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陈彤:这是产品为王的时代 媒体人需转型

周辉

前瞻经济学人

原新浪网总编辑、小米副总裁陈彤今日在出席活动时表示,这是第一次出现的,有专业编辑负责、驱动和制作的移动内容生态。他认为,这是一个产品为王的时代。总编辑、编辑们需要转变为一个合格的产品人,好的内容需要有好的交互、好的产品、好的运营。

以下为陈彤发言精选:

对于媒体行业而言,最近两三年来,大概可以算是“3000年未遇之大变局”,任何一个传媒人都有切肤之感。

去年10月份,我离开了传统门户,投身硬件制造企业。于是,又有人提出,是不是总编辑已经死了?其实我离开新浪,和媒体行业的变化直接关联度不大。甚至可以说,我也是在想用自己的行动做一些新的尝试。

我的一个观点是:

总编辑以及编辑们的时代没有过去,但是需要大幅度调整工作模式。过去的总编辑们的作为更多只是落在内容本身。而现在这个时代,总编辑们需要关注得更多。

为什么我会说,这波从机构媒体、机构媒体从业人群中脱胎而出的新媒体形态是这个时代了不起的创举?

因为,这是第一次出现的,有专业编辑负责、专业编辑驱动、专业编辑制作的移动内容生态。

每一个资讯服务者,都应该对这个时代的内容资讯业态有清醒的认识。这个时代的问题早已不再是内容稀缺,而是好的内容稀缺。在内容供给极大丰富的时代,我们缺乏的是内容和信息的筛选机制和可信、高效的内容二次制作能力。

的确,传统机构媒体,无论是纸媒还是门户网媒,在这个时代都遇到了强烈的适应性问题。在信息源去中心化的今天,在社交平台的媒体能力空前显现的时代,

经典机构媒体的首发信息源问题已经无法保障了。比如突发事件发生时,当事者、目击者、消息灵通者都可以第一时间通过社交平台发布消息。

即使这样,移动互联网新媒体机构可以凭借经验、专业能力和强大的资源来迅速配置第二落点和扩展报道,深度解读,至少在公众资讯服务领域中,我们这些经受过经典训练和长期经验沉淀的老同志们还是有优势的。

在更多的资讯服务领域中,我想我们也可以找到新的发展、完善方向。

因为,受众的需要仍然存在,而我们面临的一切问题都来自于自身——我们的产品形态是不是太陈旧,我们自己的运作效率是不是还提升得远远不够,我们的成本控制是不是还不够合理?

每天,我们打开一些资讯类或者社交类App,我们会发现好的内容不是没有,但也充斥着各种东拼西凑、未尽证实、捕风捉影。有责任感的媒体人看到这些,会有什么感受呢。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抛开一些大而化之的大环境话语,我想资讯内容服务业者们也有一些自己的问题。为什么生产的内容用户接受度不高?为什么会因为所谓的“高冷感”放弃一些用户感兴趣的话题?为什么有的从业者沉醉于自己的话语体验和养尊处优的工作方式,不肯更勤奋更琐碎地去把内容服务做得更细致的同时,总结得更全面更纵深?

我们要承认,这是一个天崩地裂的时代,过去的荣光,过去的姿态,在这个时候都得改变。因为,阵地就在那里,我们不去占领,就会被劣质内容去占领。

已故的香港著名音乐人、词人黄霑曾经刻过一枚章,“不信人间尽耳聋”。我也认为,不信人间尽目盲。

但光不服气可没用,我们还要学习。让经典训练所追求的快速、全面、专业、深度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用合适的机制和形态去赢得用户的接受和喜爱,建立起更健康、更合理、更稳健的商业模式

回到前面提过的话题,总编辑、编辑们需要转变,需要学习,需要被称为一个合格的产品人。因为,曾经的内容生产如今看来只是非常初级的产品素材,有了好的内容仅仅是个开始,好的内容需要有好的交互、好的产品、好的运营。

过去我们说内容为王,后来又说渠道为王。内容为王没有错,但只有简单的初级内容产品远远不够;而片面强调渠道为王又是一种精致的犬儒主义。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我们是不是可以说:这是一个产品为王的时代。

资讯内容服务不应该是简单的内容出街就终局的简单生产形式。好的内容,好的渠道,好的编辑制作,好的用户体验,可行的商业模式,有更多高端的内容提供者参与,有普通用户参与,才能有为王的可能。

可行性研究报告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咨询·服务

相关阅读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