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高新园区10亿资金发展新兴产业

西安高新园区自成立以来保持了稳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其发展的重点之一。未来西安高新园区将加大发展的力度。

在一批高新技术企业的推动下,高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已形成了以航天恒星等企业为代表的卫星导航产业,以应用材料、电子集团等为代表的太阳能光伏产业和LED产业……

近日,西安高新区举行了“西安高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新闻发布会,公布了《战略性新兴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出台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政策,旨在更好的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与技术升级,加快发展方式转变,提升园区核心竞争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更好更优的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全面推进世界一流科技园区建设。

资源聚集

去年经济指标增速30%以上 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优势凸显

刚刚过去的2011年,西安高新区主要经济指标继续保持30%以上的高速增长,成功获批了科技部国家科技服务体系试点园区、军民融合通信创新型产业集群建设试点园区和陕西省统筹科技资源改革示范园区,荣获了科技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等40多项表彰奖励。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2011年高新区主要经济指标增长迅速,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35亿元,同比增长27.6%;财政一般预算收入43亿元,同比增长30%;实际利用外资6.497亿美元,同比增长27%;实际引进内资317.03亿元,同比增长33%。

据了解,2011年高新区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3700套;同时招商引资成果丰硕,呈现出研发中心区域总部竞相布局、金融机构纷纷落户、高端制造业巨头相继聚集的特点。特别是卡特彼勒、IBM、GE等15个世界五百强成功入驻,高新区的国际影响力和产业竞争力日益增强。全年新开工项目超过100个,项目建设创历史新高。

此外,高新区还与沣东新城合作,启动建设了10平方公里的统筹科技资源改革示范区,首批12个产学研合作项目签约入驻。同时,知识产权申请质量有了明显提高,科技创新创业更加活跃,全年新注册企业3019家,平均每个工作日成立企业16家,统筹科技资源改革取得新进展,产业培育取得新突破。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高新区坚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不动摇,把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高新区加快发展的头等大事来抓。通过规划引导、政策扶持、资金支持、园区承载、优化服务、组织对接等举措,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集群优势进一步凸显。

鼎力支持

10亿专项资金 助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高新区在新年伊始发布《战略性新兴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正式打响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鲜亮“旗帜”,明确了未来的奋斗目标,并表明了创建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的决心。

《规划》提出,到2015年,高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比重由目前的30%提升到50%以上,营业收入超过7000亿元,成为国内重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高地。同时,高新区还在《规划》中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其中,最为各界关注的是设立10亿元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据了解,该项资金主要用于对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领域技术、项目、企业、人才的培育与引进,以及对产业示范基地、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创新服务体系建设的支持。

具体而言,专项资金将支持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重点企业和项目以及其他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中具有核心技术和创新性商业模式的重点企业和项目。对从事产业共性、关键技术或自主创新产品研发与中试,引进先进技术消化吸收再创新,以及从事标准制定、技术转移和成果转化的企业,基金将以无偿资助形式,择优给予重大技术创新项目最高不超过500万元的资金支持。

同时,专项基金还将择优为重大产业化项目贷款担保与贴息、鼓励企业引进风险资本和股权融资发展。对获得国家、省市科技产业计划立项支持一年以上且执行情况良好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给予配套资金支持。对园区内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技术成果,通过提供试验试用场地、组织实施重大应用示范工程等方式予以扶持。

此外,高新区还将建立战略性新兴产业示范基地,吸引符合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支持领域、技术领先型企业和项目进入园区集聚集约发展,并鼓励科技服务机构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提供科技成果转化、技术转移、知识产权、企业融资等专业化和集成化服务,对依托西安科技大市场平台开展业务的优秀服务机构,择优给予奖励。

高端人才是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中之重,高新区还将大力支持企业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领域引进海内外高端人才,对企业引进的符合国家“千人计划”或陕西省“百人计划”的高端人才或优秀团队,择优给予最高个人200万元、团队500万元的项目启动资金支持。同时,对世界500强企业或国际知名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的引进以及区内重点企业的培育,可实施“一企一策”政策。

“十二五”末收入超7000亿元

在良好发展背景及给力的政策支持下,西安高新区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将实现快速提升。据了解,预计到2015年,高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营业收入达到7000亿元,增加值超过2000亿元;同时,战略性新兴产业竞争力大幅提升,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点领域培育年销售收入超100亿企业5家,超50亿企业10家,形成下一代通讯网络、生物制药、卫星导航、太阳能光伏产业等一批在国际国内有影响的特色新兴产业集群。

同时,在军民融合通信、物联网、光伏等领域建设国家级创新型产业集群,成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的重要基地。加快产业链建设,带动产业集群化发展,以加快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示范基地建设,增强基地综合服务功能和支撑作用,使高新区成为国内高端人才聚集、科技成果转化、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高地。

16个发展领域建设示范基地

依据国家确定的七大产业领域和23个重点产业方向,结合西安区位特点和高新区产业基础,西安高新区确定了16个发展领域。

据了解,这16个发展领域是对战略性新兴产业七大产业领域——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制药与高端医疗器械、高端装备制造业、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的进一步细分。针对细分后的16个发展领域,高新区将重点发展节能环保装备与技术服务、激光显示及大功率半导体激光器件,在无线通信技术等领域形成突破。在生物芯片、生物技术新剂型药物等方面取得新城。在光伏生产技术研发、电池材料制备等新能源领域形成更大突破。同时研制出特种功能材料,如稀有金属材料、光伏新能源材料等以及其他新型功能材料,在新能源汽车研制方面,重点发展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和纯电动汽车等。

六大工程支撑产业集聚发展

在《规划》中,高新区明确提出了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六大工程”。即创新型产业集群培育工程、“鲨鱼苗”企业培育工程、产业领军人才引培工程、产业应用示范工程、产业平台建设工程和产业链补链、扩链和强链工程。

创新型产业集群培育工程将通过制度建设和机制创新,培育、壮大一批具有较强区域带动性的特色支柱产业,力争到2015年形成3个国际先进型和国内领先型产业集群,培育销售过千亿的产业集群1个,销售过500亿的产业集群2个。

同时,高新区还将加大对重点行业核心企业的引进,对具有核心技术和比较优势的现有企业进行重点培育,对于龙头企业和重点项目,实施“一企一策”扶持方案,使得每个重点发展产业能够出现1-2个“鲨鱼苗”企业,在国际范围内产生重要影响。

通过联动的效应,以局部兴旺带动整个园区的发展,产业园区的发展前景将更加明朗。

可行性研究报告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咨询·服务

相关阅读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