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美塔筒被征反倾销税 对中国风电业影响有多大?

作为风电场建设的关键部件,塔筒在风机中至关重要,价格也占比甚高。今年年初,一个名为美国风电塔联盟(Wind Tower Trade Coalition)的组织效仿“7家美国光伏企业‘嫁祸’中国光伏业的手段”,向美商务部及美国际贸易委员会提出了“要求对进口自中国及越南的应用级风电塔产品发起反倾销和反补贴合并调查,并寻求征收超过64.37%和超过59%关税”的申请。

时隔近半年,此事终于有了下文。7月27日,美国商务部公布对华应用级风塔双反案的倾销初裁结果。未来,中国强制应诉企业——中船澄西船舶修造有限公司、天顺风能公司、重山风力设备公司(重山风电为韩国企业,“双反”以中国产地的风电塔架产品为范围)、国电联合动力技术保定有限公司、华锐风电可能将分别被美方征收30.93%、20.85%、26.25%、26.25%、26.25%的反倾销税。此外,其他中国企业的倾销税率被定为72.69%。

受此殃及,当日A股风电板块出现普跌,截至收盘,金风科技股价下挫6.24%、华锐风电下挫3.7%。

对此,一位接近上述强制应诉企业的相关人士表示,“这一初裁结果并不出人意料。事实上,塔筒(应用级风电塔)的科技含量并不高,上述几家公司的利润来源也并不依靠塔筒。那么,从这个角度来看,市场的判断有些过激。当然,如果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也不能排除美方以塔筒为切入,下一步对中国风电机乃至全行业采取‘双反’的可能性”。

塔筒不是中国风电的利润来源

作为风电场建设的关键部件,风电塔架约占整个风力发电机组价格的20%(风电塔架用以支撑大型风力发电涡轮,售价在60万美元左右。它的钢结构塔架通常重达350吨,因此价格取决于钢材价格的浮动)。

虽然塔筒在风机中至关重要,价格也占比甚高,但据前瞻网记者了解,其科技含量、附加值却相当有限。上述人士介绍,“这些大公司早已不依靠塔筒赢利了,美方对我们的塔筒征收倾销税,实质上影响不到这些大公司的业绩”。

不仅如此,对于此番“双反”,作为中国风电业龙头的华锐风电、金风科技等企业均已作出回应称“影响不大”。华锐风电相关人士透过媒体公开表示,截止目前,公司仅向美国出口了4台风机;金风科技相关人士表示,公司目前在美国制造的风机、塔筒均在当地采购,因此也不会受到影响。

不过,大量优质且价格低廉的中国、越南塔筒确实令部分美国企业开始坐立不安了。据前瞻网记者了解,这个名为风电塔联盟的组织正是由Trinity Structural Towers、DMI Industries、 Katana Summit 和Broadwind Energy等4家美国风电塔企业组成。

“双反”立案早在意料之中

根据风电塔联盟“双反”诉讼代理人Wiley Rein事务所的起诉书,美国2011年从中国和越南的塔架进口量接近翻倍。上述4家原告之一的Katana Summit公司认为,几年前才进入美国市场的进口塔架正在逐步蚕食本土厂商市场,目前几乎已占据美国市场约一半的份额。不仅如此,正如许多清洁能源行业一样,中国政府给予该行业的大量补贴扭曲了风电塔市场。“价格、政府补贴”再次成为了美国企业的“眼中钉”。

如今,4家美方原告终于如愿以偿,根据美国商务部初裁结果,未来,所有的中国塔筒都将被征收反倾销税。据前瞻网记者了解,“美方除规定上述强制应诉企业的税率外,还将对未来一切出口美国的中国塔筒征收72.69%的反倾销税”。

为应对这场突如其来的“双反”打击,和中国光伏业一样,中国风电业选择了团结一致。早在今年年初,金风科技、华锐风电等10多家国内风电企业就曾集聚北京,共同商讨风电遭遇美国“双反”的应对之策。彼时,“双反”被立案的最终结果早在中国业界的预料之中。

预计,美商务部和美国际贸易委员会将分别于2012年12月16日和2013年1月31日做出本案倾销终裁和损害终裁。而越来越多的双反贸易摩擦,也给深陷经济寒潮里的光伏风电行业带来更大危机。

可行性研究报告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咨询·服务

相关阅读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