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力的4大黑暗面 管理者一定要知道
创造力,即能够产生新颖实用的创意的能力。这种素质备受青睐,但与之俱来的诸多负面特质却鲜少有人谈及。认识到这些负面倾向,可以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自己或他人的创造力。
首先,已有研究证实,创造力与负面情绪之间存在着联系。这倒不是说你要有创造力就非得抑郁不可(而且一定要注意,严重抑郁带来的破坏性多于创造性),但“艺术家往往抑郁或情绪不稳”的刻板印象确有实证支持。如尼采所言:“一个人内心须有混沌,方能点亮舞动的明星。”一般而言,如果一个人的情绪十分稳定,没有不满,就不会有创造的需求。毕竟,如果现状还不错,那为什么要改变?
其次,“创造”这一过程所特有的导向原创思维的模式中包含负面因素。例如,创造力的一个特质就是无法抑制无关的、不合宜的想法。而且创意思考者控制自己冲动的能力也往往比较弱。
最近的研究发现,创造力还跟欺骗有关,想必是由于创造力让人有能力创造性地歪曲现实。这并不是说创意人才一定有失道德,而是这类人对无聊俗套的容忍度更低,想象力又更丰富,所以他们会更为熟练地运用思维工具来自欺欺人。
值得一提的是,这种能力常常可用于服务他人。杰出的创业人才可以运用这种能力说服别人相信自己的愿景。(记得乔布斯著名的“现实扭曲力场”吗?)也许创业才能就包含着某种能看到不存在之物的能力——看到某些尚无根据的东西,将之变为有说服力的愿景,继而变成产品和服务,展现在其他人眼前。
研究还发现,创意人才往往自恋,而且自恋的确能成就创新。这个结论不难理解。自恋的人关注自身,自然而然地花更多时间专注于自己的想法,为能否取悦别人而担忧的时间较少。不过要注意,自恋者在创造才华方面往往自视过高,高于自己实际拥有的才能,而多数人无法准确地对创造力加以衡量。因此,也可能是对自己的创意显得满怀热情和信心的人更能忽悠别人。研究也显示,自恋者所具有的创造力即使并不比别人更高明,也更能将自己的想法推销给他人,产生一种实现自我价值的效果(这与“自恋跟领导力相关”的研究发现相一致,领导力就包括了远见卓识和积极进取)。
即便是看似理想的创造力特质,给体现该特质的人造成的问题也比机会多。譬如叛逆,这是创新的必要前提,在流行文化中倍受推崇,然而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逼迫那些离经叛道的人随大流。同样,承担风险、包容错误的心态,想一想好像是很炫酷,然而人的天性倾向于保持现状,要尽可能地让周围环境变得熟悉且可预知。因此,真正的创意人才往往被视为威胁。
当然,创造力的好处多于坏处。在个人层面,创造力与许多积极情绪相关,如思维顺畅、全情投入,以及主观的幸福感。如果人们被分派了有意义的工作,而且在这份工作上得到自主权,他们就会发挥创造力并从中受益。在团队层面,协调的组织行为和人际协同作用可将创造力转化为实际的创新,亦即创造力的实用方面。而在组织和社会层面,创造力播下改变和进步的种子。假如没有创造力,想必我们今天还生活在中世纪那样的黑暗时期。
但如今许多相关论述众口一词地鼓吹着创造力有多么稀缺、多么迷人,倘若事实真是如此,创造力应该得到大力培养,也不至于给创意人才带来什么副作用。很多人只想“提升创造力”,却不知道产生创造力的源泉往往是阴暗的,也不了解创造力会给我们带来怎样的挑战。事实上,创造力是一种复杂且耗人心力的素质。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咨询·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