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赴日本买房 是“外吸”还是“内推”?
中国人到日本买的不仅仅是马桶盖和陶瓷刀啦!近期,华人在日本购买房产的风潮引发关注。诚然,日元贬值,东京申奥,自然环境,产权环境,房屋质量都是将国人资金吸引至日本楼市的强大“外吸力”。但中国经济本身的“推力”也是促使资金离开本国的一大因素。
中国人赴日本买房,是“外吸”还是“内推”?
日本流通科学大学教授辻美代日前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示,最近一段时间,在日本购买不动产的中国客户明显增多,日本欢迎这些投资。近年来,中国人在海外不仅扫货,而且还扫楼,这个现象值得深思。
根据相关数据,过去5年来日元兑人民币累计下跌了25%,跌幅超过同期兑美元的15%。日元贬值是安倍经济学中的重要内容,也确实对于吸引外资投资,促进出口起到了一定作用,中国人赴日本买房也是其结果之一。此外,日本房屋的租金收益率也比较可观,加上东京申奥成功对周边不动产价格也有一定的刺激作用,这些因素共同锻造了一块磁石,吸引了大批中国人前往日本购房。
但是,资金流向海外楼市也从另一层面刻画了中国的经济生态。
首先是中国的楼市。资金海外扫楼背后的一个必然逻辑是内地楼市投资收益空间的收窄。收窄的原因多种多样:房价收入比已经畸高,未来房价继续上升存在压力;中小城市存量房高企,以价换量阶段并不利于房产投机;政府对楼市调控近来有所放松但长期取向仍不明朗等等。无论是哪一种原因导致内地楼市收益空间变窄,都体现了中国经济转型的风险。除了收益因素之外,产权因素也是将国内资金“推”向海外的一大原因。在我国,建筑和地皮是分开的,且70年的使用权到期后房屋产权是否还能受到充分保护的问题也成了人们心中一个挥之不去的疑问。相形之下,去日本这样楼房与土地一起出售的国家买房,自然就成了一种具有吸引力的选择。
将目光再放远些,还可以从海外扫楼中窥见国内实体经济羸弱的影子。正是由于实体经济缺乏孳息能力才导致资金“脱实向虚”,甚至流往海外投机。几乎在任何时候,房地产市场的膨胀都并不是实体经济欣欣向荣的预兆,而是投机风气和生产性活动被逐渐冷落的表征。日本本身也有过自身不动产价格激增后去海外,尤其是去美国“扫楼”的经历。到1980年代末,全美10%的不动产已成日本人财产,大有“把美国变为日本第41个县”的势头。而这却恰恰是“日本经济奇迹”的最后一波,此后日本就经历了泡沫破裂和“失去的十年”。
中国人去日本买房,一方面显示了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人把握国际投资机会的意识和能力正在增强,另一方面却昭示了中国经济自身存在的风险和问题。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咨询·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