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高新区GDP破千亿 创新驱动创建世界一流园区
近日,位于成都高新区的成都硅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检验中心顺利通过了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国家实验室认可,标志着硅宝科技检验中心成为业内第一家通过实验室认可的企业实验室。
硅宝科技于2009年10月在首批中国创业板上市,成为中国新材料行业第一家、四川省第一家创业板上市公司。作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硅宝科技承担并完成了多项国家及省市重点科技攻关及技术创新计划项目。
正如硅宝科技这样的企业在成都高新区广泛产生和不断壮大,以创新发展战略驱动,成都高新区大力实施“四大创新工程”,以130平方公里的面积在2013年创造的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000亿元,其综合排名继续稳居全国前四。
土地单位产出8亿元
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成都高新区实现产业增加值1039.7亿元,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01.3亿元,成为四川省首个GDP过千亿元、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过百亿元的产业园区。另外,成都高新综合保税区实现进出口总额239亿美元,排名继续保持全国第三、西部第一。
近年来,四川省内地市争相破千亿。2013年,资阳市、内江市和自贡市也跨入了GDP千亿俱乐部,但是,四川省21个市州也仅只有12个市州GDP超过千亿。成都高新区只有130平方公里,占四川省面积约为万分之二点六,却创造了千分之五的地区生产总值。
成都高新区相关负责人表示,成都高新区以130平方公里的管辖面积,贡献超过千亿元GDP和超过百亿元地方财政,综合排名继续稳居全国国家高新区前列,这是落实省市科学发展、领先发展要求,发挥创新驱动发展作用的生动体现。
成都高新区相关负责人表示,GDP是一个总量概念,背后是质量和效益。成都高新区破千亿的背后,第一是地方财政过百亿元,在全省都在前列;第二个是结构比较优化,这些贡献里面大部分是来自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
规模以上工业占成都高新区GDP总量的61%,其中,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81.9%。
“这些数据证明结构在不断优化和调整,产业在不断提档升级,经济发展的速度、质量和效益在不断提升。”成都高新区相关负责人还特别强调的是地均产出,“这不是在几百平方公里产出的,而是在只有130平方公里的面积上创造的,这说明,成都高新区率先在四川全省实现了产业转型升级,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完善,同时,发展方式也在转变。”
土地单位面积产出是衡量经济发展水平的指标,它能一定程度上反映单位土地面积上的经济产出值的水平。从直观上而言,土地单位面积产出值越大,所处单位面积上的产业对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越大。
土地单位面积产出值是以GDP总量除以地区面积,按此计算,成都高新区2013年平均每平方公里产出GDP接近8亿元。
创新驱动、集约增长
去年,成都高新区提出“三次创业”,一个总目标就是要建成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分“三步走”完成:到2015年,率先在全市实现产业倍增目标;到2017年,产业增加值和工业总产值比2013年翻一番;最终到2020年要建成“万亿产业园区”,力争实现产业增加值和工业总产值在2015年基础上再翻一番。
那么,在有限的面积中如何实现上述目标,还是走以土地资源粗放投入换经济增长的老路吗?实际上,近几年来,全国高新区大多在扩张面积,只有130平方公里的成都高新区在全国高新区中已经属于“袖珍型”。不过,成都高新区选择的出路在于,一是想办法拓展经济承载的立体空间,二是以创新驱动,走集约增长的路子。
成都高新区相关负责人向《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土地空间是有限的,我们正在探索发展楼宇经济,从平面空间向立体空间延伸。目前建成和在建楼宇面积达到2500万平方米,按照规划,到2020年,建成楼宇总面积将达到3000万平方米,从平面到立体还有很多空间可发掘。
“当然,这还不是主要的,这只是说明我们还有很大空间可拓展。”成都高新区相关负责人表示,“更重要的是产业结构的升级和发展方式的转变,从而让有限的空间创造更大的产出。”相应的是,这些楼宇装的不是工厂、车间,而是金融、软件等产业。
在成都高新区对“三次创业”的总体部署中,创新驱动、内生式增长是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内生式”增长已经成为支撑成都高新区产业发展的一大引擎。在科技部2013年11月下旬公布的国家高新区综合排名中,成都高新区继续稳居全国第四,其中,“知识创造和技术创新能力”位列全国第三,“产业升级和结构优化能力”位列全国第六。
成都高新区相关负责人表示,成都高新区将坚持把“创新驱动”作为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的根本动力,通过企业创新主体培育工程、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建设工程、科技金融创新工程、人才强区工程“四大创新工程”,率先将经济发展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创新驱动上来。
据介绍,目前成都高新区的科技型企业和上市企业占成都市的一半。其中,创业板4家占全省的4/7,已向证监会提交申请的有9家,占全省9/12。上个月有10家企业登陆新三板,在全国高新区中排名第三;此外,还有累计超过100家企业已签约,准备在新三板挂牌。截至2013年底,成都高新区人才总量达25万人,在孵企业逾3000家。“这些就是我们未来的希望,能够在有限的面积贡献更多的产值。”
2014年,成都高新区将继续大力培育企业创新主体,探索设立企业研发投入专项引导资金,力争全年引导企业研发投入超过100亿元,销售收入比例提升至3.4%,新增高新技术企业和各类创新型企业130家以上,总数超过700家。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咨询·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