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海宁制革业成本涨、出口难 多重受困

去年以来,受原材料价格上涨、用工成本上升、国际市场疲软需求不振等因素的影响,截至目前,浙江省海宁市皮革工业产值中只有1/3供出口。

皮革产业是海宁市的传统优势产业。在当地,素有“1.3秒诞生一件皮衣、平均3秒生产一只票夹、48秒落成一组牛皮革沙发套”的说法。宏昌制革董事长黄健“无法联系”后,一度引发外界对当地皮革产业及其他皮革企业被卷入的担忧。海宁市皮革行业协会有关负责人对此表示,“宏昌制革出现资金链问题,与整个行业无关,主要是企业自身的问题。”

“对于一些以出口加工贸易为主的皮革生产与销售企业而言,一方面是原材料不断上涨,一方面是需求不振,价格上不去,两头挤压,处境较为困难。”海宁市皮革行业一位业内人士分析,眼下,宏昌制革可能遇到库存以及回款缓慢等多方面压力。

与企业融资难无关?

“宏昌制革是一家外来企业,黄健2011年买来接手,”上述海宁市皮革行业协会有关负责人说,“公司主要从事牛皮沙发革、箱包革、服装革的制造与销售,从国外进口原料,然后出口,或者卖给当地企业。此前生产、销售一直都不错,环保核查也已通过。”

前瞻产业研究院了解到,宏昌制革2010年牛皮使用量40张左右,2011年50多张,产能增加了25%。但据当地媒体披露,该公司2011年实现销售收入只有2.6亿元。

在浙江省经信委今年一季度对“进万企解难题”专项活动企业的调查结果显示,有2642家企业存在资金缺口,占填报企业数的54.0%,合计缺口资金342.5亿元。

“但(宏昌制革)不是因为融资难,导致企业无法偿还到期债务。”海宁市相关部门透露,相反地,宏昌制革从银行取得了较多的融资,其主要通过做大规模,向银行融资,融得的资金一方面投入本行业。

浙江资本与企业发展研究会理事长、浙江地方金融研究中心主任、浙江金融职业学院教授应宜逊分析称,通过做大、扩大生产产能进行融资,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企业的经营风险。在他看来,如果此类企业可以取得较大资金,与银行核查缺乏仔细不无关系。

行业面临两头挤压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了解,2011年海宁全市年产皮革服装3180万件(套),同比增加2.58%;皮沙发771万套,同比增加11.74%。2011年海宁市拥有皮革工业企业1962家,从业人员约6.95万人,全年实现现价产值213.5亿元,产品销售收入204.96亿元。而在2010年,行业工业产值是183.45亿元。虽然海宁皮革工业生产产值在增加,但出口明显放缓。统计显示,2011年皮革类(不含成品沙发)出口额达到2.7亿美元,同比减少3.41%。

海宁市皮革行业业内人士分析称:“宏昌制革属加工贸易型企业,去年以来,原材料价格上涨、用工成本上升、国际市场疲软需求不振,宏昌制革肯定会受到影响。截至目前,海宁皮革工业产值中只有1/3供出口。”

5月7日刚刚进入资本市场的从事中高档牛头层鞋面革开发、生产与销售的兴业科技在其招股意向书上明确了主要原材料价格波动带来的风险。招股书显示,其牛原皮平均采购价格由2009年的8.59元/尺上升到2011年的12.13元/尺;牛蓝皮平均采购价格由2009年的10.03元/尺上升到2011年的12.96元/尺。

中国皮革协会常务副理事长苏超英曾于去年底公开提及,整个行业除面临环保、国际市场等压力外,除此之外,上游原材料价格的不断上涨,也使企业承受着非常严重的压力。

可行性研究报告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咨询·服务

相关阅读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