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北新区全面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日前,前瞻产业研究院在辽宁沈阳沈北新区航空产业园了解到,生产车间的主体框架已经建成,园区道路正在抓紧铺设。“作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头戏,沈北航空新城产业发展总体规划已编制完毕,今年将全面启动实施。沈北航空新城将重点发展以军用飞机、通用飞机零部件、大部件制造及整机装配为主的航空产业。”沈北新区区长李鹏宇兴奋地说。

沈北新区要实现科学发展,必须创新发展模式,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现代产业体系,是沈北新区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谋划和推动新一轮大发展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重大课题。它对于沈北新区破解科学发展难题,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升级,建设沈阳经济区充满活力的“中心城市新都心、新兴产业集聚区、生态田园新都市”具有重要意义。“现代产业体系以当代高新技术为依托,信息化与工业化、服务业与工业相融合,集高技术、高增长、高带动、高附加值、高支撑为一体,具有显著的创新性、开放性、协调性、适应性和可持续性。只有加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沈北新区才能抢占先机,实现"沈北制造"向"沈北创造"的转变,实现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可持续发展,并最终实现科学发展。”李鹏宇表示,未来五年,沈北新区将坚持以“两化融合”为手段,以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为突破口,加快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构建以新型工业化为主导的现代产业体系,全面激发新区产业发展活力。

总体目标:围绕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和优化空间布局,以农产品深加工及生物制药、光电信息和先进制造、文化创意产业、商贸旅游服务业四大主导产业为先导,创新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农业发展的体制机制,促进两化融合、产业集聚和布局优化,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和经济效益,构建技术先进、附加值高、节能环保、吸纳就业能力强、富有竞争力的新型产业体系。

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到2015年,力争实现服务业增加值400亿,占GDP比重达40%以上;工业增加值600亿,占GDP比重达57%以上,形成以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的新型产业结构。

加快推动重点产业园区建设,到2015年,力争初步建成农产品精深加工及生物制药、光电信息及先进制造、手机(通讯设备)三大千亿产业集群。

加快现有工业的转型升级,培育、扶持优势龙头企业,到2015年建成百亿产值企业10家以上,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35%以上。

加快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依托“大学城”校域合作平台,建立产、学、研一体的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到2015年,全社会科技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不低于3%,新增国家级、省级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25家以上。

加大节能减排力度,推广清洁生产技术,遏制“三废”污染物违规排放,提高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循环利用水平。到2015年,区域内地表水水质达类水体标准;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达到国家总量降低标准。

2012年重点在六个方面实现新突破:

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按照“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少、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充分发挥”的要求,把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现代产业体系的首要任务。依托现有产业基础和区位优势,制定和完善《沈北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科学规划发展布局。加快推进手机、光电信息、通用航空智能家电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农产品深加工及生物制药产业园建设,构建以手机(移动通信)、光电产品制造、通用航空、智能家电、新能源、生物工程为重点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强化政府引导,整合资金、土地、人才和基础设施等生产要素配置,制定税收、土地、融资等扶持政策,培育信息、技术、人才、物流等公共服务平台,创新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机制,把沈北新区建设成为具有“创新型、复合型、生长型、生态化”特色的新型工业化产业集聚区,并积极争创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区。

全力推进“两化融合”工作。以禾丰牧业、华铁散热器、格微软件等骨干企业及科技创新型企业为信息化重点示范企业,促进信息技术在研发设计、生产过程、经营管理、营销流通等各个环节的应用,推动农产品精深加工及生物制药、光电信息及先进制造产业集群内重点企业运用信息技术提高产品设计和开发的能力;进一步加强公共服务、技术研发和人才引进等平台建设,全面启动重点企业示范和项目升级工作,实现信息化与工业化在技术研发、产品制造、业务流程和产业发展等方面的深度融合。

全力推进现代服务业集聚发展。全面推进“沈北文化科技服务业集聚区”建设,加快总部经济、现代物流、金融服务、科技服务、创意产业、信息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争创“发展总部经济”国家级现代服务业试点,力争将沈北软件园、沈北物流园培育成为沈阳市首批服务业示范集聚区;着力引进高端、现代体验式旅游产业、特色温泉经济、生态休闲产业、特色餐饮文化等现代服务业龙头项目,积极推进东北总部基地、雨润农产品物流、永盛温泉、彩食坊国际美食街等重点服务业项目的开工建设,全面提升沈北新区服务业发展的整体水平,打造现代城市的新都心。

创新现代农业发展模式。探索工业反哺农业,现代服务业带动传统农业转型升级的现代农业发展机制。大力引进培育生态高效农业、设施农业和休闲观光农业项目,继续扩大绿色粮食生产、精品蔬菜花卉、生态林果等现代农业基地建设规模,全力推进沈康现代农业示范带建设,打造沈北农产品“绿色、生态”品牌,积极创建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生态田园新都市。

创新项目引进、建设和管理机制。严格项目准入机制,制定《沈北新区产业发展目录》和《沈北新区产业园区建设控详规划》,强化产业发展规划的引导和约束;完善项目异地选址和利益共享机制,建立投资回报率、税收、产业带动、环境影响等项目评价综合指标体系;加强主导产业项目和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的包装和策划,实施科学化、专业化招商。

创新企业发展的服务机制。强化政策引导,鼓励企业实施增资扩产、技术改造,提高企业发展质量;鼓励企业实施品牌战略、开拓国内外市场、兼并重组、海外并购,促进企业做大做强。设立产业投资基金、创业投资基金和中小企业发展基金;大力发展完善“上市服务、融资担保、创业投资、信用促进”四个金融服务平台,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搭建企业服务网络平台,继续深化推进区级领导包保和“双进双解”工作,建立“直通车”领导现场接待办公工作机制, 打造“金牌服务”,全面加强软环境建设,推动当地经济快速增长。

可行性研究报告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咨询·服务

相关阅读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