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畜牧业发展良好 草原生态保护工作开展顺利

从去年年初以来,宁夏畜牧业保持平稳发展,标准化养殖逐渐推广,草原保护工作有序推进,重大动物疫病得到有效控制,全区畜牧业呈现良好发展态势。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2010年,全区肉类总产量36.8万吨,牛奶产量122万吨,禽蛋产量9.9万吨;人均肉、奶、蛋占有量分别达到52.6公斤、176公斤和14.2公斤。全区畜牧业总产值达到86.1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38%。

自治区农业部门负责人认为,根据当地资源特点,通过优化产业布局,畜牧产业内部生产结构实现了较大调整,在肉类总产量中,牛羊肉的比重由2005年的41.2%调整为2011年的60%。规模化养殖水平明显提升,羊、奶牛、肉牛、生猪优势产区的产量,分别占总产量的96%、82%、73%和66%。肉牛、生猪、肉羊、奶牛规模养殖比例分别比2005年提高10个、17个、11个和22个百分点。

在草原生态保护建设方面,自治区各地禁牧封育不动摇,大力开展了草原保护与建设工作。全区已累计完成草原围栏面积2300万亩,补播改良草原450万亩。天然草原干草产量、理论载畜量分别比5年前增加了52%和近1倍,干草原、荒漠草原植被盖度分别提高了55%和35%。

动物疫病防控体系进一步完善,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明显提升。经过努力,全区重大动物疫情发病起数、发病数、扑杀数大幅度下降,处置应急能力显著增强。启动了动物标识及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建设,产地检疫工作得到全面加强。

畜牧产业化经营水平迈上新台阶。目前,蒙牛、伊利、旺旺、娃哈哈、雨润等一批知名企业集团纷纷投资当地畜牧产业。培育出了“夏进”、“涝河桥”、“穆和春”等一批知名品牌。池滩羊获得中国驰名商标称号。畜产品出口贸易日益活跃,外向型畜牧业得到较快发展。

今后一个时期,宁夏畜牧业发展将以“一优三高”为引领,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核心,以加快畜牧业发展方式转变为主线,牢牢把握“保供给、保安全、保生态”三大任务,着力强化基础母畜、基础设施和优质饲草料基地“三项基础”建设,着力提升畜禽良种繁育、饲草料加工调制利用、科学饲养、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四项能力”。大力推进良种化、规模化、标准化和产业化,大力推进重大动物疫病和人畜共患病防控和净化,大力推进草原生态保护建设,力争到2015年,畜牧业总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45%左右,农民人均纯收入中来自畜牧业的比重达到25%左右,全区肉类总产量达到48万吨,奶类总产量达到260万吨,禽蛋总产量达到13万吨。

只有保护好了草原生态,畜牧业才有未来可言。宁夏把“保生态”作为重要工作来抓,有助于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可行性研究报告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咨询·服务

相关阅读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