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未来将沦为贸易赤字国 真实还是危言耸听

前瞻经济学人

图示:专家称中国很有可能在未来出现贸易赤字

中国2013年第一季度GDP增长只有7.7%,大大低于市场预期。中国的经济表现在过去的35年里一直很抢眼,但未来可能不再那么耀眼。对于中国来说,“中等收入陷阱”的威胁已经非常急迫。

经济放缓、收入不平等和人口老龄化,是我们思考中国中等收入陷阱的三个维度。如果我们把美国人均收入作为基准,世界就会出现四组数据。第一组,其人均收入已经与美国趋同;第二组主要是东欧和拉美国家,其人均收入一开始与发达经济体在同一水平上,但随后有所跌落,只有部分回升;第三组是那些设法脱离低收入并成功地在一定程度上向美国人均收入趋同的国家;最后一组是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这些国家在过去的十年中已经开始向美国人均收入趋同,包括中国。

研究这些数据可以得知:政治稳定和适度管制是趋同的必要条件。事实上,拉美国家管制的缺失,东欧国家的腐败、收入不平等和政治动荡,是造成他们不能成为发达经济体的重要因素。那些真正能脱离低收入的国家,为数很少,如果中国能摆脱,那更增加说服力。

就中国增长的动力来说,由于全球危机之后外部需求持续疲软,出口将不会快速提振,而且随着投入成本上升,中国经济规模扩大,获得全球市场份额日渐缓慢。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最近一份工作论文显示,中国目前实施的金融管制,造成了资本从家庭、中小企业到大型企业、银行的隐性转移,这部分大致相当于每年GDP的4%,从而支持当前的投资水平。更为严重的是,这种资源转移抑制了家庭收入和消费,降低了资本配置效率,而这两者限制了中国中期的增长潜力。考虑到未来老龄化问题,中国需要做的事真的有点难。

社会不均是中国投资导向增长模式不可避免的副产品。资本存量被大量用于满足出口需要,从而支持了制造业增长;工资因巨大的人口红利而较低;东部沿海地区因地理位置原因,得益于贸易和外国直接投资而率先发展。但不平衡的增长模式体现在多个方面,包括基于技能、部门以及规模和企业所在地的收入差距。此外,诸如教育、融资能力、财政支出、社会保障及缺乏改革都造成了各省之间和家庭之间的不均。过去十年,超额流动性加剧了这一问题。当投资变得相当低效且更依赖于信贷增长时,资产价格开始攀升,透支了人们的支付能力。此外,资产价格通胀进一步分化了富人和穷人,增加了社会压力,并且牵扯了政策。

中国将经历戏剧性的人口变化,到2030年其老年受供养人口比率将比现在翻番,达到24%,此后还会更高。这迫使中国不能再依靠巨大的人口红利和储蓄,必须找到新增长模式。提升效率和创新成为必须,而这可通过金融改革进而改善资本分配来实现。这表明有必要小心调整当前通过未来现金流来扩张养老体系的做法,因为过度慷慨支出可能危害其长期增长能力。

中国会在不久的未来转为贸易赤字国。当然,这些预测还要考虑全球政策的扭曲,比如各国宽松的货币政策。

可行性研究报告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咨询·服务

相关阅读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