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首富的创业传奇:一个商业帝国的诞生
现为革命领袖视察黑龙江纪念馆的颐园街1号这座华丽的古典建筑就是冰城之冠上一颗璀璨的宝石。多年来,这座建筑以其复杂巧妙的结构、繁复的设计装饰和古典的艺术风格吸引了一批又一批的艺术爱好者。单就建筑艺术风格和保护的完整程度来讲,这座位于南岗区闹市的建筑无疑是哈尔滨历史建筑中最为光彩夺目的一个,堪称哈尔滨老建筑中的王者。颐园街1号别墅最初的主人是波兰籍犹太人格瓦里斯基。这是一个传奇式的犹太巨商、哈尔滨首富。
普通技术员的商业眼光
钟楠告诉记者,1897年中东铁路在“小绥芬三岔口”举行典礼时,葛瓦里斯基是一名普通的技术人员。葛瓦里斯基1871年出生,他的出生地波兰波多利斯克省,当时隶属于沙俄帝国。
动工典礼结束,齐温斯基的第五勘察队,开始沿途勘测。当时,勘测线路上荒无人烟,补给困难,枕木采伐和贮备进展缓慢。1897年底,齐温斯基的勘察队,走到了“乌吉密”皇家狩猎场。此地在今天的尚志市境内,距离哈尔滨不到一百二十公里。“乌吉密”是一片森林茂密的丘陵,“蚂蚁河”在丘陵底部流过。按惯例,铁路线路可以沿着河流,铺设在狭窄的冲积平原上。不巧的是,冲积平原的狭窄处恰好有一座自然村落。按照中俄双方合同约定:“堪定之路所有庐墓、村庄、城市,皆需设法绕越。”合同中还有一条:“凡该公司建造、经理、防护铁路所需之地,又于铁路附近开采沙土、石块、石灰等项所需之地,若系官地,由中国政府给予,不纳地价。”在无法“绕越”情况下,齐温斯基认为,此处属大清皇家鹿苑范围,当地人用地系游民自行占用为由,拒绝支付征地费用。同时指挥勘察队,恣意圈定筑路界区,“宽处数百丈,窄处五六十丈,甚至把耕地、坟地划入其中。”“乌吉密”土匪出没、民风彪悍,在一个漆黑的夜晚,勘测队埋设的界桩被全部拔掉,贮木场也燃起了熊熊大火,枕木被付之一炬。
面对冲天火光,葛瓦里斯基看到了机会。他向齐温斯基提出建议,由他个人成立一家林业公司,靠商业手段同沿线民众和地方当局进行交涉,为筑路工程提供所需木材。这种想法,既解决了劳力不足的问题,也可以避免同沿线中国人发生直接冲突。经齐温斯基批准,葛瓦里斯基离队后返回家乡,把家财变卖一空后,1898年返回中国,在哈尔滨成立了属于他个人的林业公司。随着一株株参天大树轰然倒下,葛瓦里斯基腿毛飘飘,走向了他梦寐以求的黄金高地。
对中国土地的疯狂蚕食
钟楠说,1903年7月14日,历时六年建设的中东铁路全线通车。其间爆发了庚子事变,铁路被拆,枕木被焚。但这些都没有耽误葛瓦里斯基的商业运作,他顺利地挖掘到了第一桶金。
之后,葛瓦里斯基乘着森林火车,加速在原始森林中“圈地”、“淘金”。1912年,他与吉林省财政厅订立了430平方俄里的森林采伐合同。1922年,又与哈尔滨木石税捐总局,签订了有效期25年的“亚布力”地区森林采伐合同。1911年,葛瓦里斯基开始铺设森林铁路。第一条沿“驿马河”向北延伸71公里的宽轨铁路,配备运材机车8辆,运材货车90辆。1919年,在横道河子铺设44公里的窄轨铁路。此外,他还设立了多个贮木场和制材厂。据不完全统计,截止到1922年,葛瓦里斯基先后与东省当局签订了六处林场采伐权,林地面积超过了6100平方俄里(1俄里=1.0668公里),占沙俄势力控制的总森林面积三成以上。葛瓦里斯基林业公司名下的林场,中东铁路开工前一直属于皇家狩猎场,由于受到严密保护,不但材质优良,而且木材品种丰富。有红松、长白落叶松及十几种珍贵阔叶树种。属于纯度极高的“金矿”。除此之外,葛瓦里斯基名下的火柴木料工厂采用杨木加工火柴棍、火柴盒,年产量7000吨;造纸厂年产量1.6万吨;木器刨木厂用白果松制造瓶塞子、床垫,年产量8000吨;木桶工厂用桦木为原料,年产量5万只;树汁工厂年产树汁1300吨;蒸馏树油工厂年产树油800吨……
葛瓦里斯基还是哈尔滨进行木材综合利用的第一人。中东铁路通车后,枕木需求量大减,葛瓦里斯基审时度势,开始涉足多种经营,他先后投资创办了家具厂、松脂油厂、木材蒸馏厂、造纸厂、胶合板厂以及一家制粉厂。
葛瓦里斯基的风水宝地
钟楠说,让葛瓦里斯基决定在哈尔滨扎根的原因,是1919年协约国武力消灭苏联计划的流产。消息传到哈尔滨,葛瓦里斯基知道自己再也回不到家乡了。
守护着巨大的商业航母,他要有一处像样的府邸。
葛瓦里斯基选择的地点,位于龙脊之上,要与斯基德尔斯基的豪宅一争高下。葛瓦里斯基的女儿维基在世时说,父亲为了颐园街1号,专门请了三位中国风水先生看运势。从颐园街1号的建筑布局及内部装饰看,此言非虚。第一,从颐园街1号的周边环境看,正南方向是中国人传说的龙脊,西南侧是东正教的圣地,尼古拉教堂,建筑正面,正西方是开阔的广场,隔街与莫斯科商场相望,而北侧就是顺风顺水的斯基德尔斯基的家。契合了风水理论的“气场”概念。第二,建筑内部布局符合中国阳宅相法的凶吉之说。将主要房间设置在吉利的“坤”位和“兑”位上,并在南侧设置阳光厅,以弥补不能坐北朝南的缺憾;附属区则设置在“小吉”和“次凶”的“干”、“坎”位上。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葛瓦里斯基懂得中国的运势观念———中国人说,尼古拉教堂坐镇龙脊,压制住了“大清国运”,颐园街1号的位置,也能截断葛瓦里斯基的老对手、犹太人斯基德尔斯基住宅的运势,独享圣光。
三年后,葛瓦里斯基的豪宅竣工,这栋建筑倾注了葛瓦里斯基的全部心血,占地面积三千平方米,风华绝代。建筑落成后立即引起轰动,不论从哪个方向看,势头都压过了此前被誉为哈尔滨最豪华公馆的斯基德尔斯基住宅,成了当年哈尔滨繁荣的新标志。钟楠说,当时权威的《东省文物研究会会刊》发表了建筑的全景照片,日本人出版的《哈尔滨风光》也刊登照片和介绍文章。一时间,葛瓦里斯基风光无限。随着新住宅的落成,加之宏观经济形势渐渐有了起色,各国商贾纷至沓来,哈尔滨又一次兴起投资高潮。
商业帝国的最后消亡
据钟楠介绍,上世纪二十年代,葛瓦里斯基有过两次巨额投资。一次在1924年,葛瓦里斯基投入75万元哈大洋,创办了东北第一家、全国规模最大的胶合板厂。第二次是与哈尔滨税捐总局签订了地点在“亚布力”、有效期25年的森林采伐合同。为此他专门铺设了一条70多俄里的宽轨铁路,创办了占地8万平方米的贮木场和木材加工厂。
史料记载,葛瓦里斯基胶合板厂,1924年5月在香坊区草料街65号创建,工厂的营业所设在道里区药铺街(现中医街)83号。建厂初期,胶合板生产车间有职工178人,其中中国工人142人。生产设备30台,大部分从美国、德国购买,是当时比较先进的设备。1924年至1930年间,年平均产量4000立方米。年销售收入100万元,年利润6万元。除供给哈尔滨市、长春市和齐齐哈尔市外,80%的产品出口到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家。
可惜好景不长,1929年,有史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危机席卷全球。对于世界经济在东亚的桥头堡哈尔滨来说,情势更复杂、危机更严重。1925年后,受第二次直奉战争以及中苏武力冲突影响,哈尔滨官方超量发行货币,加重赋税。随着世界性经济危机爆发,国际银价迅速下跌,再加之日本金元趁机打压、操纵汇市,致使哈尔滨官方货币五年间贬值近百分之七十,一时间,哀鸿遍野,商家倒闭,银行破产。经营者“荒闭者有之,潜逃者有之。”葛瓦里斯基的商业航母遭到沉重打击,一是欧美市场胶合板价格暴跌,致使产品的外销渠道完全堵塞,胶合板产量由4000立方米减少到2000立方米。二是随着木石税、运输费大幅提高以及木材价格的降低,木材采伐和制材也开始入不敷出。
输红了眼睛的葛瓦里斯基,找到了他在欧洲市场的代理人,实力雄厚的英国人黎德尔。钟楠介绍说,黎德尔全称叫查尔斯·奥斯瓦尔德·黎德尔,生于1854年,他的家族拥有250年历史,靠玻璃制造发迹,家族成员遍及欧美各国。他本人于1890年来华,在上海创办了英国在沪十大商会之一的平和洋行,主要经营中欧贸易。老谋深算的黎德尔伸出了援助之手,手掌间却布满了鱼钩。他至多可以借给葛瓦里斯基6万哈大洋,条件是必须用胶合板厂做抵押。不知是葛瓦里斯基急昏了头,还是双方另有约定,总之,葛瓦里斯基在合同上签上了自己的名字。现实生活中演绎了一出精彩的活话剧……也许是葛瓦里斯基太有把握渡过眼前的难关,所以并未斤斤计较。但是他忘了邻居———犹太人斯基德尔斯基。他还忘了另一双眼睛———更为贪婪的日本人。斯基德尔斯基先是低价倾销木材,胁迫葛瓦里斯基跟进,造成他的林场因严重亏损而停产歇业,然后回调木材价格,获取垄断利益,同时,由于日本入侵后将所有林场收归国有,葛瓦里斯基被迫将林场转让给日商,这样,原料供应完全受市场摆布。到了这一步,黎德尔出手,也祭出价格杀手锏。据史载,在借贷给葛瓦里斯基6万元流动资金后,黎德尔非但没有帮助葛瓦里斯基外销产品,反而从欧洲大量购买胶合板,低价向哈尔滨市场倾销。首尾两端惨遭痛击后,葛瓦里斯基给世界留下了一个悲惨的笑话,林业大王因木材原料不足而奄奄一息。
1931年,葛瓦里斯基将颐园街1号住宅出租给日本满铁理事会,1932年2月5日,哈尔滨沦陷。9月5日,葛瓦里斯基与日本皇亲近滕繁司、伪满当局签订三方协议,将胶合板厂之外的公司、林场悉数转让给近滕繁司。是年,葛瓦里斯基将颐园街1号私邸转让给满铁理事会。后成为土肥原贤二的特务机关。1935年1月22日,日本与苏联达成购买中东铁路协议,苏联侨民开始陆续撤离。葛瓦里斯基女儿维基·葛瓦里斯基离开哈尔滨。同年,法院裁定葛瓦里斯基胶合板厂资不抵债,归债权人黎德尔所有,工厂改名为平和洋行哈尔滨胶合板厂。1940年,淘金者葛瓦里斯基在哈尔滨去世。
1939年,斯基德尔斯基的孙子罗伯特·斯基德尔斯基在哈尔滨出生。五十年后,葛瓦里斯基的女儿、外孙女,斯基德尔斯基孙子,纷纷回到哈尔滨,到出生地探寻旧居。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咨询·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