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皇岛配合北京打造配套产业集群 打造北京滨海卫星城
面对京津冀一体化冲击波,河北著名海滨城市秦皇岛如何发挥自身优势,争取重大战略机遇期的最大发展红利?13日,秦皇岛市长商黎光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该市将全力推进与京津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产业发展对接协作、生态环境共建共享、资源要素双向流动,加快打造北京富有滨海特色的卫星城。
“赶早集”先声夺人 “八盯紧”进入收获期
今年2月26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听取京津冀协同发展工作汇报时强调,努力实现京津冀一体化发展,自觉打破自家“一亩三分地”的思维定式,抱成团朝着顶层设计的目标一起做。随后,李克强总理作任职以来首份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加强环渤海及京津冀地区经济协作。“京津冀一体化”、“京津冀协同发展”、“首都圈”旋即成为网络大热词。
3月26日,河北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意见》,再次为“京津冀一体化”推波助澜。意见明确,这个省将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以建设京津冀城市群为载体,充分发挥保定和廊坊首都功能疏解及首都核心区生态建设的服务作用,进一步强化石家庄、唐山在京津冀区域中的两翼辐射带动功能。同时,“充分发挥张家口、承德的生态优势和秦皇岛的滨海资源优势,打造服务首都的特色功能城市”。
实际上,素有“避暑胜地”之称的秦皇岛与京津联系千丝万缕,也从未停止过“对接京津”的脚步。2013年5月13日,在中共秦皇岛市第十一届委员会第五次全体(扩大)会议上,秦皇岛市委书记田向利提出,打好对接京津牌,打造区域合作的新高地。今年3月21日,田向利又在市委常委会上指出,全市各级各部门特别是市级四大班子都要肩负起承接首都功能疏解和产业转移的任务,力争在这一重大战略机遇中为秦皇岛发展争取最大红利。
一年前的会议上,田向利就提出要以京津为坐标系,在首都经济圈中找准产业分工,把产业发展、结构调整放到首都经济圈中来考量。同时树立合作理念,跳出行政区划的框框,善借京津之势,聚集高端要素。她还提出做到“八个盯紧”:盯紧京津智力、资金和人才,主动承接京津知识、技术溢出和产业转移;盯紧国家部委,积极跑办争取项目,争取更大政策资金支持;盯紧京津央企,围绕产业链下延搞好关联企业引进,打造配套产业集群;盯紧京津跨国公司和知名民企,争取来秦发展第二总部;盯紧京津高新技术,搭建科技合作平台,“无中生有”培育发展新兴产业,“有中生新”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盯紧京津市场,开拓优质农产品产销对接,大力发展农产品、畜产品和蔬菜加工;盯紧京津游客,大力发展高端旅游、养老休闲、康体健身等旅游产业,与京津形成客源互补、市场连片的大旅游格局;盯紧京津文化市场,引进京津先进的文化理念和管理经验,提升秦皇岛文化建设品位。
商黎光告诉记者,一年以来,市委、市政府充分发挥秦皇岛区位、环境、生态、暑期、产业等比较优势,明确将打好“对接京津牌”作为实现秦皇岛率先开放、赶超发展的重中之重,坚持服务京津与对接京津同步推开、互促互进。在“八个盯紧”中,田向利曾率队多次拜访国家部委、北京市政府以及驻京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和企业,市四大班子领导、市直有关部门、各县区积极对接、寻求合作,做了大量深入细致的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截至目前,秦皇岛市已与北京海淀区建立了合作共享机制,中关村海淀园全国首家分园将于下月在该市挂牌,千方科技等一批项目将同步入驻;与清华大学、北京化工大学等7家院校建立了科技合作关系,北京大学等4所高校将在该市设立研究机构,10名院士被聘为市政府特约咨询,秦皇岛开发区成为中科院技术创新成果的重要转化基地;与50多家驻京央企、知名民企、外企深入对接,中国建材新型房屋、神州数码等一批重大项目取得积极进展。
依托八大优势 秦皇岛将建京津“八大特色承接区”
商黎光表示,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战略思想,对于地处环京津、环渤海前沿的秦皇岛来说,是一个最大、最现实、最不能错失的历史性发展机遇。为此,该市提出了“四个结合”,即:服务京津与发展自己相结合、错位发展与功能互补相结合、整体谋划与重点突破相结合、改革开放和制度创新相结合的原则,努力把握大势、抢抓机遇、乘势作为。
目前,秦皇岛市根据河北省京津冀协同发展工作会精神,制定出台了加强对接京津工作《实施意见》,并成立了由市四大班子领导负责的13个推进机构。该市明确,将按照河北省委、省政府对秦皇岛“培育发展特色功能城市”的要求,充分发挥自身的比较优势,以调整城市功能布局为载体,以承接首都功能疏解和产业转移为重点,以创新体制机制为保障,加快打造北京富有滨海特色的卫星城。
据商黎光透露,在具体工作中,该市将依托八大优势,建设京津八大特色承接区:
一是打造首都行政功能疏解承接地。依托北戴河暑期服务以及休疗院所众多的优势,在北戴河区规划建设14平方公里行政功能承载区,在北戴河新区规划建设30平方公里的首都功能承载区和35平方公里生活配套服务区,承接医疗、教育、文化、体育、公共服务等功能转移,形成首都医疗文化旅游教育体育资源转移基地、首都行政办公特别功能区。
二是打造京津冀地区健康养老的后花园。依托秦皇岛生态良好、环境优美的优势,在北戴河新区专门规划20平方公里的健康养老产业片区用地,大力吸引国内外知名养老、康体、医疗机构设立分支机构,发展养老和健康产业,打造“健康秦皇岛”知名品牌。
三是打造北京高新技术成果转移示范区。依托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优势,大力推进中关村海淀园秦皇岛分园、北京大学科技产业园、中科院创新成果转化基地,以及省级节能环保产业园、秦皇岛数据产业基地、区域技术成果交易服务中心建设,努力在新一代信息网络、新能源与节能环保、新材料、生物医药等领域实现突破。
四是打造京津冀高端商务“滨海客厅”。依托省委、省政府将西港搬迁列为“1号工程”的优势,对包括西港区及周边老城区在内的12平方公里范围进行改造提升,建成集高端旅游、商贸金融、商务会展、总部经济等多功能于一体、国际一流的滨海新城区,积极承接京津冀地区金融机构、企业总部、咨询机构等功能转移。
五是打造北京通达海外的出海口。依托与北京加速形成“一小时经济圈”的优势,以西港搬迁改造为契机,利用东港区以东1.7公里岸线,建设大型化、专业化的杂货和集装箱码头,谋划建设自贸区、综合保税区等功能区,打造“新丝绸之路”重要出海口,努力成为北京临港物流基地。同时,积极推进京唐秦客运专线、京秦二通道、承秦铁路等跨区域重大项目前期工作,进一步拉近与京津两市的时空距离。
六是打造京津副食品生产供应地。依托秦皇岛绿色农产品优势,全方位开展优质农产品产销对接活动,深化落实与北京商务委签订的蔬菜供应合作协议,并发挥总投资18亿元的正大食品加工项目作用,建设京津“菜篮子”和餐厨基地。
七是打造京津冀协同发展改革的试验田。依托秦皇岛列为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旅游综合改革、创新型城市、智慧城市、低碳城市等国家级改革试点优势,努力在资源共享、制度对接、待遇互认、要素趋同、流转顺畅等方面大胆创新、先试先行,逐步建立健全与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体制机制,努力打造京津冀地区的政策洼地、改革高地和发展重地。
八是打造京津人才服务的新高地。依托秦皇岛高校、科研院所及高新技术企业密集优势,抓好“院士之家”、“人才家园”、“院士专家服务中心”建设,积极为京津冀地区高端人才提供优质服务。
商黎光表示,特别是在住房、医疗以及子女教育、就业等方面,将加大创新力度,既积极吸引高层次教育、卫生、文化等行业创新创业人才把家安在秦皇岛,也着力提升秦皇岛聚集优秀人才和专业技能人才的能力,争取成为京津冀地区的“人才高地”。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咨询·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