琼北工业园区变身海南经济发展“动车组”

海南省借力经济开发区驶入经济发展“快车道”。从海南海口出发,沿着海文、东线、海屯、西线四条高速公路深入,海口高新区、海口综合保税区、澄迈老城经济开发区、定安塔岭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临高金牌港经济开发区、洋浦经济开发区等重点工业园区依次分布,撑起了海南工业经济的七分天下。

在单个城市竞争变为区域经济竞争已成为趋势的大背景下,海口不但要勇当转型发展的火车头,还要发挥辐射带动作用,为周边市县产业发展提供全方位的服务保障,将琼北工业园区打造成拉动海南经济高速发展的动车组。

园区内轰鸣的机器敲响了激昂的奋进鼓点,从“火车头”到“动车组”,省会经济圈工业转型升级迈开大步。

一块玻璃串起一条产业链 几代老工业人梦想成真

在中航特玻一期的生产车间里,一片片巨幅玻璃在生产线上成型、打磨、下片,被一只只灵活的“机械手”装进了运输车……6月12日,在海南老城经济开发区,中航特玻现代化的生产工艺流程让本报采访组及随行专家惊叹。

前瞻网记者获悉,去年1月25日,中航特玻2号生产线点燃了“十二五”开局之年的第一把火,中国有了第一条超白TCO太阳能玻璃的专业生产线,而今,3号、4号生产线也相继建成。一期4条生产线投产后,每天可达产2400吨特种玻璃原片,填补我国玻璃领域多项空白,海南将成为国内最大的特玻材料生产基地。

“我们的原料石英砂主要来自海南文昌。海南异常丰富的石英矿产资源有效地解决了原料问题”,中航特玻材料有限公司冯经理介绍当初企业选择海南的原因。

海口综合保税区工委书记温精华说,中航特玻的落户、投产,也给进驻海南的光伏产业项目吃了一颗“定心丸”。

海南汉能一期250兆瓦薄膜太阳能电池制造基地项目已于2012年3月25日正式投产,“十二五”期间,将达到年产1000兆瓦薄膜太阳能电池的产能。中航特玻2号线生产的在线镀膜光伏玻璃解决了汉能的特种玻璃原料问题。

中航特玻同样为英利解决了原料之忧,将为英利配套建设日熔250吨到500吨的光伏玻璃生产线,满足英利海口基地全部达产后太阳能电池所需要的太阳能玻璃。

海南临高20兆瓦光伏并网示范工程,却又为英利产品解决了部分销路。该项目每年可向当地提供清洁电能2600万度,填补了海南光伏发电空白。

海南省科工信厅一位负责人表示,中航特玻将与太阳能电池制造项目形成上下游关系,为英利和汉能的太阳能电池生产线提供特种玻璃原料,形成一条从石英砂-特种玻璃-太阳能电池-光伏发电及其配套产业的新材料新能源产业链,标志着海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崛起。

“拥有自己的玻璃生产线,以延伸石英砂资源与下游产品的产业链,提高整体经济效益,这可是海南几代老工业人的梦想。”这位负责人感慨。

一个市县不如一个大企业 周边市县呼唤辐射带动

省会经济圈工业正在提速前进,区域合作的呼声也渐高。

踏访省会经济圈,工业发展的艰难、困惑与生产线的繁忙一样让我们印象深刻。

产业规模小,基础薄弱,高新技术产业少,海南屯昌、定安、临高三县的工业产业发展现状很无奈,去年的成绩单也不理想,工业增加值都在10亿元以下,这个数字比不上发达地区一个中等规模的工业企业创造的产值。

6月11日下午,临高金牌经济开发区海南威隆船舶修造厂内,近10艘大船在建造,近百名工人在庞大的船体间来回穿梭忙得热火朝天。

在海南詹尼游艇项目基地,13艘游艇在赶制,数十名工人忙着给游艇上漆。

然而,热闹的场面与临高全县工业总产值的严峻形成对比。据前瞻网记者了解,今年一季度,临高全县工业总产值才5亿余元。临高工信局局长廖福华说,运行管理体制不够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创新型人才严重缺乏是制约金牌经济开发区发展的主要原因。他期待,省会经济圈能为区域间物流的畅通,人流的聚集,资金流、信息流的有效流动创造绿色通道。

一个经济圈的形成,必须要有一个中心城市的强有力带动。

海口市发改委一位相关负责人说,目前海口的辐射带动能力还不够强。海口市经济总量偏小,只有700多亿元,与国内通行的区域中心城市1000亿元的门槛还有一定的距离。2011年海口市工业增加值占全省工业增加值的25.9%,增速在全省18个市县中居第9位。产业聚集和辐射能力没有充分发挥。

对此海口市委、市政府有清醒的认识,海口在区域中加快发展、率先发展既有充足的空间,也十分迫切。海口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提出,未来5年,加快转型发展,经济总量再翻一番。加强与周边市县经济开发区的密切合作,探索建设飞地工业园区,逐步形成层次递进、产业互补、特色各异的区域园区布局新格局。

海口周边市县对区域合作更加迫切,并开始了积极行动。

海南澄迈县工信局副局长王艳琴说,澄迈成为海南四大经济体之一,离不开海口的辐射带动作用。在澄迈的“十二五”新型工业发展规划里,就充分考虑海口的产业转移。

与海口只有半小时交通的定安更显急切。海南定安县委书记韩勇表示,为了更好承接海口的企业,准备对塔岭工业园区的规划进行调整,从现在的13.7平方公里扩大到30平方公里,做好成为海口飞地工业基地的准备。

一个产业成就一个增长极 动车组转型驶上快车道

成型、下线、装框……在海口高新区狮子岭工业园区里,海南英利开足马力,加快生产电池组件。

短短两年,英利海南光伏产业基地先后完成一期200兆瓦项目和二期前200兆瓦项目建设,年内产能将达到600兆瓦。

海口美安科技新城概念性总体规划编制目前已经完成,首期可望今年8月动工。

前瞻网记者了解到,去年,海口工业总产值实现539.33亿元。随着海南红塔易地技改项目8月底实现试投产运行,椰岛保健酒易地扩建技改的完成和美安科技新城的建成,到2015年,海口工业总产值和增加值将分别突破1000亿元和275亿元,形成以高新技术和新型工业为支撑的优势产业集群。

走在洋浦800万吨炼油厂区,一台台巨大的炼油机械让人惊叹。随着小铲滩码头一期工程的开建,海南炼化60万吨聚酯原料项目的顺利进展,作为全省的工业核心,炼化、浆纸等洋浦工业在马不停蹄,向着2015年2000亿的目标迈进。

海口、洋浦工业的快马加鞭,为打造省会经济圈工业动车组,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培育工业产业集群,形成海南经济增长极奠定了良好基础。

对于海口与洋浦的合作,海口高新区管委会主任朱东海认为,加强工业合作是两地战略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除了加强工业项目对接、招商引资合作外,海口可依托洋浦油气化工、浆纸等发展上下游产业,争取洋浦更多符合环保要求的高附加值化工原料项目落户海口,增强海口工业配套能力。海口的产业也会用到油、气等化工产品,而洋浦的企业也会用到一些高新技术的产品,这样两地的企业就实现了在岛内产业链条的对接,降低成本。

洋浦经济开发区招商局负责人说,洋浦现已成为海南工业的龙头,而洋浦大多数干部的家都在海口,在这点上海口为洋浦后勤保障做了不小的贡献。他希望在海口与洋浦的合作上,不单单是两地的化工产业链衔接,还要在现代服务、文化、教育、医疗、社会保险等多方面进行合作。

拓展产业支撑 增强辐射带动力

省会经济圈在新型工业产业上怎么实现融合、怎么实现双赢?海口又怎么带动辐射周边市县?圈内专家、市县相关部门负责人说出心声。

发挥相互间优势 提高竞争力

“在经济圈中,作为一个中心城市,除了要有工业的带动、市场的带动、政策的带动,商业的吸引力外,还要能为周边生产者提供服务。随着科技进步和信息化的发展,后者甚至比前者更加重要。”海南省委党校教授唐镇乐认为,海口作为海南省会、琼北发展的龙头,应该按“资源共享、设施共建、优势互补、发展互惠”的原则,统筹海口与琼北地区周边市县的发展,依托“一横六纵”路网和“四港合一”的优势,鼎力打造琼北交通体系,逐步形成以港口带动产业发展的港口经济,形成新的经济增长极。另外,海口还必须打造更多的产业,并且要与周边地区形成紧密的产业关联,发挥相互间的优势,共同提高竞争力。

周边市县纳入整体规划 调动积极性

海南澄迈县工信局副局长王艳琴说,海口市作为省会经济圈的龙头,必须在未来的产业布局规划时,把海南文昌、定安、屯昌、澄迈等周边市县纳入整体规划发展中,加大对周边市县的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如公路网等。在产业规划布局时,如果海口没地方安置,可考虑将项目放到琼北“一小时经济圈”内的周边市县中,产生的经济效益可按比例分成,调动周边市县参与琼北经济圈建设的积极性,最终实现共融、共赢、共发展的目标。

建立统筹协调机制 一体化发展

作为省会经济圈的龙头,海口如何挑起这副担子?海口市科工信局负责人认为,首先要建立区域统筹协调机制,做好政策对接、产业培育和产业对接。其次要做好区域规划编制工作,明确区域发展目标、各市县的功能定位和分工,促进中心城市的一部分城市功能和产业扩散到周边城市,发挥周边城市的集聚功能。尤其要规划好基础设施,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建设。第三是区域内各种生产技术等标准要统一,清除阻碍经济整合的市场障碍。他表示,海口市将坚持资源优化配置、优势功能互补的原则,通过突破体制束缚、统筹规划建设、实施跨区域联合开发等方式,扩大与周边市县在各领域的合作,实现资源利益共享,风险责任共担,形成琼北都市群资源优势互补、产业分工协作一体化发展的新格局,提高产业集聚化,促进产业经济高速发展。

可行性研究报告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咨询·服务

相关阅读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