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稳居辽宁省产业集群数量第一宝座

 据前瞻网了解,大连在近年来高度重视了工业产业集群的培育和发展,并将其作为了推进产业机构调整和发展方式的转变,截止目前该市的省级重点产业集群已经达到了19个之多,在规模上面已经位居全省第一的位置。

数量规模位于全省之首

一段时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积极倡导下,全市各有关方面在发展区域经济、开发产业园区、推进城市化的过程中,围绕培育、发展、壮大产业集群做了大量有益的探索和卓有成效的工作,使全市聚集起一批有内容、有规模、有质量的工业产业集群,产业集群的数量和规模在全省居于首位。

据统计,目前,我市共有19个省级重点产业集群,数量上全省排名第一,2012年合计实现销售收入6174亿元,总体规模也在全省居于首位。19个省级重点产业集群中,高新区软件集群销售收入超过1000亿元,金州新区装备、大孤山石化、金州新区电子等3个集群销售收入超过500亿元,瓦房店轴承、大连湾临海装备、庄河农产品深加工、庄河机床、普兰店服装等5个集群销售收入超过300亿元,超500亿、300亿产业集群数量均在全省名列第一。

高端化、品牌化成效突出

不仅数量、规模上领先,我市产业集群的高端化和品牌化成效也非常突出,走在全省的最前列。

据了解,大连湾临海装备、金州新区电子、高新区软件、瓦房店轴承四个集群先后被确定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在“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的数量上,我市在全省居于首位;瓦房店因轴承产业发达被授予“中国轴承之都”,同时也因家纺流苏产业被授予“中国家纺流苏名城”;庄河因家具产业成为“中国实木家具产业基地”,普兰店因服装产业成为“中国西装名城”。至此,我市的“国字号”集群达到全省最多。

集群推动全市经济平稳增长

规模大、质量优的产业集群,已经成为推动全市经济平稳增长的最有力因素。

据统计,2012年,全市省级重点产业集群销售收入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销售收入比重达到64%;销售收入增速达到22.3%,高于全市GDP增速12个百分点,高于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速7个百分点;新注册、新开工、新投产项目数分别比上年增加246、85、99个,有力支撑了全市经济增长。今年前5个月,省级重点产业集群合计实现销售收入2920亿元,同比增长22.2%,多数产业集群继续呈现高增长态势,普湾新区电力设备器材、大连湾临海装备、金州新区生物医药、旅顺船舶及配套、大孤山石化、金州新区装备分别增长145.3%、51.4%、41.3%、32.4%、31.5%和30.9%。产业集群建设还有力拉动了现代服务业发展,2012年,全市省级重点产业集群生产性服务业累计实现销售收入1314亿元,同比增长56.4%。

用创新优化集群

在产业集群的数量和规模上,我市已经取得了突出成就。而今后,我市将通过创新驱动、大项目牵引、平台完善等措施,进一步优化产业集群的质量和效益。

集群建设向创新驱动转变

市经信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说,我市的国际化环境和人才环境在全省乃至东北地区独占鳌头,打造以技术创新为核心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应当成为我市的特色和优势。

我市将不断提升新兴产业集群的比重,力争到“十二五”期末,新兴产业集群销售收入占全市产业集群销售收入的比重达到40%以上;深入研究、探寻发挥英特尔等项目示范效应的有效方法,坚决在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建设上取得实质性突破;发挥我市在工业、软件方面的产业基础,结合推进两化融合,在金州新区打造工业软件集群,在生态科技创新城打造工业设计研发产业集群,全市几个以装备制造为主导产业的集群要着重向智能装备制造转型;要紧紧抓住融科储能、兴科碳纤维等新兴产业项目的带动作用,在普湾新区打造三十里堡新能源装备集群,在花园口做优新材料产业集群。

发挥大项目牵引作用

大项目牵动已经成为产业集群建设的一条基本经验,对于我市来说,抓产业集群建设尤其不能仅仅堆砌小项目,必须坚持高起点、高层次,以集聚大项目、高端项目为主要手段。

目前,全市部分产业集群还缺乏大项目的有力支撑,应当进一步创新招商理念,加大招商力度,尽快取得突破。对于已经引入的重点项目,如恒力石化二期、德豪光电二期、东风日产、华晨特种车、一重石化装备基地等,要开辟“绿色通道”,在要素供给、行政审批、基础设施配套等方面尽最大可能减少环节、缩短流程,推动项目早日投产。

完善产业链条和配套环境建设

做长产业链条是培育产业集群的核心内涵,应当围绕集群主导产业,不断完善其上下游产业链,一方面形成为主导产业配套的原材料、零部件产业群,另一方面,将研发设计、检验检测、信息服务、金融服务、第三方物流、供应链管理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务外部化,形成生产性服务业配套体系。以往我市许多产业的发展常常受制于产业链条和配套环境的不健全,造成原材料、零部件采购以及各类服务成本高,对产业扩张和新企业引进形成很大制约,今后将着力解决这一问题。

通过平台实现共享

建设公共服务平台,实现资源共享,是产业集群建设的重要优势。

目前,全省已经建立各类公共服务平台296个,与一批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建立了共建关系,法库陶瓷产业集群拥有十二个公共服务平台,组建了院士专家工作站。相比之下,我市公共服务平台的数量和功能还有待于扩大和提升,与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合作也需要全面推进。下一阶段,全市将加大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力度,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情况将成为产业集群工作考核的重要指标,产业集群扶持资金也要向平台建设倾斜。要推广普湾新区松木岛化工产业集群、长兴岛石油化工产业集群与大连理工大学、大连化物所合作以及大连高新区软件集群与众多院校共建人才培训平台等成功经验,推动全市各个产业集群与高校、科研院所建立合作关系。

高新区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产业集群突破千亿大关

2012年,高新区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产业集群销售收入突破千亿大关,成为我市产群“明星中的巨星”。

目前,高新区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产业集群发展呈现着4大特点:一是经济运行态势良好,据统计,一季度高新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71.3亿元,可比增长10.3%,1-5月份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38.18亿元,同比增长43.1%;二是新兴产业特色鲜明,网络产业持续高速发展,博涛多媒体“移动式球幕飞行影院”被列入科技部2013年重点科技支撑项目,国内著名游戏公司人人游戏和日本第一大手机运营平台公司DENA同时入驻,手机游戏、网页游戏多元化发展,推动动漫游戏产业上半年收入将达到42.8亿元,同比增长48.5%;三是产业高端化发展趋势明显,船舶软件(贝斯特电子、陆海科技、海大航科等)、汽车导航(楼兰科技、启明海通等)、海洋智能牧场(大连华信)等一批软件产品快速推向市场,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快速向嵌入式软件、系统集成、行业解决方案高端服务挺进;四是创新创业服务愈加完善,启动了轻游戏运营公共平台、华信软件和服务外包云平台、数据中心、生物医药创新平台建设,年内还将建设物联网运营平台,建成后高新区公共服务平台数量将达到15个。

金州新区电子信息产业集群重点发展芯片等产业

随着英特尔的落户,金州新区的电子信息产业不但在大连,在中国乃至全球都备受瞩目。

据了解,金州新区电子信息产业集群目前已形成以半导体晶圆、LED芯片及外延片、电子元器件、工业电子、办公设备与家电、通讯与电子设备、工业控制软件等为核心产品门类,现有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企业471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达109家。国际知名的英特尔芯片项目已于2010年10月正式投产,环宇阳光集团研制的高性能宽带信息网建设、高可信网络运营管理平台和高性能汇聚路由器等成套技术设备成为新一代新技术的亮点。2012年,金州新区电子信息产业实现销售收入592亿元,同比增长12.2%。未来,该集群将培育1家超百亿企业,引进1-3家掌握核心技术、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到2015年末,形成以英特尔芯片为核心、相关配套企业为主体的产业集群,将其建设成为大连市“十二五”期间千亿级产业集群之一,并努力将其打造为国际一流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据介绍,今后芯片制造及芯片封装测试等集成电路产业、数字视听产业、下一代互联网与广播电视网络设备产业、半导体设备与材料产业、物联网产业、新型电子元器件及新材料产业将成为发展重点。

瓦房店轴承产业集群建设“轴承之都”

瓦房店是中国轴承工业的发祥地和摇篮,2007年被授予全国唯一的“轴承之都”,2012年、2013年分别被评为我省和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按照中央、省、市的要求和部署,瓦房店把轴承产业集群建设作为立市之本,2012年,轴承产业集群实现营业收入508亿元,轴承营业收入占全国的24.1%,成为国内最大的轴承产业集群。今年预计实现营业收入685亿元,增长35%。到十二五期末,力争达到1500亿元,年均递增44%,全力向2000亿元目标迈进。

瓦房店轴承产业集群的发展,可以说突出了规划引领,该市聘请中国轴承协会和中机十院,高水平编制了全国唯一的《轴承产业发展规划》,确立了建设辽宁唯一、中国最大、世界知名的轴承产业研发和制造基地的目标并全力向世界轴承之都迈进。此外,集群不断完善空间布局,目前六大轴承工业园区共入驻企业493家,占全瓦房店市轴承及配套企业总数的82%。创新是产业发展的生命力所在,集群现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和产品检测试验中心1家,省级技术中心1家,大连市级技术中心7家,目前,瓦轴集团“国家大型轴承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正加紧推进,联合风电已与美国一家公司签订了海外并购意向合同,瓦轴集团的两个海外并购项目也正在洽谈。在研发设计平台方面,集群依托现有国家级和省级企业技术中心,为中小企业提供产品研发和技术支持,与有关高校进行了对接,争取成立分校或设立轴承设计制造专业,推进轴承电子交易中心建设,力争实现轴承现货交易与远期交易有机结合。

庄河市机床产业集群成为“大连装备新星”

近几年,庄河的机床装备产业发展迅速,集群企业已达2473户,2012年实现销售收入370亿元。

据了解,目前庄河市机床产业集群企业可生产各式立车、大型落地镗、滚齿机、车铣加工中心等大型整机设备。涌现出了卓远重工、黄海铝加工、金河铸造、名兴工业等十余户年销售收入超亿元企业和二十余户超5000万元企业。根据庄河产业基础和比较优势,围绕区域经济和主导产业,今后产业机群将重点发展新能源发电装备、汽车及零部件、船舶及零部件、海洋工程装备、机床工具、电工电器、基础部件等,提高生产的智能化、柔性化、自动化水平,培育优势品牌,实现传统装备制造业向现代装备制造业转型,形成门类齐全、技术先进、竞争力强的先进装备制造业体系。在庄河新兴产业区的核心区,形成以高档数控机床为主的先进装备制造区,巩固和提高通用类数控机床、成套橡胶设备、数控木工机械设备的生产,提倡开发和生产精密机床、大型铣镗加工中心、多轴联动加工中心,完善为此配套的机械加工、电子、软件、辅助材料的生产,导入国内外知名企业或有核心技术、关键技术的生产企业,入园设立先进机械设备总装厂、科研所,在关键零部件、操控系统、总成技术上填补装备制造业中的缺位,使庄河装备制造业步入国内先进地位。

普兰店市服装产业集群打造“西装名城”

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30余年发展历程的普兰店市服装产业,形成了以大杨、帕克岚德等龙头企业为牵动的服装产业集群,成为全国著名的服装加工基地,并获得“中国西装名城”美誉。

普兰店市服装产业集群主要以加工生产西服套装、羽绒服、时装、儿童服装为主。目前,集群企业已达到600多家,其中规上企业166家,从业人员40728人。2012年实现销售收入303亿元,形成利润7.4亿元,上缴税金12.3亿元。今年上半年销售收入完成150亿元左右。

我市的服装产业起步于上世纪70年代末期,从布匹贩运到户机加工,从家庭作坊到创办企业,由分散到集聚,由小到大,由弱到强,历经近40年的发展,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和较大的市场影响力。目前,已成为中国东北最大的西装生产基地,大杨集团西装出口数量连续四年全国第一。经过不断的发展,目前全市服装企业生产设备的水平已得到较大提高,先进的生产流水线已得到广泛应用。可承担高档次产品的生产加工。我市的服装企业在经过以对外加工为主的初级发展阶段后,已经逐步认识到了品牌对企业发展壮大的重要性,市政府也加大了对企业争创名牌的奖励力度,进一步提高了企业争创名牌的积极性,并取得了较好的成果,品牌效应直接拉动了企业的产销量。

花园口新材料产业集群不断出“新”

花园口新材料产业集群的特点就是不断出“新”,未来各种新材料将在此诞生。

据统计,2012年集群实现销售收入104亿元,同比增长44.3%;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166亿元,同比增长77.4%。2013年前5个月,实现销售收入60亿元,同比增长6.2%。固定资产投资累计44亿元,同比增长14.1%。集群以融德特种材料、博融新材料、丽昌新材料、锦冠新材料等企业为核心,以航空航天动力合金材料项目、全钒液流蓄能电池电解质材料项目、锂离子电池材料项目、建筑新材料项目为依托,重点发展航空航天、高性能金属、碳纤维、新能源、节能环保、建筑等新材料领域。航空航天动力合金、高纯矾系列产品、电池材料等方面技术水平国际领先,新材料产业集聚态势良好,高水平、有特色的国家新材料产业基地初具规模。今后,集群将坚持三大发展方向,即坚持高端发展、以现代绿色发展、和协调发展,大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大社会事业投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推进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

大连湾临海装备制造产业集群面朝大海

海洋,是大连的天然禀赋,大连湾临海装备制造产业集群确立的面朝大海的发展思路,将迎来春暖花开的美景。

大连湾临海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占地面积15平方公里,海岸线长24.4公里,其中工业岸线18公里,水深5-10米,拥有码头9座,深水泊位27个。主要发展船舶与海洋工程设备、核电设备、石化通用设备等重大装备制造类产业,现进驻企业322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07家,2012年实现销售收入453亿元。今后,该集群将巩固以石化装备制造、核电设备制造、船舶与海洋工程设备制造为代表的重大成套装备制造业的现有优势,提高产业科技含量和产品附加值,使优势主导产业成为产业集群的重要支撑。在产业规模方面,到2015年预计实现销售收入超过600亿元,超百亿企业3家、超20亿企业5家;在技术研发方面,预计到2015年产业集群内国家级研发机构达到3家,省市级企业技术中心5家,培育形成10个以上具有竞争力的自主品牌和名牌产品。

我市的19个产业集群,每一个都底蕴深厚,身怀绝技,成为当地乃至整个大连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力量。2012年,全市省级重点产业集群合计实现销售收入6174亿元,同比增长22.3%,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销售收入的比重达到64%。在此,我们选择其中的几个,介绍给广大读者。

可行性研究报告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咨询·服务

相关阅读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