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通信网民覆盖率达90.4% 行业酝酿转型升级

刘源

 截至2016年6月,网民中即时通信用户规模达到6.42亿,较2015年底增长1769万,占网民总体的90.4%。预计,未来用户规模增长将放缓,将发展方向集中于以沟通服务为基础的业务拓展,具体表现为业务多元化、定位差异化、服务专业化三方面特征。

前瞻经济学人

数据显示,2016年6月,腾讯QQ日均覆盖人数达2亿人,网民到达率达56.5%,稳居行业榜首;阿里旺旺日均覆盖人数达2813万人,网民到达率达7.9%,位居第二;微博桌面日均覆盖人数达436万人,网民到达率达1.2%,位居第三。

社交作为互联网应用发展的必备要素,不再局限于信息传递,而是与沟通交流、商务交易类应用融合。其中,作为以即时通信工具为基础衍生出来的社交服务,据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即时通信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规划分析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6月,微信朋友圈、QQ空间的使用率分别为78.7%、67.4%。此外,微博在经历了行业调整后,用户规模为2.42亿,逐渐回升,使用率为34%,较2015年底相比略有上涨。

服务多元化方向延伸

即时通信在过去几年中以交流沟通服务为基础,不断向支付、电商、线下服务等多个领域延伸,通过多元化业务提升价值。目前一线城市已经支持即时通信缴纳水、电、燃气等多种费用,并逐渐支持汽车违章查询、社保信息查询等多种信息服务。在线下服务领域,厂商积极与屈臣氏、宜家等线下零售商展开合作,实现会员、社交、支付、发票多种功能打通,降低用户购物成本的同时为商家提供了新的运营方式。

品牌差异化趋势明显

即时通信产品定位的差异化在2016年上半年更加明显。在主流即时通信品牌中,QQ和微信将用户年龄作为区分要素,在功能上针对不同年龄段群体的需求实现差异化发展。对其他即时通信而言,陌陌、阿里旺旺和YY语音则分别专注于年轻用户兴趣社交和在线购物、在线游戏等特定沟通场景,以解决特定用户需求为核心实现持续发展。

随着通信市场的高速发展,即时通信潜力开始爆发,随着进入即时通信市场的厂商越来越多,在加剧市场竞争的同时,也促进了技术的进步与成本的降低,未来行业发展前景看好。

可行性研究报告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咨询·服务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