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出台53条措施扶持民营资本 或将打破市场垄断

前瞻经济学人

湖北省支持民营资本进入铁路金融等领域

今年来,国内经济下行趋势明显,湖北通过大力度扶持民营企业推进经济稳定增长。据前瞻网记者了解,在近日召开的湖北省民营经济工作会上,湖北省政府下发《关于大力推动民营经济跨越式发展的意见》,出台53条扶持措施扶持民营资本。其中,在拓宽投资领域上,湖北省支持民营资本进入铁路金融等领域引起多方关注。有经济学专家认为,地方政府出台此类“改良性”政策或将有助于打破市场和生产要素的垄断。

大力扶持民营资本发展

民营经济具有市场经济的天然基因,不仅是经济发展中最活跃、最积极、最具竞争力的部分,而且与扩大就业和增加城乡居民收入等民生工作息息相关。

湖北省委书记李鸿忠表示,湖北省国有企业和公有制经济比重较大,加快民营经济发展意义尤为重大,直接关系到该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优化经济结构、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关系到创新发展的体制机制、激发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和富民强省战略目标的实现。

近些年来,湖北省民营经济快速发展,民营经济增加值已经占据该省生产总值的“半壁江山”,取得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历史性突破。但从国际国内发展的经验看,与沿海发达地区比,该省民营经济发展速度、总量规模和竞争能力都有待进一步提高。

虽然湖北省在中国民营企业500强上榜数量虽然中部第一,但无论是企业数量还是规模、质量上都与东部发达地区甚至中部一些省份存在较大差距。最大的缺憾就是缺少大的品牌企业和领军企业家。数据显示,该省排名前20位的民营企业营业收入总额1998.33亿元,不敌江苏沙钢集团公司2075.28亿元、华为投资控股公司2039.29亿元一家企业;湖北省排名居首位的九州通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营业总收入248.39亿元,只相当于江苏沙钢集团的11.97%,与同在中部的湖南三一集团的801.87亿元相比,也存在巨大差距。

铁路金融等领域对民资开放

由湖北省工商联主持的《湖北省上规模民营企业调研分析报告》显示,2011年,湖北省民营经济增加值9990.91亿元,比上年增加2324.03亿元,增长30.3%,对该省GDP增长的贡献率达64.1%,占该省GDP的比重为51%。其中二、三产业民营经济增加值分别达5709.90亿元和4281.01亿元,增长幅度均超过20%,占该省GDP二、三产业比重分别是58.1%、59.4%。民营经济已成为湖北经济中的重要推动力量,在湖北经济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关键的角色。

根据此次出台的53条扶持措施,在拓宽投资领域上,湖北省按照“非禁即入”原则,一律对民间资本开放,并出台了细化措施。鼓励民间资本参与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支持以独资、控股、参股等多种方式投资建设公路、铁路、水运港口码头、通用机场、民用机场等项目。

鼓励民间资本参与能源建设。支持投资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产业;支持参与水电站、火电站建设,进入油气勘探开发领域,支持参与建设原油、天然气成品油的储运和管道输送设施及网络;支持投资大型煤炭经营物流、储备基地建设。

支持民间资本与其他资本按同等条件进入银行业。民营企业可通过发起设立、认购新股、并购重组等多种方式投资银行。支持民营企业参与商业银行增资扩股、城市商业银行重组、农村信用社股份制改造、农村商业银行增资扩股。支持民营企业参与村镇银行发起设立或增资扩股。支持民营企业投资信托公司、消费金融公司、小额贷款公司和融资担保公司等。

鼓励民间资本参与电信建设。支持以参股方式进入基础电信运营市场,开展增值电信业务。对投资行业性、专业性、综合性企业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的信息服务申请省内第二类增值电信业务许可的,适当降低实收资本门槛。

实际效果有待观察

近年来,湖北省大力鼓励和引导全民创业,不断放宽经营条件,简化登记手续,实行注册资本“零首付”制度,不断放宽出资类型和出资期限限制。在相对宽松自由的企业生态环境中,民营经济体新生和成长速度明显加快。据前瞻网记者了解,截至今年9月,湖北省工商登记企业共有250万户,新登记私营企业增加31.4万户,平均每月有3万多户民营企业诞生。

按照《湖北省民营经济“十二五”发展规划》,到2015年,湖北省个体工商户数量将达到220万户,民营企业50万家,规模以上企业1.2万家,湖北全省民营经济对GDP增长贡献率将达到63%以上。

对于湖北放宽民营资本投资领域,武汉科技大学教授、湖北省中小企业研究中心主任董登新认为,在国有经济周期性扩张之际,地方政府出台此类政策无疑是民营资本一次最好的机会。

最近几年,上市有效地激活了国有资本,国企得到非常快的扩张,形成了一个实质的垄断性格局。国有经济是现有格局的“受利者”,也是“受害者”,产能严重过剩、企业效率低下、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层出不穷。

湖北省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龚益鸣也认为,在形成对市场、生产要素实质性垄断的情势下,国有经济已经开始出现疲态。地方政府出台此类扶持性政策只能算是“改良”,根本的问题是,在公司化外壳下,国有企业依然享有来自政府的诸多垄断利益,而不是一个真正的、充分竞争的市场。民营经济更期待的是二次改革,即提供一个公平竞争的环境。

此外,有学者指出,铁路投资其固有的特点,首先是投入资金量大,建设每公里铁路的平均投资近亿元,投资回收周期长,而且铁路的运营还必须考虑路网的特殊性,铁路部门会更多考虑整体路网的利益,而不是仅关注某条线路的盈利问题。因此,尽管地方政府此番姿态“亲民”,但“53条”效果有待观察,关键是看落实情况。此外,铁道领域金融等领域要想进一步吸引民资投资,需要在运行调度、财务清算等方面做出实质性的改进,并落实民营企业在运营方面的自主权,同时还要提高审批程序手续效率,为民营企业开创“绿色通道”。

可行性研究报告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咨询·服务

相关阅读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