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行业发展前景分析 行业政策不断利好

秦政

人工智能(ArtificialIntelligence),英文缩写为AI。它是研究、开发用于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系统的一门新的技术科学。

我国人工智能技术攻关和产业应用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势头良好,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文字识别、语音识别、中文信息处理、智能监控、生物特征识别、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等智能科技成果已进入广泛的实际应用。

近日,2018年世界电信和信息社会日在北京召开,人工智能(AI)已经成为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发展演进新趋势。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成员、总工程师张峰出席会议并讲话。张峰说,“推动人工智能的正当使用,造福全人类”这一主题,契合了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发展演进的最新趋势,反映了全世界对智慧社会美好生活的热切期待。人工智能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前沿领域,是培育新动能的重要方向。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人工智能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人工智能市场规模69亿元,同比增长40%, 2016年达到96亿元,此后在技术和应用的驱动下,继续快速发展,同比增速超过40%,到2023年市场规模达到1100亿元,并带动相关产业规模增长超过1000亿元。

人工智能

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张峰表示,当前,全球人工智能正进入加速发展时期,国际领先企业争先布局,资本市场投入力度持续加大,主要国家出台战略规划予以支持。在政策和市场的双重驱动下,我国人工智能发展取得长足进步。一是技术创新成绩显著。国际科技论文发表量和发明专利授权量已居世界第二,语音识别、机器视觉、自然语言处理等水平加快提升,部分细分领域已经进入国际前列。

智能网联汽车、智能服务机器人、智能无人机等新技术新产品创新活跃。二是产业规模持续壮大,涌现出一批独角兽企业。预计到2020年,核心产业规模超过1500亿元,带动相关产业规模超过1万亿元。三是融合应用快速发展,制造、物流、家居、医疗、安防、交通、零售等领域“智能+”新技术、新模式不断涌现,推动智能制造、智慧物流、智能安防等应用升级,显著提升经济发展、公共服务智能化水平。

要完善创新体系,实现系统突破。持续加强基础前沿研究,瞄准重大战略需求和未来发展制高点,加强感知计算、机器学习、类脑计算等前沿领域研发攻关。支持核心技术突破,围绕具有全局影响力、带动性强的关键环节,重点突破智能芯片、传感器、核心算法等方向,提升软硬件技术水平。加强产学研协同创新,面向机器学习、自然语义理解、自动驾驶等领域,加快创新成果转化,积极培育新产品新应用。

推动开放合作,实现互利共赢。鼓励开源开放,支持开源开发平台、开放技术网络和开源社区建设,加快建设行业训练资源库。加强产业合作,推动人工智能企业与传统行业对接,开展形式多样的推广普及活动,推进行业数据开放利用,全面提升各行各业应用水平。促进国际合作,鼓励企业围绕“一带一路”倡议建立国际研发中心,支持人工智能技术在沿线国家推广应用,进一步深化标准、规范、监管、安全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

随着相关技术进一步发展突破,广泛的应用需求拉动,同时叠加政策支持,人工智能产业的规模将进一步扩大。 未来三到五年是人工智能格局定位的关键时期,具备将人工智能应用落地并形成规模的企业,在未来人工智能产业中会占领先机。

查看 ×
可行性研究报告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咨询·服务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