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合肥多措施促进金融业发展壮大
近年来安徽合肥市大力发展壮大金融产业,为很多企业发展提供了资金支持,充分发挥了金融对经济发展的支持作用。
招大引强促进合肥金融业“扩军”
今年年初,杭州银行合肥分行正式开业,拉开了银行业金融机构今年抢滩合肥的序幕。此后,东莞银行合肥分行、马鞍山农村商业银行肥西支行和肥东湖星村镇银行相继开业。目前,在合肥开业的本外地银行已经突破30家。
除银行业金融机构之外,近年来通过积极招商,合肥还引入了多家保险、证券、期货及风投机构,多种金融机构并存的多元化金融体系初步形成。此外,滨湖新区国际金融后台服务基地建设也风生水起。工行、建行等10家总部级后台服务中心已签约入驻,交通银行、中国人保财险将签约入驻,招商银行、华夏银行、中国人寿、中国银联等多家机构也已表达入驻意向,区域性金融中心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效。
创新服务争取更多信贷支持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是经济的“血液”。近年来,合肥还创新金融服务,积极为地方经济发展“输血”。
今年以来,合肥市多次赴各金融机构总部,加快推进与国开行、工行、建行、中国人保、平安集团等大型金融机构的全方位战略合作,积极争取信贷规模。根据今年的金融形势,合肥市还通过搭建银企对接合作平台,修订了金融机构考核办法,鼓励和引导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投放。今年前三季度,全市共举办各类银企对接活动38场,对接项目1113个,对接金额712.5亿元。近期,合肥市还出台了《关于支持小微企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通过一系列奖、补措施,鼓励金融机构对小微企业的支持。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到今年10月末,合肥市全市金融机构新增贷款704.6亿元,占全省新增贷款的35.3%,增量与增速均居全省第一。资本市场上,今年合肥市新增上市公司6家,实现首发融资69.69亿元,新增上市公司数量和首发融资额均位居全国省会城市第二位。
加强监管保障金融业健康发展
今年以来,在民间借贷逐渐升温、潜在风险加大的背景下,为防范风险,合肥市加强监管,积极引导民间资金合理流动。
合肥市出台了《合肥市小额贷款公司监管暂行办法》、《合肥市融资性担保公司监管暂行办法》,市金融办拟定了《监管联席会议工作制度》、《三方监管合作协议》、《监管记分暂行办法》等配套文件,初步建立了企业合规经营档案,并通过信用评级方式,进一步强化对地方金融组织的监管措施。
地方金融组织合法合规经营,规范健康发展,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了必要的资金支持。截至10月末,全市小额贷款公司贷款余额65.3亿元,1~10月累计发放贷款126.5亿元,全市融资性担保公司净资产88.14亿元,在保户数6516户,在保余额270.33亿元。
在金融危机后时期,银行体系暗藏的风险增多,风险控制工作丝毫不能放松,只有保证了金融体系的健康,才能保证金融业的发展。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咨询·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