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电企业有无眼光就看它对OLED什么态度

刘步尘

昨天下午,某财经媒体记者朋友专访海信集团董事长周厚健,我建议她无论如何一定要问问海信的OLED战略,因为长期以来海信给外界留下的印象是拒绝OLED布局。不出意外,周厚健的回答是:因为海信自己做了ULED,并认为未来5年之内OLED不会成熟。

这让我再次想起十年前TCL集团董事长李东生谈平板电视的一席话,他说:“平板电视未来5年之内不会成为成为主流”。

历史在关键节点再次展现了它惊人的相似。

十年前,TCL是中国彩电老大,并试图雄心勃勃地冲击全球彩电老大;今天,海信是中国彩电老大(事实上创维与海信一直就谁是中国彩电老大争论不休)。十年前,显像管电视已显现没落迹象,平板电视(当时等离子液晶并驾齐驱)方兴未艾;今天,OLED异军突起,液晶盛极而衰与当年显像管电视处境如出一辙——2014年负增长,预计2015年仍将负增长。

当年,出于对显像管电视的眷恋,李东生做出一个错误的决定:收购法国汤姆逊彩电业务。结果,后来大家都知道了。一度,TCL苦不堪言。

类似一幕,会发生在今天的海信身上吗?我给不出肯定的答案。

我只能说,新技术、新产业代表的是新势力、新趋势,对于明智者来说,他唯一能做的是迎合、顺应趋势而不是抗拒趋势。想当年,索尼把显像管电视做到了极致,结果等待索尼的是没落,为什么?因为它拒绝接受平板电视(虽然最终索尼放弃了其特丽珑显像管电视,毕竟已经失去发展平板的大好时机)。类似的一幕还有柯达,因为胶片做得好而抗拒数码相机,结果是柯达庞大的胶片帝国最终崩塌。

今天,已经没有人说OLED不代表电视的未来,好比当年没有人说平板电视(液晶与等离子)不能取代CRT电视,是一样的。

前瞻经济学人

稍一留意你就会发现,人们关于OLED的种种说法,不过是“目前价格太高”、“面板良品率没上去”、“技术还不够成熟”,如此而已。而这一切说辞都曾在平板电视身上出现过,比如“液晶电视价格太高”、“液晶面板良品率上不去”、“液晶亮度太低”、“液晶可视角度不够大”、“液晶响应速度有点慢”、“液晶耗电高”,等等不一而足,甚至比今天OLED受到的非议还多。但是时间到了2009年,液晶销量一举超越显像管电视,而今,显像管电视已经黄花凋零,踪迹难觅。

OLED作为一项新技术,在大规模产业化之前肯定会有这样那样的不足甚至缺点,这都正常不过,因为液晶电视也是这么走过来的。所谓“始生之物,其形必陋”,哪一项新技术、新产品一开始就是完美无暇的?没有,一个也没有。实际上即使到了今天,液晶电视仍然不能称为完美,但是,这并未妨碍液晶一统天下。

我们观察OLED能不能成为下一个时代电视的主流,不是看这项技术目前有多么不成熟,也不是看眼下成本多么高,而是看这项技术本身能给我们带来什么。OLED最大的优势在于可实现显示屏弯曲及折叠,即实现柔性显示,这个技术特征意义重大,意味着未来的电视可以无处不在,意味着未来的电视可以实现印刷制造,像印书那样“印刷”电视机。意味着未来的电视可以像一本书那样翻阅收看,想看什么频道,直接翻到那一页就可以了。

因此,OLED的最大意义在于,它将极大地改变电视及各种显示产品的物理形态,让过去看来不可能做成电视的地方做成电视,将大大拓展显示产品的市场空间。从这个意义上讲,唯有OLED才能改变目前彩电企业备受限制、惨淡经营的局面。这是我看好OLED的最大原因。

有必要再强调一次,OLED和智能电视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更不是你死我活的俄关系,二者指向不同,智能电视是指应用,OLED则是新显示技术,OLED照样可以做成智能电视。中国企业万不可以发展智能电视为借口,拒绝布局OLED电视。

还有,不管UHD、ULED、QLED、GLED、量子点电视,都是液晶路线的延伸,而非什么革命性技术。实事求是讲,液晶技术发展到今天,已经没有太大可突破空间,未来取代液晶的,必定是更先进的技术,如OLED。这是产业趋势。

我希望中国彩电企业不要犯十年前的错误,不要在大趋势面前模糊了双眼。

对于矢志在电视产业上走下去的制造商们来说,OLED就是电视的未来,失去OLED将失去一切。

因此,我将判断一个企业有无战略眼光的标准,定为看它对OLED的态度。

可行性研究报告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咨询·服务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