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障蔬菜供应 山西积极发展设施蔬菜

为解决人民群众的“菜篮子”,保证蔬菜供应量,陕西省提出将在2015年前新增设施蔬菜面积100万亩的计划。

当前山西各地正在积极发展设施蔬菜,但在大规模种植背景下,技术推广服务体系不健全、集约化育苗及蔬菜加工销售等上下游产业链不完善、农业保险发展不足等制约因素逐渐凸显。业内人士建议,相关职能部门应加强配套服务体系建设,促进设施蔬菜产业良性发展。

--规划发展“百万棚设施蔬菜”,解决季节性供求矛盾

近年来,山西蔬菜生产得到较快发展,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今年上半年山西全省蔬菜面积已扩大到650多万亩,产量近2000万吨,全省人均消费量可达540公斤。虽然山西全省供给总量有余,但季节性供应严重不平衡,特别是设施蔬菜面积只有170万亩,且真正能提供反季节蔬菜的日光温室面积仅50万亩左右,只能满足本地冬春季节需求的三成多,六成以上依靠外省调运,菜价大幅波动现象时有发生。

针对“菜篮子”短板,山西省近年来不断加大设施蔬菜发展步伐,并于2008年出台了专门的设施蔬菜生产发展规划。今年,山西结合新一轮的“菜篮子”工程建设,再次提出要实施“设施蔬菜百万棚行动计划”。

山西省农业厅副厅长王高勇表示,“十二五”时期,全省将通过推进蔬菜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生产,新增设施蔬菜面积100万亩,总面积达到240万亩,基本缓解冬春蔬菜供应短缺现象,同时使农民年人均蔬菜纯收入新增500元。山西省财政今年安排2000万元,对设施蔬菜种植面积达到一定规模、当年新增3000亩以上设施蔬菜的前20个县进行奖补,同时在规模经营、技术培训、机械化生产等方面进行政策保障。

--产业体系薄弱环节制约大规模种植

目前山西各地发展设施蔬菜积极性高涨,大规模种植的势头已经显现,一些薄弱环节也充分暴露出来,成为制约发展的因素。一是技术推广服务体系不健全,基层专业技术指导与服务力量缺乏。“现在各市县虽然都设有技术推广站、蔬菜办等机构,但面临人员结构知识老化、专业技术人员缺乏的问题,平常的技术指导都依靠从山东、河北等地聘请技术人员,限于知识结构、地域差异等情况,他们在大棚建造、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指导均存在不到位问题。”山西省农业厅蔬菜站副站长秦潮说。

二是集约化育苗、蔬菜加工销售等环节需加强。运城市蔬菜站站长王世生说,集约化育苗是大规模设施蔬菜生产的重要基础,不仅能够保障菜苗需求,还能增加菜苗的抵抗能力。目前山西省各蔬菜产区进行集约化育苗的寥寥无几,菜农普遍采用的仍是土法育苗,容易损害菜苗根系,且因苗床营养缺乏,导致菜苗抵抗力差,进而影响设施蔬菜生产的效益。此外,很多蔬菜产地仍是简单的粗菜销售,精细化加工少,下游链条需要加强。

三是农户发展设施蔬菜还面临资金难题,且因农业保险的缺乏,经营风险过于集中。运城市夏县南大里乡上董村农民张有成说:“我们现在也看到设施蔬菜是一个能赚钱的行业,村民们积极性很高,但是缺乏资金是个大问题,单纯依靠自身积累,很难完成四五万元的设施建设投入,贷款渠道不仅少,而且利息过高。”夏县农委副主任秦水云说,蔬菜种植存在风险,但由于农业保险推广不足,灾害发生后,个别农户获得政府补贴,极少数农户获得农业保险赔付,大多数农户只能自己承担损失。

--需加强产业体系建设,促进设施蔬菜良性发展

山西省农业厅农技推广站站长任济星等基层干部表示,针对目前山西设施蔬菜产业体系建设滞后的状况,需要大力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加快产业体系的建设步伐,尤其是要解决一些迫在眉睫的薄弱环节。

首先,切实加强技术推广、指导与服务体系建设。一些基层干部建议,各地应认真落实国家及省里有关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的各项政策,加强对当前农技推广队伍的培训,并充分利用大学生村官等群体,多渠道补充农技服务力量。此外,还应大力培训农民技工,通过严格的技能考核,建立覆盖面更广的设施蔬菜持证农民技工队伍。

其次,加强设施蔬菜生产上下游产业链及社会服务体系的建设。王世生、秦潮等人提出,各级政府应把推广集约化育苗作为扶持农业生产的一种重要方式,在坚持企业主导投资、逐步市场化运作的同时,加大政府的扶持和引导力度。例如,加大对蔬菜加工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提高设施蔬菜加工水平,加大农产品产地批发市场和城市社区直销网络建设,解决农户“卖菜难”的后顾之忧。

第三,各级政府应优化农村金融环境,创新担保方式,协调金融机构给予农户贷款支持,有条件的地方还可以采取政府贴息等方式,解决农户资金难题。

基层群众提出意见称,政府应进一步完善农作物参保机制,增加补贴,采用“政府组织、财政扶持、保险公司代办”的方式推广农作物保险,尽可能降低投保费用,引导农户自觉参保,降低自然灾害带来的损失。

可行性研究报告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咨询·服务

相关阅读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