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充填开采技术促进煤炭生产方式变革

日前全国煤矿充填开采现场会在泰安成功召开,国家能源局在会上推广山东省煤炭行业充填开采技术,号召全国学习先进技术。据介绍,山东省煤炭充填开采技术研究及应用均居全国前列,35对矿井实施充填开采累计充填矸石1720万吨,创经济效益10亿元以上,并通过技术输出创造效益3亿元以上。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了解,目前我国煤矿充填开采仍处于起步阶段,充填开采技术要求高,生产效率相对较低,不同程度地影响企业实施充填开采的积极性,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其次,初期投资大、生产成本高,阻碍了充填开采在全国范围内的推广实用。另外,生产装备不够配套使其技术稳定性差、相关法规政策缺乏也使得技术推进难度加大。

山东省因为煤炭资源赋存较差,而在国内较早开展了充填开采技术研究和应用。前瞻产业研究院了解到,近年来,山东省煤炭行业投入3.5亿元用于充填开采技术研究,已经形成了山东能源新矿集团"五充一选"、兖矿集团泵送充填开采等多种自有知识产权的充填开采工艺技术,推广应用规模居全国前列。

前瞻产业研究院获悉,目前山东省已经有35对矿井实施充填开采,累计充填矸石1720万吨。其中新矿集团先行一步,目前累计减少矸石排放1300万吨,减少土地占压300多亩,更重要的是煤矿采空区充填之后沉陷得到控制,减少了对地面耕地等损害,具有良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国家能源局副局长吴吟表示,充填开采对于推进煤炭生产方式变革、提高煤炭资源利用水平、保护生态环境、建设和谐矿区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我国煤炭资源探明剩余可采储量中,"三下"压煤约140亿吨,如果采用传统条带开采方式回收率仅为30%-50%,资源浪费严重。而现在,我国煤矿采空区土地沉陷累计达100万公顷左右,每年新增采空区6万公顷左右,环境治理压力极大。通过实施充填开采,可将逾百亿吨"三下"压煤安全高效地开采出来,资源回收率达90%以上,可最大限度地延长矿井服务年限。

相关专家指出,实施充填开采,可将大量"三下"压煤安全高效地采出,资源回收率达90%以上,最大限度地延长矿井服务年限。同时,还可以降低瓦斯爆炸、危险气体突出和突水等灾难性事故的发生几率,抑制煤层及顶底板的动力现象,是提高煤矿开采安全可靠性的一项革命性举措。此外,矸石不升井、不上山,并大量消化地面矸石和城市垃圾,为节约土地和保护环境提供了新途径。

省煤炭工业局局长乔乃琛表示,山东有103处煤矿和1315个压煤村庄适宜采用充填开采技术,力争到2015年在70处煤矿实施充填开采,增加可采煤炭储量1.5亿吨,资源回收率提高到70%以上。同时,山东省煤炭行业还将联合山东科技大学、中国矿业大学等单位,着手研究引用黄河泥沙充填煤炭塌陷地等问题。

国家能源局预备通过着手强化规划引导,扩大充填开采技术应用区域等方式来推广山东煤炭充填开采技术。现已起草相关指导意见,后期将在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推广。

可行性研究报告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咨询·服务

相关阅读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