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创投孙东升:做“潜伏的猎手” 寒冬是“抄底”好时机
许多中小投行都认为现在处于“资本寒冬”,而深创投的总裁孙东升却并不这么认为。在他看来,目前的资本市场还处于深秋,除了即将到来的严寒,还有机会趁着市场冷静,用合适的价钱抓住真正好的项目。
“抄底”好时机
对于资本寒冬,孙东升表现出了少有的兴奋。“大家已经感受到寒意温度变化,这样的变化逼着互联网企业用合理的价格进行融资,要准备过冬了。”
深创投的投资风格非常像一个潜伏的猎手,平时不动声色,在关键的时候出击总能满载而归。
在上一波经济危机中,深创投出击“抄底”,将晶科能源、乐视等收入囊中。
稳扎稳打和敏锐的市场洞察是深创投的两张投资王牌。在资本狂热的时刻,坚持保持投资节奏,而价格一旦回归理性就乘胜追击。寒冬时候,能够更为冷静地判断企业的价值。
从官网公布数据看来,近三年来,深创投每年投资额保持在20亿元上下,即便在去年创投投资最为激进的时候也没有超过这个范围。
2008年,为了保持机构活力,深创投开始“去国有化”。2010年,完成增资扩股,引进深圳市星河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七匹狼集团有限公司以及深圳立业集团有限公司。“那时进来20多个亿现金。”孙东升说道。
资金充裕的情况下,在创投行业调整的低潮期,深创投开始大幅增加投资,在2011年年度投资总额达到25亿元,投资项目数达80多个,是近年来顶峰。
在孙东升看来,这一波资本寒冬还未真正到来,泡沫的挤出更能回归价值本质,而真正有生存能力的企业也能凸现出来。
“互联网高潮的时候投资价格偏高,但我们坚持以理性的思维选择项目,采用我们自己的节奏去进行投资。根据行业发展趋势,近年来,在互联网行业的投资在逐步增加。”孙东升说道。
截至今年10月,深创投总投资项目达591个,今年投资项目数已超50个,其中,互联网投资项目数占深创投投资项目15%。
统计显示,截至今年7月23日,深创投共投资了86个互联网项目,通过IPO退出的有7个,包括中青宝、乐视网、腾邦国际、智美集团、99无限等,通过并购退出的共6个,包括第七大道、蓝色火焰等。
为了控制公司的系统性风险,深创投通过投资不同行业以及投资企业的不同阶段,来配比分散和规避投资所带来的系统性风险,“早期项目风险大,那我早、中、晚在不同区间布局。我们从项目数量讲,早期项目20%多,PreIPO这种不到20%,主要在成长期项目占了将近70%。早期项目企业还没有盈利,或在盈亏平衡状态,包括大学生项目。成熟期项目,在投资时点上预计一两年满足上市条件,投资时点上有一定利润,能够开始申报上市材料。中间成长期,企业发展顺利则需要四五年才能够达到上市要求。”
对于深创投来说,这一轮寒冬就是一个洗牌的过程,在互联网最热的时候追赶热潮或风口显然不是明智之选,浪潮退去才能为其拣出不适合行业的裸泳者。
创新驱动力
桌子上摆着一本《互联网思维》,孙东升说,这是他最近在看的书,对于书里面关于互联网核心价值的描述他表示非常认同:“互联网特点就是广大受众、低价格和用户需求,虽然高端服务互联网解决不了,但是大众草根可以适用。运用互联网可以做到很多以前没办法办到的事情。”
成都得民数联是深创投最近投资的项目:运用大数据、物联网技术等对散装白酒进行销售,抛弃灌装白酒的销售模式,从酒类包装宣传上缩减成本。
在孙东升看来,这是最好的互联网思维体现:“散装白酒曾是上世纪的销售模式,运用互联网技术降低成本,最后面向大众阶层推广。”目前,得民的商业模式已经在四川等白酒销量大的城市铺开。
在互联网大潮下,以BAT为代表的互联网巨头已经大致框定了市场格局,但进入互联网+时代,用互联网的思维和技术去改造传统产业的项目会迎来新的发展机遇,通过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改善用户体验等,传统企业能够开拓出更大的市场空间:“像得民能够在白酒销量最大的地方进行重点布局就必须依赖于大数据筛选。”
在外界看来,深创投投资互联网项目最大的障碍在于其稳健作风下严格的投资程序与互联网投资所需要的快节奏多少有些矛盾,很容易错过最佳投资时机。
为了适应互联网投资节奏,深创投内部也做出调整,包括开通专门针对互联网项目的绿色通道,从流程上实行简化,投资团队自己完成公司的财务、法律审查,从投资到决策一个月内也可完成。
在孙东升看来,深圳的环境很适合做创新的事情,“在任何一个国家或地区,移民城市都具有明显的创新优势,其原因就在于不同、多元文化的碰撞,容易产生创新的思维。”
在这种环境下,深创投在深圳投资了信维通信、华大基因、欧菲光、柔宇科技等一批本土创新企业,这些企业都有核心专利支撑,技术创新壁垒更高,具有天然优势:“像得民那样模式创新,要靠大笔钱进行快速普及,它跟酒厂签了3到5年的独家销售权,在这个时间段要铺到全国,如果到时没有铺起来,那就很容易被模仿,模式创新很容易学到。”而壁垒高的技术创新则对投资人的专业素养要求也相对较高,因此深创投要求招聘投资团队的时候尽可能挑选具有复合背景的人才。
对于两种创新也要有不同的投资侧重。“对模式创新企业,我们更关注团队执行能力,落地推广的实行能力,怎么将想法变成现实。对技术创新则更关注团队技术背景、技术门槛高低,团队的技术持续创新能力。”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咨询·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