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渝北基本形成产业集群 4年后产值破5千亿

重庆渝北区,在短短几年内,从经济垫底农业大县,跃居成为全市工业总产值居首的工业大区。“未来5年,我们将打造完成金山‘硅谷’。”渝北区回兴台商工业园,重庆金山科技开阔明亮的展示厅内,该公司副总经理、工学博士宫兆涛指着墙上挂着的战略规划图说。他口中的“硅谷”,是指“微电机系统(MEMS)技术产业园”,到2017年将实现100个高科技项目落地,填补国内微电机系统产业空白。

无独有偶,同在台商工业园的深渝北斗汽车电子有限公司也将于10月发射其第16颗卫星,这意味着,其随之推出的导航系统,将实现亚太地区信号全覆盖。

渝北,这个曾经的农业大县,2011年完成工业总产值1600亿元,从全市第7位跃居第一。昔日“江老幺”成为全市首个工业千亿级大区后,又将如何突破瓶颈,进一步做大蛋糕?

现状:工业亮“重庆绝活”

“今年渝北工业总产值有望突破2000亿元。”渝北区经信委主任尹华伟表示,从1~8月的数据来看,全区工业总产值已实现1200亿元。他表示,今年渝北工业总产值有望较去年增加25%。而2011年,渝北完成工业总产值已达1600亿元,是2006年的4.5倍,从全市第7位跃居第一。

“经过多年的培育和发展,区内产业集群已经基本形成。汽车、摩托车、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电线电缆、食品饮料等已成为支柱产业。”尹华伟说。

前瞻网记者了解到,作为全市首个千亿级工业大区,渝北区已拥有多项领先科技技术,从长安新能源汽车、到金山科技内窥镜,从再升科技纳米芯材到星河科技隧道LED灯,都处于国际领先水平,被称为“重庆绝活”。

目标:4年后产值破5000亿

“根据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2015年全市工业总产值要达到3万亿。渝北作为重庆工业大区,要占全市总量的15%以上才算不负众望。”在渝北区新型工业化大会上,渝北区委副书记、区长黄玉林曾这样表示。

根据这一要求,渝北区制定了“3个五”目标任务,即到2016年,工业总产值突破5000亿元,区属板块超过50%,规模以上企业达到500家。

黄玉林说,目前,渝北区规模以上企业接近300家,同时还有1万余户小微企业。未来4年,区内将入驻发展一批知名企业集团,陆续建成投用一批产业项目,一批中小企业也将不断壮大“入规”,预计可新增规模以上企业200余家。

渝北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突破200亿

“2011年,渝北工业总量只有1600亿,还有3400亿元的差距,目标任务如何才能实现?”渝北区区长黄玉林表示,渝北目前还有产业结构不尽合理、企业创新研发能力较薄弱、工业发展支撑政策不够完善等不足,区内需认清问题,推动渝北工业再跨越。“我们将加大转型升级力度,支持企业自主创新,发挥支撑、带动作用,同时拓展发展空间。”黄玉林说。

“渝北区目前在新能源新材料、重大装备等新兴产业方面已形成较好基础,下一步要依托龙头科技企业加速形成新兴产业集群。”渝北区经信委主任尹华伟表示,区内将力争到2016年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突破200亿。

调结构

渝北将建微电机系统“硅谷”

在加大转型升级力度,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方针下,金山科技、再升科技新材料等一批企业成为渝北区重点培育的龙头企业。

“金山科技的内窥镜已在全球领先,但不能止步于此。对于其筹建的‘金山硅谷’,区内给予大力支持。”尹华伟说,渝北区将划出2平方公里的地块,并提供优惠政策,扶持金山科技完成MEMS技术产业园的规划、设计、建设与运营。

据前瞻网记者了解,2004年,金山科技的内窥镜胶囊开始临床应用,成为国内首例,在国际上也仅有以色列拥有该技术。随着内窥镜胶囊在全球62个国家和地区的广泛使用,金山科技开始把目光放得更远。

“我们将打造MEMS高科技产业集群,也就是‘金山硅谷’。而一年以前,我们的提法还是MEMS医疗技术。”宫兆涛解释说,两者的不同,在于前者的应用范围将更为广泛。“微量级的技术将不再局限于内窥镜等医疗设备,还将应用到其他高科技产品。”宫兆涛打了一个比方,微米量级的飞机可以放到手机上,相机只相当于胶囊大小。

“硅谷建成后,将把MEMS在各行业的应用研发进行产业化。”尹华伟说,未来5年,“金山硅谷”内将逐步引进数十个高科技公司,自主研发MEMS技术产品,这将填补国内产业空白。“但是,要实现国外项目入渝,还需要相关的配套政策。”

扶创新

“重庆造”导航将实现全球覆盖

距离金山科技几公里之遥的深渝北斗汽车电子有限公司,也有一番蓝图。谈到公司发展,深渝北斗董事长尹德馨显得兴致勃勃。

“我们现在所站的这栋楼,明年就要推倒重建,以后你们见到的将是全新的北斗园区。”尹德馨说。在她的背后,挂着北斗园区的效果图,2年后,这里将是5.4万平方米的总部大楼和众多厂房,成为工业楼宇,为深渝北斗及所有相关产业服务。

“现在我们已经布了15颗卫星,10月份就将布第16颗,到时候深渝北斗的导航系统可以实现亚太地区全覆盖。”尹德馨介绍,深渝北斗计划到2020年,共布上32颗卫星,实现全球覆盖,“未来的车载导航系统将是比GPS更加科学和智能的“重庆版”,5到10年内,我们就有望取代GPS的地位。”尹德馨信心十足。

尹德馨说,深渝北斗即将推出的一款延伸产品将是户外导航,在全国尚无同类产品。这个巴掌大的导航可寻找周边酒店、测距,还可以发送短信。“等第16颗星布上后,我们就将推广这款产品。”尹德馨说。

对于深渝北斗这样具有创新能力的企业,渝北区制定了《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扶持政策暂行办法》,加大了企业技术改造及改革创新支持力度。“对企业技改、改制上市、科技创新、标准建设以及发明专利等予以重奖,最高可达200万元奖励。”尹华伟说。

拓空间

工业园区“二次创业”升级发展

工业发展要有空间,但渝北区的土地资源有限,如何解决?“坚持两手抓,挖掘利用存量空间,同时拓展发展空间。”尹华伟说。

前瞻网获悉,按照规划,园区拓展区建设将主要集中在三大板块:空港工业园拓展区,2013年完成一期4.5平方公里征地拆迁和基础配套,2016年完成一期开发建设;台商工业园石坪组团,2013年完成一期4.48平方公里征地拆迁和基础配套,2016年全面完成开发建设;争取设立洛碛移民生态工业园,到2014年形成可供招商的硬件环境。

尽管在5年内,渝北有望新拓展工业园区面积10平方公里以上,但是对于有限的土地资源来说,在现有存量空间上提质增量,显得更为紧迫而重要。

于是,渝北在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中,希望通过园区的“二次创业”和升级发展,确保有限的土地资源得到最大化利用,不断提高土地的投入产出强度。

据前瞻网了解,面对目前的用地紧张,空港园区正从“以地招商”变为“以房兴业”,通过标准厂房的建设来“筑巢引凤”,既实现集约化发展,又深入推进资产经营。台商工业园则拟建总部大楼,重点吸引跨国公司和国内大企业集团区域总部、大型民营企业总部等入驻。同时充分挖掘存量土地资源,比如支持玮兰床垫与国际知名品牌宜家合作,建设环保高端家具生产基地。

按照工业园区“深度挖潜”的要求,渝北区将力争有效整合利用存量土地1000亩以上,新增标准厂房500万平方米以上,全面拓展工业园发展规模,推进工业园区更好更快发展。

可行性研究报告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咨询·服务

相关阅读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