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征高税率出乎意料 对美光伏出口临“死刑”

继美国对中国光伏产业征收反补贴税后,日前,美国商务部又对中国的晶硅光伏电池做出了征收高达250%的反倾销税的决定。

“这是一个非常愚蠢的决定,既不公正,也不理智。”对于5月17日美国商务部做出的中国光伏产品反倾销初裁决定,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副所长、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副理事长李俊峰说。

当地时间5月17日,美国商务部对原产于中国的晶硅光伏电池做出反倾销初裁决定,认定中国企业的反倾销税率为31.14%~249.96%,决定对该类产品采取临时反倾销措施。其中,参加应诉的中国光伏生产商——尚德电力、天合光能、英利等,将分别被征收31.22%、31.14%、31.18%的反倾销税率。而未应诉的企业将统一被征收249.96%的反倾销税。这是迄今为止,我国企业被征收惩罚性关税最高的一次。

高税率出乎业界意料

今年3月,美国商务部已初裁对中国输美光伏产品征收2.9%至4.73%的反补贴税,这个被称为“有惊无险”的低税率让国内业界松了一口气。当时李俊峰就指出,较低的反补贴税率可能预示着一个较高的反倾销税率。

一语成谶。两个月后,31.14%~249.96 %的反倾销税率,被李俊峰不幸言中。即使如此,李还是表达了自己的惊讶:“这是一个高得离谱的税率。”虽然美国商务部在此次裁决中接受了中国应诉企业提交的部分抗辩材料,但中国光伏产业从业者认为,该裁决严重扭曲了中国光伏产业的生产及对美出口情况,是不公正的。

李俊峰说,美国拒绝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不合理地选取泰国的光伏产品价格和成本进行不公平比较,从而人为地大幅抬高了中国企业的倾销幅度。

面对这样的关税,中国光伏企业也连呼“没想到”。无锡尚德电力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施正荣对媒体表示:“这个税率对中国光伏企业不公平,我们感到很失望。”天合光能有限公司董事长高纪凡说:“太高了!完全不正常的!”

英利集团法律事务总监陈卓也认为,以泰国小规模的光伏厂商的生产成本来替代中国大规模的光伏厂商,这一选择并不公平。

“政治游戏”重创中国光伏业

广东金刚玻璃科技公司高科所所长郑虹生说,一年多的时间,多晶硅价格从大约100美元/公斤,跌到了现在的20多美元/公斤。大部分多晶硅企业都处于亏损状态,出口美国的光伏企业更是如此。“面对美国市场的‘双反’调查,大家都在套现自己的积压库存,价格更是一降再降,早已无利润可言。目前这个反倾销税率基本宣判了中国光伏企业在美国市场上的‘死刑’。”

李俊峰说,2011年中国输美太阳能电池总值超过31亿美元,占到了整个中国光伏产能的10%以上。“如果初裁税率最终通过,则意味着,中国的光伏企业在产能过剩、欧洲市场疲软、全球经济复苏缓慢的大背景下,将失去这10%的市场份额。”

中国资源综合利用协会可再生能源专业委员会相关人士表示,美方的举动是极其草率的贸易保护行为,并非是基于市场考量而做出的。该协会敦促美国认真核查事实,作出正确的判断,不要受大选政治的影响,同时呼吁中国政府组织相关企业和行业组织坚决申诉。

事实上,美国并不能从光伏“双反”中获得多少好处。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监测显示,2010年美国进口中国光伏产品14亿美元,但美国出口的25亿美元多晶硅及14亿美元光伏设备中,主要销往中国和德国。

李俊峰则更直接地认为,此举已经不仅是经济层面的贸易保护,而是一场“政治秀”。“美国大选在即,其政治人物需要通过对中国的强硬态度、通过与中国打一次‘贸易战’来获得选票。”

李俊峰同时还表示,这个“政治游戏”也有可能仅仅是玩一玩。因为从经济账来说,这是一个双输的买卖。“就像不久前的轮胎‘双反’一样,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可能会在10月份的终裁中否决光伏‘双反’关税。”

国内积极应对

而作为光伏初裁的应对,中国商务部对美再生能源扶持政策及补贴措施启动贸易壁垒调查也已接近尾声。此项自2011年11月开始,包括“美国华盛顿州可再生能源生产鼓励项目”等涉及风能、太阳能及水能等可再生能源利用相关的产品、设备及零部件。

“我们已经做好了反制准备,但是希望不要出台,因为这对中美两国都没有好处。”在5月18日光伏反倾销初裁结果解读会上,李俊峰措辞强硬。

在初裁发表后,中国商务部发言人沈丹阳表示,美方的上述裁决是在清洁能源领域主动挑起贸易摩擦,向全世界发出了贸易保护主义的消极信号。这不但损害中国企业利益,也会对美国下游用户利益造成影响。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洪磊5月18日表示,中国出口的太阳能电池产品在价格上有较大的竞争优势,这主要源于中国企业持续研发先进生产技术。“同时,中国光伏企业在将产品出口到美国的同时,也进口美国的光伏原材料和设备。美国限制中国太阳能电池产品损害的是中美双方的利益,更会影响美国清洁能源产业的发展和中美在新能源领域的合作。”

作为中国光伏企业对美“双反”案的代言人,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在第一时间发表声明,澄清了一些事实并表达了中国光伏企业的态度:“中国光伏企业将继续在反倾销和反补贴程序中积极、顽强、有力地抗辩,为维护自身合法利益尽最大努力。”

同时,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还将于本月24日牵头组织国内一线光伏企业联合召开新闻发布会。据前瞻网了解,届时,施正荣、苗连生等光伏业界“大佬”将悉数参加,并将在会上举行“光伏可持续发展联盟”揭牌仪式,行业“抱团取暖”态势愈加明显。

或将再扩国内市场

相对于光伏生产企业的“哀鸿一片”,国内光伏产品的应用领域则完全不同。北京锋尚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是国内较早从事光伏建筑开发的地产商,其公司生态建筑部品部件事业部总经理刘江在得知光伏初裁税率时表示,国外市场的倒逼必定会使国内光伏产品的价格进一步下降,有利于光伏建筑的开发。

郑虹生则表示,目前国内光伏建筑商业运行的盈亏“临界点”已经来临,如果政府在国内的光伏产品应用领域继续加大支持和补贴力度,弥补国外市场的损失也是有可能的。

目前,政府对于光伏产品的应用有两个支持政策:针对光伏发电的“金太阳”工程和针对光伏建筑的“太阳能屋顶”工程,其补贴额度均为5.5元/瓦。郑虹生指出,目前大规模的光伏项目开发,其国内市场价格为10元/瓦左右。

在李俊峰看来,这样的补贴力度已经足够。政府不能无限度地补贴一个产能明显过剩的行业。“光伏组件价格也许还会降,但幅度会很小,因为光伏产品的价格已经再无可降了。”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2011年,在全球40G瓦的光伏产能中,中国大陆就占了30G瓦,而2011年全球的总需求仅为27G瓦。

业内人士表示,我们目前急需行业自律,调整产能,谁也靠不了,只能靠自己。从另一面看,目前的困境也不全是坏事,它有助于压缩产能,增强一部分企业的应对能力,有利于行业健康发展。

 

可行性研究报告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咨询·服务

相关阅读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