遭遇产业链壁垒 我国混合动力汽车寻求突破
尽管新能源汽车的产业规划仍未出台,但汽车产业向新能源汽车方向发展的趋势已成不争的事实。混合动力汽车作为最可能成为首先被推广的对象被业界炒的如火如荼。如图所示,2010年1月至2011年9月,比亚迪F3DM销量最高为117辆,这距离混合动力汽车实现产业化还存在较大的差距。为此,在中国本土,混合动力汽车的发展还需要多方面的共同努力。主要表现三大层面,即技术层面,经济层面和社会层面。
技术层面上,电池技术、整车控制系统尚需稳定
相比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技术已经相对成熟。毕竟自1996年开始,丰田Pruis混合动力汽车已在全球实现销售量产,说明已经得到大部分的客户认可。但是相比传统汽车,混合动力汽车在技术方面还尚需完善。2011年10月26日-10月28日,在北京举办了2011年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年会上,相关人士就发表观点指出,混合模式下电池大倍率充电,会增加其控制的难度和电池性能的要求等。为此,电池技术,整车控制系统等技术层面的问题还需时间来破解,这无疑是当前我国混合动力汽车发展技术方面的一大瓶颈。
经济层面上,相比传统汽车,混合动力汽车成本过高
截至目前,我国在对汽车产业扶持政策方面,对混合动力汽车的扶持力度微乎其微,这对于在我国推广混合动力汽车无疑加大了难度,根据网上一项有关消费者购买混合动力汽车的问卷调查显示,截止2011年11月,共有5834人参与投票。其中对于分析当前混合动力汽车在我国市场遇冷的主要原因时,有83.34%人认为混合动力汽车价格太贵。即便数据可能存在片面性,但是以较为成熟的丰田Pruis为例,作为一款混合动力汽车,市场价格为27万,与参数相同的传统型汽车相比,价格高2倍之多,如下表所示。在无政府政策支持的情况下,成本过高,无疑加大混合动力汽车在我国汽车市场的销售推广难度。
社会层面上,社会配套设施不够完善,环保意识有待加强
一方面,站在新能源汽车角度,发展汽车产业,考虑节能环保因素,在混合动力汽车发展方面,由轻型、微型向中重型混合动力汽车的发展是无可厚非,但是就油电混合动力汽车的发展而言,电力系统供应无疑是一大问题,无论是裸车销售电池配套还是充电桩建设,当前社会配套设施还不足支持油电混合动力汽车的量化生产的发展。为此,配套设施不健全,无疑增加了混合动力汽车的推广难度。另一方面,混合动力汽车实现产业化,客户接受度无疑是最主要的因素。市场需求的大小决定混合动力汽车产业化程度。但就目前,消费者对混合动力汽车的认知度,还不是很高。究其原因,与我国当前国情是分不开的,作为发展中国家,虽然我国消费潜力巨大,但是介于我国当前社会保障能力欠缺,人们对于价格考虑放在最为首位,对于潜在的环保意识还很弱化,对于环保的认知度与客观因素相比,自然微乎其微,因此,推广混合动力汽车产业化还需社会层面的努力。
因此,贝叶思咨询认为,当前发展混合动力汽车仍存在一些制约因素,在技术、成本以及消费观念方面都需改善。因此需要政府、企业以及社会各个方面共同努力。
第一,政府层面,应出台相应扶持政策以支持混合动力汽车的发展,为节能环保提供保障。
第二,汽车企业层面,各个企业应加大技术研发力度,在混合动力汽车的研发和汽车质量保证方面下足功夫,减少路面小白鼠实验的出现。
第三,当前电池是制约新能源汽车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加大电池技术的创新和研发无疑是当前新能源汽车发展主要研发方面,因此,对于相关企业,在电池方面还需加大力度。
第四,对于社会层面,完善社会保障,增强环保意识,提倡绿色出行,促进新能源汽车的稳步发展。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咨询·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