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医药产业依托首都科技优势提升竞争力
在近日召开的北京医药第二届科技创新大会获悉,“十一五”期间,国家44%的重大新药创制平台落户北京,每年40%的生物医药成果从北京诞生。“十二五”国家重大新药创制专项中又有43项落户北京,经费总额高达3亿元,是总费用的50%。创新有效提升了北京医药产业核心竞争力。
“北京医药创新发展与行业协会大力营造科技创新氛围密不可分。”京卫医药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总裁宋耕福等企业老总如是说。
创新提升行业核心竞争力
北京医药行业协会会长冯国安介绍说,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做到健康可持续发展,必须走创新之路。竞争中的企业就像斜坡上的球,随时都有滑落下来的可能,要防止它滑落就必须具备两个力,一个是制动力,加强企业基础管理,一个是上升力,不断科技创新。创新是企业永恒的主题。
把等待变成动力,北京医药企业近年来在科技创新的路上不断加速。如:百泰药业的人源化单克隆抗体尼妥珠单抗注射液在我国首个获批,康辰药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止血药物注射用尖吻蝮蛇血凝酶苏灵,以岭药业治疗心律失常的现代中药参松养心胶囊等高科技产品均已投产上市。乐普医疗的国际首个无载体药物洗脱药物支架产业化,为心血管支架研发最前沿产品,万东医疗的0.5T核磁共振成像医疗诊断系统通过FDA认证,成为国内通过国际认证的永磁机型场强最高的系统等等。
此外,通过国际合作,北京还引进人二倍体细胞狂犬疫苗(HDCV),在中药和抗抑郁领域双重突破的现代中药“巴戟天寡糖胶囊”,世界唯一能够在液体环境下实施脑外科手术的“手术用IMF电磁刀”等20多个世界领先的创新成果,为北京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储备了一批重磅产品。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2010年,北京医药工业总产值保持稳定增长,同比增长16.3%,位列全国第10位;实现利润总额同比增长8.2%,位列全国第6位;销售利润为15.7%,高于全国平均水平4个百分点,在全国医药发达省份中居领先地位。
孵化器里走出的“小巨人”
按照建设国家生物产业基地的总体部署,北京已形成以中关村生命科学园、大兴医药产业基地和经济开发区为核心的新型研发、制造中心的互动发展格局。在产业基地的辐射带动下,政府重点培育的一批优势企业群正在快速成长。在产品创新上走在前列的双鹭药业已成功在发达国家兼并药企,迈出了开拓国外市场的步伐;在疫苗研发生产取得多项第一的科兴公司,已成为全球首家研制生产H1N1流感疫苗的企业和国内疫苗研发生产重点企业;通过创新使用中药指纹图谱技术的研究,掌握了中药指标“全成分”工艺的康仁堂,变中药饮片为中药颗粒,实现了对传统中药饮片使用方法的历史变革;在首仿药上创出佳绩的万生药业,产品70%为首仿药物,现已向着“国内一流企业”的发展目标进发……这些创新型企业的崛起,已经成长为推动北京医药行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北京市科委生物医药处处长曹巍介绍,为重点培育规模企业群,市政府先后实施了中关村“十百千工程”和“G20工程”。十百千工程,即培育收入规模达10亿元、百亿元、千亿元级的创新型企业,全市有14家企业被列入重点培育计划,其中拜耳、双鹤、悦康被列入百亿级目标企业。另外,全市有33家企业分两批入选G20企业,6家入围G20潜力企业。这些被市政府重点培育的企业,已初显快速成长态势,从而带动全市医药产业的发展。
政策利好实施“放水养鱼”
冯国安表示,产业发展离不开政策支持,北京市为落实“十二五”规划,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支持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政策,即“五个重点支持”和“四个重大专项”。
“五个重点支持”:一是重点支持科研成果转化,包括企业自行研制、购买或落户北京的科研成果;二是重点支持对企业自主产品有一定市场、科技含量高的重大项目技术改造;三是重点支持国内外重大项目引进;四是重点支持企业进行新版药品GMP改造,支持有条件的企业申请欧美认证;五是重点支持行业结构调整,拿出专项资金支持产业、产品、技术、区域和出口结构的调整,提高北京药企在同行业中的竞争力。四个重大专项是:一是产业优化升级专项,支持技改和产业升级,包括新版药品GMP认证、重大药品研发成果转化,“北京药”形象及产品设计等;二是服务产业中心工程培育专项,打造服务外包中心,商业流通中心;三是“十大龙头”企业专项,在全市筛选出十强企业,作为重点支持对象,打造旗舰型龙头企业,带动行业提升;四是国际化水平提升专项,鼓励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竞争。
近年来,虽然北京医药在科技创新上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企业尚未成为创新主体。业内专家坦承,科研成果转化率低成为阻碍创新的重要因素。调查表明,北京科研成果在北京转化率不足30%,产业化率不足5%。说明北京医药在科技兴业、科技兴企的道路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咨询·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