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桃彭场镇探秘 小镇竟成全球无纺布产业龙头

政府要当“穿针引线”的能手

市场经济中,有人主张政府“无为”,一切让市场说了算;有人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政府应该强势介入,引导市场;更多的人则主张政府尊重市场,因势利导。

仙桃市委书记冯云乔显然属于后者。“河有源头水才清。企业乘势而上需要政府持续给力;企业爬坡过坎更需要我们添柴加薪。我们不能硬来,但在确定大目标大方向后,就要坚定不移地去努力帮助、引导企业往前走。”

“区域经济,政府不在关键时期予以引导,有的可能就会衰落。”回顾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彭场的无纺产业发展,胡先平感慨,这几年,可以用“花尽心思、步步艰辛”来形容。

“大家都看到了问题,但是劝他们升级改造,却鲜有人动。”市经信委主任张体强说,“钱是老板们自己的,不可能政府希望他怎么投他就怎么投。多数老板更愿意把资金投到钱来得更快更多的房地产典当行上去。”

如果不及时调整,再过两年,彭场无纺布产业规模可能萎缩!2011年,仙桃市委、市政府调整了思路,实行引“狼”战略,把眼睛投向省外。

“那段时间,我们‘上蹿下跳’。”周保平形容。他说的“上”是指中国纺织业协会,“下”是说各个企业。

“恒天嘉华”便是“上蹿下跳”的结晶。

“恒天是中国纺织业协会推荐来仙桃的。摸清恒天意向后,我们把本地企业排了队,经分析,认为老付和邓连华可能性很大。”周保平回忆,“老付是头羊,无需多说。对邓连华,我多叮嘱了几句,叫他备好资料、积极互动。邓连华是大学学历,脑子活,有升级的想法,正需要借力。最终他抓住了机会。”

吸取多数老板“危而不改”的教训,仙桃决定从2013年开始,由政府出钱组织各种活动开拓大家的眼界。

“对比了很多办法,讲课、参观、请进来、走出去……发现还是实地参观最有效,虽然最花钱。”周保平介绍,“苦口婆心讲形势多少遍,不如组织大家到广东、浙江的同类企业参观一次。回来以后,不见得马上改,但知道了无纺布原来还可以这样做,开拓了思路。彭场的老板们有实力、懂路数,一旦想通了要改,快得很。”

至于帮助融资、留抢劳动力、培训工人、协调供电、协调用地、引进人才,对于仙桃市委、市政府来说,都是常规动作。“无纺布是仙桃的支柱产业之一。在转型关键期,我们一定要抓紧平台建设,加快引导推动无纺布产业产品、技术、区域、组织等四方面的调整,着力解决无纺布产业技术含量不高、创新和市场体系不完善等问题,在国际国内市场开拓、技术研发、电子商务等方面加大投入,全力支持无纺布产业做大做强,力争到2015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过300亿元。”冯云乔提出。“我们根据调查,遴选出眼下发展最紧迫的两个平台。”周保平介绍,“一是建设无纺布织造展示交易中心,二是无纺布国际高峰论坛。”“两个都是仙桃无纺提档升级的有效手段,办起来都不容易,我们只有砥砺前行。”胡先平给大家,也给自己鼓劲。

二代生力军茁壮成长

“二代不愿意接班”曾搅得温州老板们心烦意乱。有意思的是,经历了父辈的艰苦创业,新一代仙桃无纺布人对该产业都信心满满,陆续接班。

1976年出生的付玮峰是仙桃富实公司董事长、总经理付元早之子,同时也是富士达公司的总经理。与父亲相比,付玮峰的心更“野”,胆量更大。他在武汉建立东方远景国际贸易公司,并在美、英等国注册,获得了CED、FDA、PVPE等国际市场准入证。

无独有偶。2006年,机电专业毕业的刘菁回到家乡彭场,和父亲联手创办湖北羽林防护用品公司。2010年起,刘菁正式接手羽林,让企业迅速成为国内最大纸口罩企业,产量占到全国50%,出口量占到全国同类产品40%。

如今,新发、宏祥、康城等无纺布二代经营者正在成长。他们中,绝大多数学计算机、外贸、财会、设备检修等,且有海外留学背景。他们的回归加盟,已成为仙桃无纺下一轮浪潮的生力军,也是仙桃市委、市政府让无纺名城越做越大的信心源之一。

可行性研究报告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咨询·服务

相关阅读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