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畜牧业去年产值达808亿元 产业蓄势待发

云南养殖产业再获动力。据前瞻网记者了解,继在安宁、昌宁等地投资后,雨润近日落子镇雄:3.5亿元投资年屠宰200万头生猪产业化项目,1.5亿元投资年产30万吨饲料项目,2.5亿元投资年出栏生猪10万头养殖项目。这些项目将相继建设。

一组数字支持着雨润的决定。2011年云南省畜牧业产值达808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35%,其中生猪产值占畜牧业产值的比重达72%。全省生猪存栏3870万头,居全国第五;出栏4991万头,居全国第九,已从过去吃外省冷冻肉转变为现在每年调出1000多万头生猪供给全国各地。

云南生猪养殖取得突破的同时,畜牧产业也在蓄势待发。

畜牧资源丰富

“今年以来我家卖了4600只鸡,毛收入30多万元,现在家里还存栏4000只,全都被预订了。”家住南涧县小湾东镇的无量山乌骨鸡养殖户李春香边忙着喂鸡边说。2011年,她与丈夫利用自家的荒山坡地发展乌骨鸡生态养殖,一年下来3000多只乌骨鸡全栏出售,效益十分可观,夫妻俩决定继续扩大养殖规模。

李春香只是小湾东镇众多养殖户的一个代表。到今年底,该镇将建成年出栏5000只以上规模养鸡户45户,共生产出栏无量山乌骨鸡18万只,实现产值1000多万元。

因品质优秀、知名度高、影响力广,无量山乌骨鸡和瓢鸡、茶花鸡、武定鸡、津乌骨鸡、大围山微型鸡一起并称为“云南六大名鸡”。日前中央电视台《农广天地》栏目摄制组还专程到南涧县采访无量山乌骨鸡产业。

前瞻网了解到,不仅有“名鸡”,云南早在2011年10月就“册封”了“30珍兽”:“六大名猪”、“六大名牛”、“六大名羊”、“六大名鸡”、“六大名鱼”。省农业厅副厅长张智泽表示,评选活动是云南省农产品品牌培育的一次创新,同时是打造农业品牌的一项重要举措。

事实上,云南的畜牧资源远不止这些。《云南省畜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研究》(下称《规划》)指出,全省共有14类183个具有肉质好、耐粗饲、抗逆性强等特点的畜禽遗传资源(不含引进品种),列入《中国畜禽遗传资源名录》中的畜禽遗传资源就有56个;撒坝猪、滇南小耳猪、茶花鸡等9个畜禽遗传资源被列入2001年“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

大资源 小产业

“遗憾的是,云南的畜牧业发展现状与自身的资源禀赋并不匹配,从全国来看不过处在中下水平。”一位研究云南畜牧多年,但不愿具名的人士指出,云南有很多有特色的好东西,但只是“墙内开花墙内香”,很少有打出省外的品牌。

而有时候,墙内开花也不见得墙内就香。同样以“六大名鸡”为例,在街头随机问了几位过路的市民,能全部说出来的几乎没有。宣威人小缪表示:“以前只听说过茶花鸡、武定鸡、盐津乌骨鸡,瓢鸡和大围山微型鸡不曾听过,至于无量山乌骨鸡还是在他们副县长来昆明推销的时候才知道的。”

“不仅知名度不高,一些品种还险些消失,茶花鸡一度在云南已经绝迹,后来还是从其他地方寻找来的品种,这对于云南而言不得不说是个尴尬。”上述不愿具名的人士说,云南的畜牧资源确实很丰富,也很有特色,但真正形成大众商品的却并不多。

一组数字可以说明云南畜牧业的单一构成。在全省畜牧业总产值中,生猪产值占比达到72%。

不仅如此,上述人士指出,包括云南神农农业产业集团、云南高上高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云南爱伲农牧集团在内的龙头企业,走出云南来看,产业依旧不大,带动作用依然较为薄弱。

引进来 走出去

不过,值得欣慰的是,云南畜牧业在快速发展。前瞻网获悉,2010年,全省畜牧业产值598亿元,2011年这一数字达到了808亿元,增福超过35%。

数字增加的背后,少不了招商引资带来的成果。以江苏雨润集团为例,其在安宁、昌宁等地投资后,在云南的投资热情依然不减。

11月3日,雨润与昆明东川举行优质商品猪养殖基地项目签约仪式,将投资2.5亿元,建设1个年出栏10万头优质商品猪的养殖基地;11月20日,雨润落子镇雄。

对于雨润等“外来狼”抢食昆明市肉联市场有限的蛋糕,本土生猪屠宰加工巨头神农集团董事长何祖训曾表示,虽然也担心对自身企业带来冲击,但依然持欢迎态度。

“一个世界如果只有一个人存在,你肯定会感到无比孤独。整个市场需要竞争来激发活力,更何况从这些外来巨头身上我们还可以扬长避短,学习他们的先进经验。”何祖训说,当前是农业产业全面升级发展的最好时期,农业产业化实质上是农业工业化的过程。

外来企业在进军云南的同时,云南的产品也在积极走出去。同样以生猪为例,2011年,全省生猪存栏3870万头,居全国第五;出栏4991万头,居全国第九。

只是,迈向畜牧大省的云南距离畜牧强省还有还长的一段路要走。

观点

把分散的钱集中起来

搞规划建设

“中国一头母猪平均每年只能提供15—16头商品猪,而在美国一头母猪一年可以提供28—30头商品猪,肉价怎么能不比美国贵1倍?”中国工程院院士陈焕春日前表示,养猪总指望猪肉销售价格上涨行不通,企业要想办法降低成本。

“在云南,能繁母猪年提供出栏的肉猪只有10.35头,还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省畜牧兽医科学院院长李华春说,近些年来,猪肉价格一直波动较大,根本原因仍是规模化程度低,调控能力差造成的。在这方面政府仅作补贴是远远不够的,还要从规划的源头入手。

在李华春看来,养殖户和企业本身或多或少会只考虑眼前利益,作为政府部门可以把养猪补贴、扶持等分算使用的资金集中起来搞规划建设,用于养殖的土地和房屋可由政府统筹规划、征用和建设,产权归国家所有,然后再免费交由企业去经营,“前期的规划建设可以综合考虑环境影响、疫病预防和市场需求等因素,后期却可以交给企业进行市场运作,在总量稳定的前提下可以通过规划和调控养殖规模有效避免猪肉价格的大起大落。”

和猪肉价格的起落明显不同,近年来牛羊肉的价格却在逐年上涨,且涨幅较为明显。《云南省畜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研究》指出,耗粮高的猪肉占肉类总产量的比重仍高达81%,远高于全国60%的水平,草食家畜特别是牛羊肉的比重仅占7.8%,远低于世界平均26.3%的水平。

“牛羊肉占比小的同时,还存在着本土加工企业吃不饱、大部分牛羊流到省外的情况。”李华春说,本地加工企业竞争力薄弱,使得一些养殖户会选择把牛羊高价卖给外来收购商,造成加工效益外流,活畜流动也给疫病防控带来了不小的压力。

此外,云南牛肉生产的品种参差不齐,有的属于土种牛,有的属于引进品种与本地牛的杂交后代,也有部分属于淘汰的役用牛,在产肉性能、生长速度、肉质、饲料转化率方面,与专用肉牛品种有明显差距,制约了肉牛产业的健康发展。

而事实上,德宏水牛、文山黄牛等云南六大名牛和宁蒗黑绵羊、罗平黄山羊等云南六大名羊都是很好的良种资源。“只是,云南在做品种改良方面几十年来一直断断续续,缺少持续性。”李华春指出,云南本土企业,包括龙头企业在内在研发上依旧薄弱,和科研单位在合作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如技术入股在农业企业并不容易,企业注重眼前效益,科研单位有技术但缺乏资金等。“云南有丰富的秸秆饲料和畜禽品种资源,利用程度还不高,从长远看,牛羊业一定程度上可借鉴烤烟的发展的模式,通过控制和利用好本地资源,培育大的产区,扶持龙头加工企业,加大科研投入和疫病预防最终形成规模化、标准化而又兼具特色的大产业。”

特写

6元绿壳蛋:走高端路线不动摇

“一个鸡蛋6元钱”,“在昆明有两个销售点,一个在金格百货,一个在长水机场”——简单的两句介绍足以引起人们对这种“另类”鸡蛋的好奇。只是,6元的背后,安宁市双赢养鸡专业合作社社长刘增走得并不轻松。

从养鸡到“养蛋”

“我从1995年就开始养鸡了,从白羽肉鸡到武定土鸡,只要是大家熟悉的品种,我几乎全都养过。”39岁的刘增讲述了他养鸡的经历。

1993年,年仅20岁的他已经长期在安宁、昆明两地跑了,除了经营干货,当“二道贩子”卖鸡也是他收入的主要来源。但从安宁到昆明,一只鸡只能赚几块钱,他逐渐转向自己养鸡致富。

非典和两次禽流感几乎使刘增倾家荡产。“前后亏了300多万元,家里人和好多朋友劝我放弃或者转行。”

养鸡给他带来的打击还不仅如此,因为长期食用含有添加剂的鸡肉和鸡蛋。1999年,刘增年仅3岁的女儿被诊断为性发育较快。为了给女儿治病,数年来刘增带着女儿辗转于昆明的各大医院,光是治疗费和药费就花去了几万元。

“当时的养鸡户都要在饲料中搀入一些添加剂,只有这样才能在最短的养殖周期内获得最大的利润。”刘增说,作为受害人之一,食品安全随之成为他最关注的问题。2006年,他到河南郑州参加家禽交易会,见到了一种野鸡,鸡蛋是绿色的,而且鸡蛋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维生素,且胆固醇含量较低。敏锐的嗅觉促使他从养鸡转向了“养蛋”。

当街煮蛋证清白

“我们的鸡蛋6元一个,在昆明就两个点,一个在金格百货,一个在长水机场。”刘增说,合作社的鸡普遍采用放养的形式,且饲料中添加的是对人体有益的有机锌和有机硒,通过禽类的生理机能将这些微量元素转移到蛋中。因为鸡蛋中含有锌、硒、碘等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这种鸡蛋目前销路很好。

然而,市场的打开并非一帆风顺。“开始时,我在安宁卖鸡蛋,人们一见壳是绿色的就说是染上去的颜色。无论怎么解释,消费者都不敢买。”刘增说,为了使消费者相信鸡蛋并非染色蛋,而且物有所值。他2008年在安宁农贸市场租了铺面,支起大锅开始煮鸡蛋。此举终于见效,消费者终于开始相信鸡蛋不是染色蛋,而且确实含有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目前,刘增的“松香沟”牌绿壳野鸡蛋在安宁已经家喻户晓。 “安宁市场打开了,我就到昆明来,没想到面临的局面一样,但不管怎样,我们的市场定位和销售价格没有变过。”

双赢养鸡合作社从成立时的6户,发展到如今的104户,目前,整个合作社的规模已达到10多万只,一年可产蛋80万枚,仅此一项的产值就接近500万元。

“加上其他收益,一年的产值在800多万元,虽然仍弥补不了前些年的亏损和这些年的投入,但赢利不远了。”刘增的声音里饱含自信。

神农集团:从源头做市场

工人们拿着塑料拍,温柔地拍着猪屁股,哄着肥猪往前走。封闭的七八长的通道,仅容一只猪通过,猪在通过这条通道时,还能看到自己的伙伴也在其他通道上前行,这样能让猪打消恐惧感……

这是云南神农农业产业集团生猪屠宰线的场景。对神农集团而言,一块小小的冷鲜肉,要从饲料生产、良种猪繁育、生猪养殖、动物保健、生猪屠宰分割、肉食品加工和无公害猪肉连锁经营等数十道工序方才新鲜出炉,而这当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必须符合严格制定的生产标准。

然而,就是这样一家产业链完整的龙头企业,依然无法回避价格波动带来的影响。眼下,神农集团正在为猪场PSY(母猪每头每年内所提供的断奶仔数)25头而努力,希望以此提高生产效率,实现彻底标准化、模式化。

“PSY做到25就可以笑傲江湖,神农做到25就不怕被猪价控制,到时候神农养猪学校就可以建立起来。”神农集团一位负责人说,由于技术先进、母猪淘汰率高,国外一些国家PSY可以做到接近30头,神农做到25头难度不大。明年,神农将再建2个猪场用于解决造肉成本。

不仅如此,神农集团为了帮农民养好猪,每年还在农村开展生猪养殖技术培训2000多场次,受训人次100多万人,改良传统母猪30多万头,对提高农民收入起到了重要作用。

昆明市农业局提供的信息显示,神农集团目前是云南省最大的饲料生产销售企业,饲料产品在云南市场占有率第一,达15%以上,饲料年销量20余万吨。作为PIC国际养猪公司在云南的唯一合作伙伴,神农集团也是云南省种猪品系最为齐全的企业,拥有PIC五元配套系种猪和DLY三元杂种猪,拥有万头以上规模祖代、父母代及商品猪场30多个,存栏母猪1万多头,年出栏商品猪40余万头。

创立于1999年的神农集团,是国内最早实现“从农场到餐桌”生猪产业链建设的领先企业之一,2012年获“第二届中国畜牧行业百强优秀企业”。截至2011年底,神农集团共拥有下属全资子公司20个,员工1900余人,资产总额6.63亿元,产值近8亿元,实现销售收入7.67亿元。

问题探讨

云南畜牧业发展的

八个短板

《云南省畜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研究》从8个方面指出畜牧业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

☆畜牧业生产水平不高

云南的能繁母猪年提供出栏的肉猪只有10.35头,全国平均为14头,丹麦已达到20头;父母代肉种鸡年提供的商品鸡苗不到100羽,而国内多数场已达到125羽,国外有的场到140羽左右。云南出栏牛平均胴体重为102公斤,全国平均为147公斤,世界平均为199公斤,美国达到305公斤。

☆产业结构不合理

云南耕地资源稀缺,但耗粮高的猪肉占肉类总产量的比重仍高达81%,远高于全国60%的水平,草食家畜特别是牛羊肉的比重仅占7.8%,远低于世界平均26.3%的水平;云南省肉蛋奶产量的比例为100:37:15,奶类产量明显偏低。

☆良种繁育体系不健全

由于种畜禽场普遍存在规模小,实行多品种混养,设施简陋,设备匮乏,技术力量薄弱,选育和繁育手段落后等问题,多数没有开展育种工作的能力。普遍存在重引进轻选育的现象,导致出现“引种一维持一退化一再引种”的恶性循环,导致种畜禽质量难以提高,只有耗费大量的资金频繁调进种畜禽。

☆生产方式落后

全省畜禽养殖仍以小规模分散饲养为主,分散的生产具有相当大的盲目性和趋同性,难以根据市场的变化进行行业内的协调和调控。同时,由于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低,农村畜牧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行业协会没有充分发育,养殖者在产业链中处于高风险、低收益的弱势地位,在价格市场波动时,农民很容易遭受打击。

☆产业化水平低

养殖业龙头企业有所壮大和发展,涌现出一批畜产品加工、流通企业,但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国内外市场,仍然普遍存在着企业规模小、档次低,加工增值少;产品质量不高、企业辐射带动能力差,管理落后,市场竞争力不强,科技和制度创新能力不足;一体化、集团化程度不高、品牌少,知名度低等弱点。

☆动物防疫形势依然严峻

周边国家动物疫情依然存在,对云南形成了很大威胁。目前,全省动物疫病预测预报体系还不健全,动物防疫监督管理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畜产品药物残留监测体系不健全,疫病扑灭缺乏足够物质保障等问题,影响了畜产品需求的进一步增长。

☆服务体系和队伍建设薄弱

据前瞻网了解,云南乡镇畜牧科技推广机构现有基础设施多建于上世纪五十到八十年代,建设标准偏低,绝大部分是旧房,50%以上是危房,30%的机构租用办公用房,89%的机构无试验示范基地,75%的机构没有交通工具,57%的机构没有技术推广及办公必备仪器设备。不能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

☆资金投入不足,而且分散

由于动物防疫需要,大量的资金用于动物防疫,用于发展生产的资金十分有限。由于各地财政普遍困难,省级有限的畜牧业发展资金要既要考虑产业发展,又要考虑平衡,面面俱到,导致资金安排分散,难以集中有限的资金,突出发展重点,做到重点投资,重点发展。

他山之石

综合发展的河南畜牧业

2010年,河南畜牧业产值为1805亿元;2011年,河南畜牧业产值达2198亿元,连续两年蝉联全国第一。

☆生猪产业:规模扩张

据前瞻网了解,河南生猪饲养量达9930.2万头,居全国第二位。今年上半年全省新建万头以上生猪养殖场151个,总数超过600个。为满足生猪快速发展的需要,全省拥有省管种猪场26个,其中河南诸美种猪场、新大牧业公司、牧原种猪场等为国家级核心育种场,年可提供优良种猪超过200万头,产业发展的基础非常牢固。

河南省畜牧局畜牧处负责人介绍,河南省生猪产业规模的迅速扩张,主要源自雏鹰、牧原、正大、正邦等省内外畜牧龙头企业在河南的快速排兵布阵。目前已形成了以标准化、生态化、品牌化养殖为特征的新格局,生猪规模饲养比重达78%,在全国处于领先水平。

☆肉鸡产业:集约发展

河南当地养殖大户有一个共识:肉鸡产品品质上的差异很小,谁能控制好成本,谁就能立于不败之地,而肉鸡养殖集约化是控制成本的关键。

在周口大用肉鸡养殖小区可以看到,每个养殖小区占地100亩,共建鸡舍12栋,年可出栏肉鸡300万只。每栋鸡舍喂料、饮水、通风等均为自动化,只需3人管理,从育种、养殖、饲料加工到食品深加工的各个环节都有严格的执行标准。而按照农民传统的方法,每年养成300万只肉鸡最少需要占1500亩地。

河南省畜牧局今年第三季度统计数字显示:河南存栏肉禽超过8亿只,肉鸡规模化程度达97%。

☆肉牛产业:着眼高档

河南作为全国肉牛业生产第一大省,实施高档牛肉生产开发、提升肉牛业生产水平、增强牛肉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带动肉牛产业良性循环发展势在必行。

今后一个时期,河南将以安格斯杂交牛生产高档“雪花牛肉”,以皮埃蒙特杂交牛生产高档“红牛肉”,以南阳牛、郏县红牛和夏南牛生产高档特色牛肉,并以南阳、驻马店、平顶山、开封、三门峡、漯河、南阳为生产开发区,以科研院所为技术支撑,以加工龙头企业为依托和实施主体,打造集良种选育、母牛繁育、肉牛肥育、屠宰加工、冷链物流、市场开发于一体的优质高档牛肉产业链,壮大牛肉产业体系,推动牛肉产业经济快速增长。

可行性研究报告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咨询·服务

相关阅读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