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成都对垒IT业 打造“IT之都”
联想、戴尔、惠普和宏基是目前全球四大PC(个人电脑)制造商,目前,这四家企业均已在中国布局,联想和戴尔落户成都,惠普和宏基定点重庆,2V2的格局意味着成都和重庆在IT行业实现平衡,但是随着此前惠普宣布将分拆PC业务予以出售,两者之间的短暂平衡或有可能被打破。
联想和仁宝入川, 对于成都力图构建的IT产业链是一个有力的补充。两年之前,成都IT业聚集的点位主要集中在英特尔、友尼森、安捷伦、马士基、华为等公司的芯片封装、半导体制造、软件设计和配套物流等领域,在终端制造方面一直没有打开突破口。从2010年开始,成都IT业“终端缺失”的僵局被打破。
2010年10月底,富士康在成都的基地开始生产ipad。在富士康的设计中,成都是其全球最大生产基地,项目建成后,2013年成都基地ipad的产能将达到1亿台。
与此同时,2010年9月,戴尔宣布在成都建立旗舰型生产基地,2012年投产。随着联想和仁宝的投产,成都结束了富士康一家独产的局面,成都在IT终端制造方面的格局也全面打开。
与成都相距360多公里的重庆在PC制造业方面的突破与成都处于同一时间段。不过,与成都在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和台式机制造全线开花的模式不同,重庆将IT制造的重点聚焦在笔记本电脑上。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资料显示,惠普进入重庆的时间是2009年9月,当时定下了年产4000万台笔记本电脑的目标,结果吸引了富士康、广达、英业达等IT代工巨头跟进。2010年,重庆更是吸引全球笔记本电脑最大生产商宏基落户,并顺势将仁宝、纬创等代工企业一并拉入重庆。
“重庆记本电脑的产量2011年可以达到3000万台,到2012年可以达到5000万台。”据重庆市经信委主任沐华平表示,到2015年重庆的笔记本电脑将达到1亿台的目标。
暗战
就是在最近两年内,成渝两地升格为我国中西部地区最具规模的IT制造业基地。成渝之间的对垒也不可避免地全面上演。
最早的竞争来自于富士康的争夺。
早在2007年,成渝两地就派出团队前往深圳富士康总部进行接触。2008年,四川省委书记刘奇葆邀请郭台铭访问四川,向富士康递出橄榄枝,但突如其来的地震将合作进程打断。这为重庆提供了绝佳的机会。2009年初,时任重庆市副市长的黄奇帆亲自赴台,面见郭台铭。此时,富士康主要做整机的零部件生产,笔记本电脑的整机代工生产已经被广达、英业达等厂商瓜分。重庆方面不失时机地表示,富士康可借惠普入渝之机进军整机生产领域。富士康欣然同意。其后,富士康拿到了惠普重庆笔记本电脑生产基地4000万台订单中的50%。不甘被富士康独占鳌头的广达和英业达也前往重庆。先失一轮的成都则尾随其后,在当年10月与富士康签订10亿美元大单;然后,成都又将富士康的王牌代工产品ipad拉入成都基地。
为吸引富士康,成渝之间在竞争效率、政策比拼、服务配套等领域展开拉锯战。当时重庆的政策优势较为明显,既有两路寸滩保税港区又有西永综合保税区“两地的政策差距比较大。”成都高新区人士表示,为了争取富士康,成都加速了高新综合保税区的申报工作,“前后只用了三个月时间”。
富士康之战后,成渝又在争夺仁宝等代工巨头方面一路展开竞争。
变局
进入2011年,成渝在IT制造业的格局已基本确定,四大厂商各分一半,但惠普全球战略的生变却让这种平衡存在被打破的可能。
重庆已经构建以惠普、宏基为核心的“笔电王国”宏伟计划。按照重庆的规划,依托笔记本电脑产业,重庆将向平板电脑、手机、路由交换器等领域发展,建立一个千亿级的电子产品产业链。
在这一系列的发展规划当中,惠普都是其中最重要的基石之一。
对于惠普的战略转型,重庆方面认为并不会影响到重庆的笔记本电脑产业的发展。“相反这是一件好事。拆分出来以后,个人系统业务相对会更加独立,也能更集中精力来发展它。”重庆市经信委主任沐华平表示。
不过,IT业界人士则表示,惠普将PC业务独立出来或者出售,必然会对重庆的IT产业链上下游带来影响。
事实上,今年年6月份惠普和重庆曾签署了深化战略合作协议,根据协议,惠普将在重庆生产台式电脑和显示器。
“但现在这一切都很难说了。”上述IT业界人士称。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咨询·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