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平汉唐石刻艺术产业园已初见成效

传承篇 烁古熠今 再写华章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资料显示,富平县汉唐石刻艺术产业园的前身是富平县祥龙墨玉石雕工艺厂。位于富平县西禹高速引线北侧,占地103亩,是陕西省文化产业示范单位,渭南市2009年度重点建设前期项目,富平县2010年度重点招商引资建设工程。企业集墨玉文化传播,墨玉工艺品、艺术品、民用品研究、生产、销售为一体。项目总投资1亿元人民币,已于2010年6月开工建设。多年来,企业坚持走文化艺术与产业化结合道路,在产品结构、生产能力、营销队伍建设方面形成一定的基础,为即将进行的产业化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平台。

富平是闻名全国的“石刻之乡”,其石刻艺术几千年辉煌史堪称中华文明发展史之绝唱。目前富平县内共有石刻企业300余家,从业人员5000多人,但原始的、简单的世袭其业,祖辈相传,家庭作坊式生产经营现象依然存在,从业人员综合素质、能力较低、营销理念不够先进、队伍尚不健全,产品缺乏市场占有率及竞争能力。有产品的难出精品,有特点的形成不了特色,有招牌的叫不响名牌,缺乏龙头企业带头、示范作用,更缺乏企业发展所需的大思路、大气魄、大手笔,从而制约了这一优势产业跨越式发展,这也正是县域文化产业发展的瓶颈所在。如何探索出一条使文化产业焕发蓬勃生机,又具有鲜明文化特色的发展之路,就成了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共同课题。富平汉唐石刻艺术产业园的发展理念及经营模式透析出的县域文化发展的规律、方向,对当今富平乃至全省县域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和启示作用。

坚定走文化艺术道路

一、构建艺术家村落,即石刻艺术创作中心。设立十多位国家与省级艺术大师个人创作区域;设立墨玉工艺品、艺术品的研发设计中心。在已成立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协会陕西省文化艺术委员会富平分会、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文化艺术学院研究生教学基地等基础上,继续依托省内大专院校资源优势,设立西安美院学生实习及创作基地,陕西省工艺美术馆富平分馆,省、市书协富平创作活动基地,西安雕塑院富平协作中心等,使富平墨玉石刻还原、回归并升华到具有深刻艺术内涵的历史场景中去。进而不断提高富平的城市文化品位,汉唐艺术园在业界的学术地位及其社会影响力。

二、碑林石刻艺术长廊。陕西是中国历史与文化之“根”,是中国传统历史文化的“芯片”,也是内存极其丰富的“硬盘”。历史上周、秦、汉、唐盛世都曾在这里建都,有着丰厚的文化积淀。产业园在充分挖掘整理其留存艺术精典的同时,构建“历代名家名帖石刻艺术长廊”、“历代名家名碑石刻艺术长廊”、“现代书法名家石刻艺术长廊”以及“富平历代名人石刻艺术长廊”。特别是富平历代名人石刻艺术长廊部分,将县内青史留名的王翦、王贲、梁悦、张紞、杨爵、孙丕扬、李因笃、张青云、焦子静、胡景翼、习仲勋等先贤的历史功绩、作品遗留和后人的赞美词句用石刻加以表现。既有先辈们横刀跃马、开疆拓土、抗击侵略、叱咤风云的英雄传奇,也有革命战争、烽火连天、安邦定国、改革开放的波澜画卷,适时举办相关大型主题活动,链接省、市、全国知名媒体,形成强大宣传阵容,着力提升富平的知名度与美誉度,全力打造省级文化亮点。

三、汉唐石刻艺术博物馆群。收集保存世界各国石刻工艺资料、图片、报刊等,抢救濒临失传的石刻艺术门类,与全国同行进行学术交流、技术合作。出版石刻艺术研究期刊,定期进行石刻艺术巡展。坚持“搜集、整理、收藏、复制、传承、保护、研究、交流、推广”十八字办园宗旨,建成省级石刻艺术宝库。

产业化是文化艺术发展的必由之路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了解,文化是人类社会活动的普通现象,它蕴含着丰富的商机和极其巨大的市场潜力。进一步弘扬民族文化、优秀文化、主流文化是企业家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我们必须用文化来创造财富,而财富又可促进、提升文化的发展。汉唐艺术产业园所构建艺术家村落、碑林石刻艺术长廊、石刻艺术博物馆群等需投资近二千万元,短期内虽不能给企业带来几多直接的经济效益,但它却对县域经济的促进与繁荣以及富平的发展都是至关重要的,从而给企业带来的间接的经济效益也将是非常显著的,实践必将证明:产业化是文化艺术发展的必由之路。我省的西安曲江新区,在2002年就树立了“文化立区,旅游兴区”的核心理念。是首批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区。目前已形成了独特的“文化+生态+旅游+城市”的“曲江模式”,率先扛起了中国文化产业的大旗。我们在学习、研讨其发展历程的过程中,结合企业实践和石刻艺术产业特点,明确了“双向发展”的核心理念,即一个触角伸向高端艺术领域,一个触角伸向广泛的民用品市场。依靠富平优质的墨玉资源、“石刻之乡”优秀人才资源,注重学习、吸收、掌握、运用沿海及兄弟省市先进的设计理念、制作工艺、管理艺术、营销手段,把握市场需求,实现文化艺术延伸产品的工业化、规模化、集群化经营。产业园建成后,每年拟实现产值4200—5800万元,目标利税为2300—3600万元,可安置解决本地用工430余名,同时发挥产业带动作用,使当地的石料开采、包装、运输等相关行业实现较大发展,具有较高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文化艺术与产业化如同车之双辐,鸟之两翼,缺一不可。只有高举地域文化、特色文化的大旗,做好“工业反哺文化”,用“左手挣的钱去养右手的艺术”,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文化搭台,经济唱戏”。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了解,陕西是文化大省,各市县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艺术行业,也都在为这些行业的兴盛发展做着卓有成效的工作。富平的文化艺术结合自身特色及发展要求,定位以“文化+特色旅游+品位城市”为模式,选准主流文化,选准龙头产业,以文化为导向,以产业化为手段,以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最大化为终极目标,不断繁荣和壮大县域经济。富平县发展模式取得的成就在该省得到推广,为更多的地方经济发展提供智力支撑。

可行性研究报告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咨询·服务

相关阅读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