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船业寒气逼人 江苏前五月新接订单量降61.7%
受全球整体经济形势影响,造船业今年寒气逼人,船厂亏损严重。作为中国第一造船大省江苏,三大造船指标持续下降。根据江苏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28日数据,被看做造船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指标——江苏造船新接订单量今年前五个月同比下降尤为明显,达61.7%。
据前瞻网记者了解,2012年1月至5月,中国造船完工量2253万载重吨,同比下降10.1%,其中出口船舶占总量的83.4%;新承接船舶订单量954万载重吨,同比下降47.3%,其中出口船舶占总量的71.7%;手持船舶订单量13439万载重吨,同比下降27.0%,比2011年底手持订单下降10.4%,其中出口船舶占总量的85.3%。
江苏是中国第一造船大省,成绩单也“亮红灯”。根据江苏省经济与信息化委员会公布,今年1月至5月,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手持订单量三大主要造船指标仍是中国第一,分别为183艘761.6万载重吨、72艘163.5万载重吨、968艘5024.4万载重吨,但同比下降10.1%、61.7%、28.9%。
“十一五”期间,中国船舶业高速发展,中国一跃成为世界造船大国之一。根据规划,到2015年,中国船舶工业产业体系更为完善,产业结构更趋合理,创新能力和产业综合素质显著提升,国际造船市场份额稳居世界前列,由世界造船大国成为世界造船强国。
据前瞻网记者了解,江苏的规划是,到2015年,全省船舶制造能力保持3000万载重吨,造船完工量、手持船舶订单量保持全国市场份额35%以上,占世界市场的15%以上。全省船舶工业销售收入继续保持全国第一,力争超过3500亿元,出口总额超过400亿美元,做强三大远洋造船基地,打造海洋工程装备制造基地,创建国家级船舶配套示范基地,加快推进内河船舶实现集聚发展。
业内专家表示,近年来中国造船业超理性发展,产业结构日益分散,研发热情受冷遇,外资门槛形同虚设,配套水平未能同步提高,技术创新力度不够,新业务拓展缓慢,船舶生产服务业务严重滞后,产品过于趋同,海外拓展没有实质性进展。总体来说,我国造船业大而不精,高端产品缺乏竞争力,十二五期间,将迎来一次重大结构调整。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咨询·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