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建闽南、闽东两大渔业加工产业集群

福建省水产品加工业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实施品牌战略,扩大水产品出口,做大做强水产品加工业。现在,全省拥有水产品加工企业1094家,规模以上加工企业393家,产值亿元以上企业达100多家。初步建立闽南、闽东两大渔业加工产业集群。福清龙田、东山经济开发区,宁德霞浦台湾水产品集散中心被评为首批现代渔业水产品加工园区。发展了东山、福清等年加工产值在10亿元以上的水产加工重点县10个,形成了宁德大黄鱼、连江藻类、福清对虾、长乐鳗鱼、晋江紫菜、漳州石斑鱼、东山海捕鱼等具有区域优势、产业效益高的水产品特色产业,水产品加工业正成为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增长点。

在水产品品牌建设方面更是风生水起。截至目前,全省水产行业共有中国驰名商标17件,国家注册地理标志商标24个,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5个。省级名牌产品88个,省著名商标135个。连江县被评为鲍鱼之乡,霞浦县被评为海带、紫菜之乡,蕉城区被评为大黄鱼之乡,福州市被评为中国鱼丸之都、中国鳗鲡之都、中国金鱼之都,莆田市被评为花蛤之乡。

行业的发展离不开宽松优惠的政策。2012年,省政府出台了《支持和促进海洋经济发展九条措施》,明确提出海洋特色品牌,对获得省级以上名牌产品、著名商标奖励30万~100万元;对在省级以上媒体作品牌宣传的予以经费补助;对在境内外资本市场成功上市的奖励100万元等。2013年,省政府继续出台《促进海洋渔业持续健康发展十二条措施》,明确提出培育壮大海洋渔业龙头企业。此外,省财政从2008年以来,每年安排发展现代渔业加工项目资金1000万元以上,用于扶持水产加工企业发展精深加工,截至目前,已累计支持项目130个,补助经费10482.5万元。

随着海西发展战略的提升,福建省《关于进一步支持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意见》、省委《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的实施意见》和省国家税务局《关于抓住机遇主动作为进一步支持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通知》等政策相继出台,为闽台水产品加工合作创造宽松的贸易环境,出口台湾市场份额从2008年的8.68%上升到2011年15.21%。

近年来,福建省水产加工企业不断加大投入,加快技术改造升级、优化产品结构,提高产品科技含量,积极争取上市融资,不断做大做强水产加工企业。

福建省东山县海魁水产集团有限公司投资5亿元,建成建筑面积13万平方米的东山县东海岸保税仓储物流中心,每年新增水产品加工配送服务能力达15万吨,产值10亿元,利税3000万元。盈丰食品股份有限公司投资11.25亿元建设年产4万吨现代化水产加工厂,可新增产值50亿元,吸纳劳动力5000人。据不完全统计,2008年以来,福建省水产加工企业先后投入近300亿元用于扩大加工产能、技术改造、精深加工等,新增加工产量90万吨,新增产值180亿元,直接解决劳动力7.2万多人。

对于科技的重视更大大增强水产品企业的竞争力。福建三都澳、福建申石蓝等企业与科研院校联合开展技术研发,完成了《大黄鱼保活运输及微冻保鲜技术研究》、《紫菜产业化配套关键技术研究与开发》等一批福建省区域科技重大项目。福建安井食品股份有限公司投资2802万元建成研发技术中心。

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厅做好服务、引导工作。通过强强联合、兼并重组、高位嫁接、组建战略联盟等途径,促进增长方式的转变,扶持企业发展壮大,实现跨越发展。抓研发,提升企业创新水平。鼓励有条件的龙头企业组建研发中心,或与高校、科研院所联合建立研发机构,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打品牌,实施品牌带动战略。重点打造好福建十大渔业品牌;鼓励企业争创省部级名牌产品,提高自主品牌在出口水产品中的比重。促合作,实现闽台渔业优势互补。继续鼓励台资投向福建省水产品加工业,加快东山海峡两岸水产品加工集散基地等平台建设。继续引进台湾水产精深加工设备与技术,与台湾水产加工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共同开发高附加值产品,提高加工转化率。

可行性研究报告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咨询·服务

相关阅读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