一些较为复杂的场景,骑手与无人配送车可以发挥各自优势,提升效率与优化用户体验。

不同的应用场景需要不同的服务模式,不同的服务模式催生不同的创新应用,下一代快递企业一定是拥有高科技的企业。

引导企业优化资源配置

经过几年的发展,我国快递末端服务从上门投递逐步发展到上门投递、智能箱投递、平台投递、无人配送等多种形式互为补充的多元末端服务体系,快递末端服务水平逐步提升,但仍面临发展不协调、衔接不顺畅等问题。

近年来,随着电商迅猛发展,拼多多、网易考拉等新兴平台迅速发展。对于各类电商平台赖以落地的“脚”来说,快递企业以及新型末端服务商要与越来越多的平台对接数据,业务复杂性和沟通成本可想而知。与此同时,信息安全也越来越为人们关注,尤其是消费者的姓名、电话、地址等隐私信息,更是牵动全社会敏感的神经。

推动快递末端服务走向高质量阶段,不仅是发展阶段的转换,更意味着发展目标、激励方式和行为模式的全面转变,需要企业、政府和全社会力量的通力合作,实现资源合理优化配置。

快递配送“最后一公里”,除了大型核心城市,更要关注农村地区。刘君认为,要积极优化末端运输结构,有条件的企业要率先在大中城市的中心城区推动末端服务车辆升级换代。对于农村地区运输距离长、空载率高的线路,要主动推进抱团下乡、共运共配,积极发挥公共取送点在末端的支点作用,系统降低下乡进城的成本。

快递企业是末端寄递服务提质增效的实施主体,要鼓励快递企业同社会资源在末端投递、综合服务平台建设等方面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快递企业要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对于服务效率的提升作用,加快推广大数据、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等技术应用,增强线上线下一体协同,为实现更加高效的末端服务提供技术支撑。

查看 ×
可行性研究报告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咨询·服务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