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合作社人去钱空 警惕民间借贷风险

企查猫

最近江苏省城市多家合作社大门紧锁,人去钱空数亿资产无法兑付。而对此情况,专家表示应该警惕民间借贷风险。不要轻信过高利息借贷承诺。

而在盐城的此次合作社倒闭风波中,涉及损失尚不能完全估计。其中不少是农村家庭辛辛苦苦攒下来的养老钱,而老人缺乏风险意识,认为这些民间借贷机构看起来较为规范。年均利率高达3.5%,且有年底分红。

央广网盐城1月23日消息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今天是北方的小年儿,各地的群众也都在为欢度马春节做着准备。不过,江苏省盐城市的一些听众却反映,年关不好过,因为自己投资的钱打了水漂了。

这些听众说,近几年,盐城当地开设了几十家“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社”,这些合作社经当地农业主管批准成立,并获得了由当地民政局核发的“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证书”。合作社通过吸储和放贷的方式经营运转,并向储户承诺,存款到期后储户不仅可以得到利息,还可以得到分红。但从2013年初开始,盐城市亭湖区内陆续有多家合作社人去钱空,众多储户的存款也无法兑付,不少人的生活由此陷入了困境。

盐城市亭湖区东城、环保产业园、新洋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社已经大门紧锁,银联、盐东镇、瑞鑫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社均已没钱兑付。

这些合作社,从招牌到内部装修,从柜台窗口到等候区,从显示屏到展示牌,都和一般的银行没有太大的区别。

在亭湖区盐东镇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社,办公室的一位值班人员告诉记者,因为取钱的人多,放出去的贷款难以收回,导致资金链断裂。

营业员:放都放出去了,放了几年出去了,钱一直在慢慢收,年底很难要钱的对不对?而且现在没有钱进来,老百姓现在没人存钱了,全部是拿钱。

记者:那拿钱也是应该的呀。

营业员:我知道应该,可是,拿断了,拿到断掉了,没钱了,转不过来了。

在银联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社,门口的展示牌上张贴着盐城市主要领导对合作社的批示,柜台窗口里没有营业员,储户们互相打听着消息。

在盐东镇新洋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社的防盗门外,80岁的储户严介周告诉记者,自己的老伴今年已经79岁,常年生病,存款不能兑付后,一直靠借钱看病,但现在已经没人愿意再借钱给他们,老伴的病情正日渐严重。

记者:您存了多少钱呢?

严介周:11万多块钱,是准备用来养老的,等到年纪大了,不能走的时候再拿来用用,我们是农村的人,也没有工资,这个钱是准备养老的。

东城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社储户薛女士是一名退休教师,2011年至今,薛女士共存入合作社42万多元。

薛女士:他这个银行有个吸储员,他就讲,他这个是政府行为,有政府的公章,给你一定的利息,还有适当的分红,因为我们相信政府,所以我们就充分的相信他了,我们就把钱丢进去了,谁想到在11月份,吸储员就告诉我们说,出事了。

可行性研究报告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咨询·服务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