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陷产能盲目增长怪圈 钢厂亟需减产
据前瞻网记者获悉,5月上旬,我国日均粗钢产量达204万吨,创历史新高。但市场需求的低迷再次让钢市陷入了困境。需求低迷,钢厂增产,库存增加,钢价下滑,这个恶性循环的怪圈也让越来越多的钢厂陷入亏损。如果钢厂不从产能盲目增长的怪圈中走出来,即使政府最近加大了投资拉动经济的力度,也难以让钢材市场走出低迷。正是这个原因,“减产”的话题再次成为业内讨论的焦点。
从市场角度看,增速持续回落的钢材需求,使钢铁产能过剩、供大于求的矛盾更加凸显。产量过大有以下几方面的影响:
第一,钢价受到抑制,不利于钢市发展。有数据显示,在经济增长的前提下,钢材价格和产量以及铁矿石原料价格的增长是不对称的,暴露出钢铁产能释放、产量快速增加对钢材价格起到明显的抑制作用。这不仅影响到钢贸商经营的积极性,还影响到钢厂订货、价格政策的制定,也影响到钢厂与客户、协议户之间的关系。今年初以来,钢厂在追补、解决价格倒挂、优惠等问题上,屡屡引起钢贸商的不满,直接反映了“供大于求”下价格下跌过快的种种弊端。
第二,钢厂之间竞争加剧,利润削减。今年初以来,我国钢铁产量无论是环比还是同比,增速仍然是相当快的。而在产能方面。预计2012年中国粗钢产能在8.4亿吨左右,如果按照粗钢表观消费量在6.88亿吨左右计算,产能过剩率约为122%,产能过剩约22%。而在需求上,我国主要用钢行业增速继续回落,需求增长缓慢。钢铁供需矛盾加剧。
目前国内很大一部分产能是2005年~2009年这一阶段建设的,多数集中在热轧、冷轧系列品种上。同质化材质、规格产品同时投向市场,加剧了钢厂之间的竞争,甚至钢厂之间大打价格战,减价不减产,减产就等于把市场让给了别人。这样一来,即便在市场低迷的情况下,钢厂也很难实质性减产。尽管可能出现被动减产,一旦价格稍有好转,产量又迅速恢复增长,这对市场、对钢厂结构调整是很不利的。因此,必须有效控制产量,科学组织生产。
第三,钢产量过大,最终形成钢厂接单量不足,这种情况在需求下降时表现得更为明显。从5月份钢厂订货情况来看,普遍存在着订货合同不足的现象。国内34家主要钢厂5月份热轧卷计划生产总量为850.2万吨,环比减少12.2万吨,环比降幅为1.41%。这种状况不仅影响下个月的合同组织,也增加了钢厂库存压力。如果钢厂再通过现货形式向市场抛售,就会直接打压贸易商订期货的利益,加重市场价格运行负担。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矿产冶金行业研究员郑新风分析,钢铁产能过剩、产量居高不下,有着复杂的因素和矛盾。因此钢厂减产是一个长期、系统性工程。不是光靠淘汰落后产能、兼并重组就能解决的,还需要体制上的破解,需要科学、合理的规划,根据需求因势利导。目前,很多钢厂加强了差异化产品的应用研究和实践,如鞍钢新一代高性能汽车用钢研制实现重大突破,安钢、宝钢、包钢、鄂钢、邯钢、舞钢、南钢、鞍钢等大中型钢企具备了高强桥梁钢的生产能力,宝钢开发出了能替代新日铁产品的高端取向硅钢等。这种差异化开发生产不仅能满足高端需求,还保持了钢厂的竞争优势,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地解决供应过剩的问题。
种种迹象表明,我国钢铁产能过剩、产量居高不下,已经严重影响了钢厂利润,影响了市场的运行发展。因此,要将钢厂减产切实提上日程。尽管最近政府批准了一些投建项目,后期需求将有所增加,但如果产量得不到控制,供求不平衡仍将持续。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咨询·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