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打造万亿长江经济带 长江或不堪重负

今年来,各地经济增速普遍放缓,为促进经济稳增长,湖北湖北开始寄望基建投资发力。

前瞻网获悉,8月5日,经过一年多的编制,《湖北长江经济带“十二五”规划》(下称《规划》)正式出炉。据《规划》,经济带内的沿江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将进一步加大,建设计划涵盖了桥梁、铁路、公路、机场等多个领域。《规划》提出,“十二五”期间,湖北长江流域将再添13座跨江大桥,并建成多条高速公路和城际铁路,同时要进行多个机场的扩建工程。

仅完成上述项目需要的投资就达3000亿元。据测算,每1元高速公路投资可拉动3元的GDP产值增长。按照1元投资产生3元GDP的比例来测算,未来三年,湖北长江经济带三年内GDP将达到4万亿元左右,其投资总额将超过1万亿元。

以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为突破口,一批沿江重点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正成为拉动湖北长江经济带GDP提升的“急先锋”。

长江沿线基建提速

“十二五”时期,湖北拟建的13座桥梁预计总投资将超过500亿元。这只是湖北长江经济带投资大盘的一部分。全部基建项目总投资将超过3000亿元。

《规划》提出了更高的发展目标,到2015年国内生产总值预期将达到1.53万亿元左右,年增长12%左右,占全省的比重60%以上。

根据《规划》,湖北长江经济带包括长江干流湖北沿线武汉、黄石、宜昌、荆州、鄂州、黄冈、咸宁、恩施等8个市州的48个县市,国土面积54168.5平方公里,占全省的29.1%。

据前瞻网了解,早在2010年,湖北便通过了《湖北长江经济带开放开发总体规划》(下称《总体规划》),提出通过十年左右的努力,把湖北长江经济带建成引领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和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现代产业密集带、新型城镇连绵带,生态文明示范带。

参与《规划》编制的湖北省社科院长江流域经济研究所所长彭智敏表示,《规划》相对于此前公布的《总体规划》更加细化,并结合发展实际对一些指标做了调整。例如,在发展目标上,《规划》较此前公布的《总体规划》增加了1700亿元。

未来加快基础设施投资仍是拉动经济增长见效最快的方式,以铁路、公路、机场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将成为投资主要方向。根据投资计划,“十二五”时期,湖北拟建的13座桥梁预计总投资将超过500亿元。这只是湖北长江经济带投资大盘的一部分。据粗略测算,全部基建项目总投资将超过3000亿元。

湖北长江沿江城市也借长江经济带建设的东风推出了交通基建投资规划。例如,仅荆州一地交通投资将达近600亿元。据荆州市交通局公布的《荆州长江经济带综合交通体系建设调研报告》显示,荆州将在交通基础设施领域投资590亿元,其中公路392.3亿元,港航181.3亿元,站场9.7亿元,其他项目6.7亿元,力争到2020年实现铁路、公路、水路、机场、站场的“无缝隙对接”。

如何破解资金困境也成为项目能否最终落地面临的现实考验。荆州市交通局负责人指出,建设资金的主要来源是上级补助投入、骨干企业自身投入、特许经营权置换、土地置换、优惠政策吸引、财政预期增长投入、招商引资、放开市场鼓励民间资本投入等途径。

但据前瞻网记者了解,2011年荆州市全市全口径财政总收入仅为74.50亿元,这些财政收入要带动600多亿元的交通投资显然是不够的。

力争十年超越长三角

力争经过10至20年的建设,使得长江中游城市群成为继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城市群之后具有全国性影响、对广大中西部地区具有强大辐射和带动能力的中国经济发展新增长极。

“力争经过10至20年的建设,使得长江中游城市群成为继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城市群之后具有全国性影响、对广大中西部地区具有强大辐射和带动能力的中国经济发展新增长极。”《规划》称,“十二五”期间,要以武汉、长沙、南昌为主中心,宜昌、黄石、黄冈、株洲、湘潭、九江、景德镇为次中心,实施中心城市带动战略,通过整合区域内经济、文化、科技和资源、区位等优势,加速区域交通、产业、商贸、金融、技术、人才、信息等市场一体化进程,初步形成跨省域的经济高度一体化的城市集群。

事实上,湖北诸多沿江城市已开始大力推进产业沿江布局,并推进跨江合作战略。公开资料显示,目前黄石市黄石港区已与黄冈市浠水县签订跨江联合开发框架协议,共建鄂东滨江新区。双方约定在不改变行政区划的前提下,按照“利益共享”的原则,进行跨江联合开发试点,以解决黄石市发展空间局限问题和浠水县投资不足问题。

荆州也开始大力实施跨江发展战略,在下辖的公安县埠河镇建设江南新村,拓展城市发展空间。此外,湖北黄梅县的小池镇也加快了对接、融入九江的步伐,充当“中三角”湖北与江西对接的桥头堡。

“湖北长江经济带肩挑武汉城市圈和鄂西生态旅游圈,相互之间也有重叠,共同构成了湖北经济发展的集聚带。”武汉大学区域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吴传清表示,长江经济带作为湖北的重要发展轴线被寄予厚望。

而长江之隔,交通不畅也成为制约沿江地区发展的软肋,造成沿江部分地区存在经济发展差距。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叶青认为,推进长江经济带建设,首先要发展交通,桥梁建设可使长江两岸的产业发展得到延伸、融合。

湖北省社科院副院长秦尊文也认为,依托长江“黄金水道”,构建出水运铁路、公路、航空全方位运输网络,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长江综合运输体系的效益,对支持重点产业项目建设和各种要素向沿江聚集,加快沿江产业布局将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长江或不堪重负

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和高强度的沿江开发,或将对长江带来新的污染,让长江不堪重负。

根据《规划》,湖北将在沿江经济带的开发上“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完善排污权交易制度,探索邻域污染双向补偿制度。

但专家们担忧,如此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和高强度的沿江开发,或将对长江带来新的污染,让长江不堪重负。

根据《规划》,湖北沿江经济带将重点布局石油化工、汽车制造、生物医药、电子信息、有色金属、冶金、食品等产业,其中不乏污染较为严重的产业。

彭智敏表示,对于长江沿线城市来说,如果没有良好的环保观念和约束机制,开发对长江水体的破坏将不可避免。

根据《长江保护与发展报告2011》,中科院南京与地理研究所研究员高俊峰等指出,仅2009年排入长江的工业废水排放量就达到221.1亿吨,比2005年工业和生活污水总排放量还要高。

彭智敏因此认为,应该在长江经济带开发的过程中,通过广泛的调研确定总体的环境容量和承载力。

前瞻网记者获悉,2012年5月17日,国家环境保护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和水利部联合发布的《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2011~2015)》中指出,“十二五”期间国家将投入5000亿元用于防治水污染,这一数据在“十一五”期间仅为3000亿元。

湖北长江经济带的开发如果超过了长江的污染负荷能力,其最终污染治理的成本将不可估量。

武汉大学环境法研究所研究员柯坚表示,水污染治理的关键在于地方政府的执行和中央政府的有限监督。如果得不到切实有效的执行,再严格的排放标准也难以取得理想效果,而这个问题却也是我国水污染防治工程需要面对的重大难题。

可行性研究报告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咨询·服务

相关阅读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