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电子信息业成长 尽显展会国家队风采
80,对中国人来说,是一个吉祥的数字,也是成熟和实力的象征。今年10月31日-11月1日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中国电子展(CEF)将迎来第80届盛会。
与当下众多的电子展会相比,中国电子展的历史可谓源远流长。1964年,为了便于对外交往,又不违反保密原则,1963年经周恩来总理批准,成立“中国无线电器材公司”,也即今天的“中国电子器材总公司”,并责成该公司于每年10月中旬,召集国务院各部委、解放军各军兵种的代表,即“中央需方”的主体,以及各省、市、自治区、直辖市的代表,集中在宾馆,以“会议”的形式对部直属厂和地方国营厂生产的电子产品进行统一计划调配。
经过近50年的发展,中国电子展成为业界规模最大、历史最长、品种最全的专业电子展。中国电子展,已不仅仅是场展会,它承载的意义和使命已经远远超出了展会本身。电子信息产业从当年计划经济走到当下的市场经济,中国电子展既是参与者,又是见证者,更是推动者。
搭信息平台 成为产业晴雨表和风向标
随着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中国经济逐渐向以计划经济为主、市场经济为辅转变,部分经济较发达地区的电子工业主管部门开始组织各自地区的生产企业和需方代表到会。当年还称为“全国会”的中国电子展吸收各省市展团,组织参展企业设摊接受订货。
1992年,中国改革开放进入新阶段,企业的成长脚步也随之加快,其参展的要求进一步提高。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和WTO的加入,中国电子展的发展模式也在不断变化。2000年,中国电子器材总公司成立独立的中电会展与信息传播有限公司,将展会交由专业的展览管理团队负责,并积极与国际接轨。
电子信息产业三十年多年的发展变化非常大,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在这个过程中,中国电子展可以说扮演着举足轻重的历史作用。在这个演变过程中,许多电子产业人的青春记忆与展会的足迹留存在一起。他们将青春热血投放在电子信息产业中,他们不仅通过展会感受着产业发展的势头,也见证了展会在推动产业发展中所发挥的作用。
常州坚力电子有限公司工程师戚建军从业15年,他最早参加展会是1997年。在他参加展会的记忆中,印象最深刻的是无锡的展会。戚建军说,因为当时互联网还没有普及,展会上的人流量特别大,现场的同事在展会上都特别忙碌,企业的宣传册根本顾不上发放。此外,戚建军对金融危机后经济复苏时的展会场景也记忆犹新。他提到,参展的企业比金融危机时的企业数量明显增多,而且在展会上还看到一些新生企业,如新能源领域的太阳能发电企业、多晶硅发电企业等。“通过中国电子展,不仅使企业间建立了联络,推动了新产品和新技术的推广应用,也使我们参会人员对整个产业的发展现状和动态有了更为深入的认知。”戚建军说道。
陕西华电子集团(国营第795厂)总经理肖尚政1994参加了武汉的展会,肖尚政描述当时参展的状态是“白天忙展会,晚上忙客户”。“当时白天忙着展会现场的新产品讲解和推广,只能晚上去拜访客户。由于当时手机较少,而且和客户住得地方和我们不在一块,我们跑好多趟,有时客户不在还得楼上楼下地找或等。”肖尚政说道,“当时主要有订货任务,展会快结束的下午,会给各企业发一张表,填写订了多少合同、多少金额,最后信息汇总后会通过广播告知‘本届展会参加的人数、订货的总金额’等情况。而现在来展会主要就是参展,展示企业的新产品和新技术。”
中国电子器材总公司副总经理陈雯海指出,中国电子展走过了近半个世纪,回顾一路走来的历程,它对电子信息产业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成为行业和市场的风向标和晴雨表。二是通过中国电子展,把电子信息的新技术、新产品和新应用更好地推出来。三是将信息从“不对称”转为“对称”。在计划经济信息不足的情况下,电子展提供信息,实现信息对称;在现在信息过度泛滥的情况下,中国电子展帮助梳理信息,实现对称。四是中国电子展这个平台也是行业聚会的一个场合。通过展会,使大家建立沟通和合作,并推动创新。“电子口这么多年,原来是个体系。现在纯电子的平台也越来越少,电子圈里的人们也没有一个很好的理由碰到一起,中国电子展给大家提供了这样一个碰面的机会。”陈雯海说道。
与产业同行 尝试现代服务业新路
在展会本身的发展上,中国电子展也一直与时代同行,根据经济形势的发展需求进行着相应地调整。中国电子展,从原来的全国巡回展变为现在的定点展,从订货会变成展览会,由简单的订货交易变成了当前容纳产品和技术推广以及行业研讨会等一体的综合行业信息交流平台。
在亲身感受中国电子展这种发展变化的见证者中,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四十一研究所经理纪凤敏可谓是“元老级人物”,纪凤敏从1984年就参加了展会,他说当时展会面积没有像现在这么大,展会分为场内和场外,场内的企业主要是电子圈里的企业,场外的企业大多是民营企业,而且当时民营企业有钱也进不了场内。
“当时参展企业只有在器材公司的花名册里,才会被通知参展,也才有资格进入展馆;一些民营企业没有在花名册里,都是自己主动找过来参展,只能临时在外面找展位。当时在邯郸展会上,展会外面的民营企业还用钢丝床搭展台,把展品放在上面展示。随着展会的发展壮大,民营企业参加多了,有些民营企业的规模发展也比较大,参展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后来也被纳入到了电子圈里。”纪凤敏说道。
1992年秋季,“第40届全国电子产品展销会”在武汉召开,首次出现国际“标准展位”,形成相对独立的参展空间,与“普通展线”、“会外会场”相互补充,相得益彰。1998年,“第52届全国电子产品展览会”彻底取消“普通展线”和“会外会场”,展览格局由标准展位和特装展位取而代之。
“有时候我挺怀念当初‘摆地摊’的岁月。也许是因为那时的我们没有互联网可以依赖,甚至电话沟通也不是非常便利,人与人、企业与企业间的联系大多依靠的是面对面的交流,因此我们无比珍视一年一度的电子产品展销订货会这个难得的交流机会。”浙江欣大继电器副总经理杜勇杰非常怀念那段“艰苦岁月”。
中国电子展秋季会自1998年入址上海后,开始改为每年秋季都在上海举行。入址上海带来的最明显改变是,准备打开中国市场的外资企业开始加入到“全国会”这个大集体中。同时,“中国电子展”春季会也于2004年定址深圳举行,从而彻底取消全国巡展模式。
凭借中国第一电子大展的地位,2001年中国电子展作为中国大陆唯一电子展代表,加入“亚洲电子展览联盟”,与日本电子高新科技联展、韩国电子展、香港电子展、台湾电子展并称为亚洲五大电子展。如今的中国电子展,成为包括香港馆、台湾馆、韩国馆等展区在内的国际化展会。
2007年,中国电子展实现三地战略部署,布局华南/中西部/华东三大区域,覆盖中国三大电子信息产业制造、研发基地,分别于每年4月在深圳、8月在成都、11月在上海固定展出。全年展览规模达到15万平方米,参展电子企业累计6000家、行业观众累计15万人次。
谈到中国电子展的发展,陈雯海肯定地说道,“将来要用‘现代服务业’的概念做好展会,包括信息流、人流、技术流等方面的建设,将展会变成一个技术平台,还要成为行业资金交汇的平台。在打造平台的过程中,会利用现代的互联网技术更好地服务好展会。比如:我们建有参展商和观众的数据库。通过互联网技术,今后我们将会对参展商提供一个常态的服务,展会将只是服务的一个表现形式。”不过,陈雯海也坦言:“现代服务业对中国人来说,还是一个新概念,大家知道这个概念,但是还不知道如何操作。我们这一代人就是边学习、边成长的过程。”
担更多使命 “三化”建设延拓展会内涵
国家要发展战略性新性产业、两化融合、软硬件融合、军民融合,在这样的大背景下,陈雯海指出,中国电子展未来有两大使命:一是要推动电子信息行业产业链的发展,包括材料、半导体、制造、设备等。二是要通过电子信息技术的行业应用促进国家的产业升级,促进两化融合。
未来将根据国家的政策、走向以及产业的发展,把三个展会进行不同定位:深圳电子展方面,将结合深圳当地的市场和产业结构,把深圳电子展定位为“服务于传统信息产业链的服务平台”,向“消费电子”方向走;上海电子展方面,将电子信息技术向“行业应用”方向走,促进两化融合;成都电子展方面,满足产业向西部地区的转移,而且要满足军工级的解决方案。
今后,中国电子展将进行“三化”建设,即:规模化、国际化、专业化。在规模化层面,就是全方位地反映产业的实力。除了展会本身,也有专业性极高的同期论坛,比如:同期举办的物联网、ICT产业预测、移动世界、3D立体视像、采购模式、消费电子渠道、嵌入式、汽车电子、测试与测量、连接器、绿色制造、工业电子等技术论坛。并通过展览品牌延展热门新领域,比如中国消费电子展、中国锂电新能源展、中国LED展均在各自的应用领域享有盛名。
在国际化层面,随着全球一体化的发展趋势,再加上电子信息产业本身的国际化水平较高,中国电子展在自家门口参与了国际化竞争。
近几年来,国内相继出现一些海外的电子展会或地方性的展会,业界人士也担心这些展会会不会对中国电子展带来冲击。“不会造成冲击,两者是相互借鉴、共赢的状态。中国电子展在计划经济时,代表国家来组织订货会,覆盖的是整个电子信息产业链,服务于所有行业;其他电子展会要么聚焦于产业链上的一个点,要么是区域性很强。而中国电子展产业链覆盖的很完整,区域、产品和观众的代表性也是其他展会不可比拟的。” 陈雯海肯定地说道,“在定位上,中电会展首先是一个电子行业公司,其次才是一个会展公司。我们要求自己要熟悉电子行业的信息、产品和人,展会只是我们赋予行业的一种表现形式。在行业的专注度、熟悉度和理解度方面,中电会展有独特优势。我们的使命就是服务于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定位是整个产业链。我们从自发到自觉地跟着行业走,落实国家的产业政策,也会得到行业主管部、协会和行业同行的支持。”
今后,中国电子展还将在两个方面强化展会的国际化程度:一方面将邀请更多的国际一流的产品和技术到展会上来;另一个方面邀请更多的国际买家来到展会,采购行业内领先的技术或产品,包括国内和国际的技术和产品。从而更全面地、更好地展示展会的实力和水平,也让中国的企业和国外顶尖的企业来同台竞争,营造一个良性有序的竞争环境。
在专业化层面,主要有两层含义:一个是专注于电子信息的专业化,用产业链模式来运作项目;二是用会展本身的专业理念来运作项目。
“对于节能环保、低碳经济等当前行业新趋势,也都将会在展会上进行体现。比如在“绿色制造”方面,目前已经进行了十几届会议。今后将是在节能环保上,关于电源电池、电源保护等方面开展系列活动。未来,智通家庭、智能制造也将是关注的领域,今后电子信息技术要向产业链上游走,这也是我们的使命。” 陈雯海坚定地说道。“中国电子展的天然优势给我们更多的是一种使命感和压力,这个事一定要做好。因为中电会展代表中国、代表行业,这更多的是一种使命。”
对中国电子展而言,明年是挑战也是机遇。作为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首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将放在中国(深圳)电子展中,这是难得的机会。但相伴而生的规模再扩大、档次再提升的要求,将是挑战。另外,明年中国(上海)电子展将与ICChina合作,希望从更加完整的产业链角度,更加契合产业需要,加深行业的理解和应用,彰显展会的作用和魄力。
展望中国电子展远景,陈雯海充满希望和信心地说道:“未来,从中国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产业规模的扩大以及产业在全球贡献来讲,中国电子展还可以做得更大、更好。”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咨询·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