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摩托罗拉关闭 世界软件名城何去何从?
南京软件名城规划图
一边是摩托罗拉面临彻底关闭以及500多员工集体失业的惨淡事实,一边是打造世界软件名城的雄心壮志,江苏南京如何在继续向前走?
据前瞻网记者了解,在摩托罗拉高层与其南京软件研发中心的员工谈判一再搁浅、裁员进展陷入尴尬之际,南京市200多名领导干部于8月31日至9月2日前往苏州召开了“全市进一步扩大开放加快城市国际化进程工作会议”。
引起外界瞩目的是,南京在会上出台了加快推进城市国际化行动纲要(2012-2015年),首次提出将打造区域性国际化城市,明确至2020年,打造世界软件名城、科教名城、历史文化名城和体育名城,建成现代化国际性人文绿都,以此推动南京跻身区域性国际城市行列。这是江苏省委常委、南京市委书记杨卫泽主政南京一年半后,南京开放型经济面临严峻考验之际,对城市发展的新破题。根据规划,南京拟投千亿资金启动开发以高铁南站为核心的南部新城;投资超千亿元至2015年前再建成8条地铁线;力促将总投资780亿元的40个项目首次对民资开放……
尽管这个目标纲要是否显得“冒进”仍不得知,但南京显然已迈出新的转型升级之路。用前任南京市长,江苏省委常委、苏州市委书记蒋宏坤在受邀为南京代表作讲座时提出的观点来说,“国际化是城市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
南京市社科院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丰志勇认为,就江苏省内而言,作为省会的南京显然最具备打造“国际城市”的条件,在对未来目标制定时“起点高”无可厚非。不过也有学者担心“南京缺乏国际城市的要素”。
摩托罗拉南京软件研发中心(下文简称南摩)的小孙最近觉得有点莫名的讽刺。
一方面,摩托罗拉全球裁员风波让与他同在南摩的500多名研发人员面临失业;另一方面,他们所在的这个城市,曾于2010年捧回首个中国“软件名城”桂冠的南京,提出要打造世界软件名城。“是意味着机遇更多么?可谁知道哪天会不会又突然宣布关闭。”小孙有点惆怅,不知该不该留在南京找工作,还是选择去北京或者上海。
尽管南京曾是中国首个“国家软件名城”,而且此次“国际化城市”战略中也提出要打造为世界软件名城,但摩托罗拉显然没有给南京“面子”。此前,摩托罗拉中国区,除北京总部外,员工最多的便是南摩,目前拥有约560名员工。现在,这个成立于1997年的研发中心将彻底关闭,除少数可以调往北京或海外城市工作外,南摩有500多名员工将集体失业。
警示
摩托罗拉南京关门 能否留住企业人才?
“打造软件的世界,做走向世界的软件。”这是南京打造软件名城的口号。
据前瞻网了解,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已被南京视为全市第一大主导产业和第一大支柱产业。2010年9月,国家工信部将首个“国家软件名城”称号授予南京。2011年,该市软件业务收入达1520亿元,同比增长50%,增幅继续保持高位。目前,该市软件企业超过2200家,涉软从业人员超过25万人。截至2011年底,已有26家世界500强软件企业和27家中国软件百强企业落户南京。
根据规划,未来5到10年,该市将围绕中国(南京)软件谷为核心、南京软件园和江苏软件园为两翼、规划面积约100平方公里区域打造“一谷两园”软件产业集聚区,提升软件名城建设水平;力争到2015年全市软件和信息服务超百亿企业10家,产值达到4000亿元,实现5年翻两番,涉软人员达到100万;到2020年,超百亿企业达30家,产值超过10000亿元,全面建成“一谷两园”,跨入世界软件名城行列。
与地方政府的满腔热情相比,南京能否留住知名企业仍让不少求职者心存疑虑。“我们班大部分人还是会选择去上海,成为传说中的‘张江男’。”南京大学软件学院2010届硕士毕业生小陈表示。
“我们当然希望南京能够成为一个国际化大都市,在吸引国际资源配置上有竞争优势。”但在已经落户南京的小孙等人眼里,规划中的“国际化”与现实是两回事,南摩目前所处的境地便是一个警示。9月11日,南摩已有3名员工签署离职协议;部分员工已开始面试其他公司工作。
转型
首提“三步走”国际化 8年后建成四大名城
前瞻网了解到,受国际经济金融危机的蔓延影响,国内经济趋势性下滑压力加大,南京的开放型经济运行正经受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作为省会城市的南京,去年外贸进出口额只有苏州的1/6,外资企业数也约为苏州的1/6,总部企业数仅为苏州的一半。曾先后任过苏州市长、无锡市委书记的南京市委书记杨卫泽对苏南这片外向型经济竞争激烈的城市板块尤为了解,对南京与苏州的差距更是毫不避讳。
8月底9月初,杨卫泽主政南京一年半后,把全市200多名领导干部拉到苏州召开了对外工作会议。这是时隔5年半之后,该市再一次召开类似会议,而且是选择在外市召开,这在南京历史上颇为罕见。
在苏州会议上,《南京市加快推进城市国际化行动纲要(2012-2015)》正式下发,首次提出南京将建设“区域性国际化城市”。据了解,南京此次重点“取经”的苏州,主要通过外商投资、扩大出口,以外向型经济发展带动国际化。南京则结合自身,明确了城市国际化的“南京特色”。
该纲要将该市今后几年内的国际化分为三个阶段:到2014年,以办成精彩圆满的青奥会为标志,实现南京国际化水平的显著跃升;到2015年,以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为标志,实现人均GDP等重要指标达到世界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全市年实际利用外资超过70亿美元,培育本土国际知名跨国公司3家以上;到2020年,以打造世界软件名城、科教名城、历史文化名城和体育名城,建成现代化国际性人文绿都为标志,初步形成较为完善的国际化城市功能架构,推动南京跻身区域性国际城市行列。
口号
不能和本级城市比 要比就和京沪比
其实在2007年2月,南京就提出了全力扩大对外交往交流,全面加快经济国际化进程。而在苏州这次会议上,南京明确提出,在当前的全球环境和时代背景下,南京国际化进程要从以“经济国际化”为引领,向以“城市国际化”为统领转型升级。
纲要提出,南京国际化的功能架构除包括此前提出的经济国际化外,还应有国际化创新、国际化商务、国际化文化、国际化人居功能。为了形成该架构,该市将在城市基础设施硬件、城市软环境、社区、医疗卫生、城市形象等领域重点发力。
南京发展应该和哪些城市比较,这是近期杨卫泽在多次会议上屡屡提及的话题。“我反感有的部门喜欢和国内同类城市比较,结果没比出精气神,而是比出了沾沾自喜和低水平。”杨卫泽提出,南京不能再满足于和副省级城市、省会城市比,这是一种“官本位思想”;要和像波士顿这样的国际同类城市比,在国内要比就和北京、上海这样的城市比,任何领域都要敢于向国际先进城市“叫板”。
尴尬
GDP遭“左右夹击” 已被武汉成都赶超
即便是不愿跟同类城市比较,但改革开放以来,南京GDP总量排名仍透露出了一丝尴尬。前瞻网获悉,上世纪70年代末,南京GDP总量仍是江苏省内第一,但在全国排名已跌出前十;到1981年,苏州GDP总量已超过南京;1985年,南京被无锡赶超,从此在江苏省内只能位列第三。至2011年,苏州、无锡GDP排名已位列全国前十,且全国GDP排名前15强中,除了苏、锡两个地级市外,其余均为直辖市和副省级城市。其中,苏州已跻身万亿元俱乐部,紧随北上广津,正在与深圳一较高下;但南京依旧徘徊在15名左右,GDP总量只有约6140亿元,仅为苏州的近六成。
先后曾在苏、锡、宁任过一二把手的杨卫泽在会上提出,在打造国际化城市的进程中,希望在“十二五”结束时,南京的“第二个率先”(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要和苏州、无锡并驾齐驱。
一位不愿具名的学者表示,这表明南京已不甘于在省内一直位列第三,输于沪宁城市带上东部的两个城市,而是要加入第一阵营;另一个让南京颇有危机感的是,2010年起,GDP排名已被同为省会城市的武汉、成都赶超。南京必须试图从“左右夹击”中“突围”而出。
“这也是南京要把目标定为国际城市的原因之一。”该学者分析,南京此次提出“区域性国际化城市”的概念,意在“起点高”,“不提就落后了”。给南京一丝安慰的是,有数据显示2012年上半年,南京GDP总量约3390亿元,排名比去年年底前移了三位。
扩城
都市区扩容近1.5倍 投千亿开发南部新城
南京市政府专家智囊团成员丰志勇分析,南京拥有苏州和无锡所不具备的基础设施,拥有长江深水岸线、港口以及空港,多条高铁穿境而过,在交通区位上有着苏、锡无法比拟的优势,同时在皖江城市带等泛长三角地区发展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合肥又扩大“版图”的情况下,南京确实可以定位为一个“承东接西”的中心城市,“在江苏境内,只有南京适合也具备条件扮演这个角色”。
“尽管GDP暂时落后于苏州无锡,但在江苏省内,南京仍是最有可能实现‘国际化’的城市。”丰志勇认为,定位“起点高”无可厚非。但上述不愿具名的学者表示,“从目前来看,真正能实现国际化城市的,国内只有北京、上海、广州三市。很简单,你看南京具备哪些国际要素?街头有多少外国人?吸引或者融合多少国际文化?”
南京市总面积6582平方公里,根据该市城市总体规划,过去近十年,该市将主城南部边界调整至新秦淮河。2001年提出都市发展区面积2947平方公里。而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则提出构建中心城—新城—新市镇三级城镇空间体系,中心城除主城区外,还包括东山、仙林、江北三个副城,都市区范围大致以新街口为核心、半径约40公里,总面积约4388平方公里。其中,以高铁南站为核心的南部新城,该市就将投入千亿资金启动开发,吸引中国(南京)软件谷、大型综合医院、品牌楼盘、学校、国际小区等入驻。
在确定新的都市区版图的同时,该市正在以举办2014年青奥会为契机,大举完善城建设施。除现有的地铁1号线、1号线南延线、2号线及东延线外,该市还明确至2015年前再建成8条地铁线,贯通三大副城与市中心,运营总里程超过300公里。仅此一项预计总投资将超千亿元。
融资
力促780亿元项目 首次对民资开放
在扩大都市圈版图之际,面对庞大的开发资金压力,该市领导开始期盼民资进入重大项目、市政工程。据前瞻网了解,为了吸引民资加入,该市市长季建业甚至在前不久的民企对接会上,将自己的手机号码向在场民营企业家公开,声明如遇投资障碍可直接找他。
8月初,在该市举行的上半年重大项目推进会上,季建业指出,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增大,亟须各类投资稳增长,正是激活民资的动力期,但有关园区和城建平台并未提供具体的投资细则,没有出具回报模式,民资表面看得见,实际上进不去。会上,季建业尖锐批评有关单位工作不到位,报上来的项目全是“小鱼小虾”。
“市政府早有要求,向民资开放重大产业项目、城建项目和环境项目,南京十大城市功能板块投资很大,可你们排出来的,就是几条小路,大多采取BT(建设-移交),人家怎么赚钱?积极性从何而来?”季建业在此次会上给了各部门10天时间,要求各城建功能板块都要排出一批货真价实的项目吸引民资,各园区、板块也需报出具体详细的投资条件、商业模式和土地价格。
在季建业的严令督促下,该市日前传出已有总投资780亿元的40个项目首次对民资开放,涉及“基础设施”、“城市综合体”、“老城改造和开发建设”、“市国企增资扩股”等六大类,其中多数属于“政府项目”。如投资22亿元的燕子矶新城项目,从配套开发到危旧房改造等均开放投资。
挑战
“同城化”或“边缘化” 竞争力提升空间大
著名经济学家、南京大学党委书记洪银兴在题为《南京城市国际化战略》的报告中指出,南京在打造国际化城市中,有战略地位和城市区位上的优势;同时,南京要成为国际化城市和中心城市,也必须有广阔的发展腹地,因此“南京都市圈的打造和宁镇扬一体化显得很关键”。
早在沪宁高铁开通之际,洪银兴就提出,南京应该思考如何“留住企业”。随着宁杭高铁即将开通,长三角1小时都市圈将真正成型。洪银兴认为,城市群之间形成的紧密连接实际上是把“双刃剑”,如南京与上海“同城化”了,上海的辐射能力有所加强,但南京以及周围地区的资源也有可能更多地流入上海,南京要高度警惕自己的中心地位被“边缘化”。
上述不愿具名学者分析,就南京本身的城市化发展而言,东山、仙林副城与主城区的互动将有所加强,“地铁开通后,人员往来将更为便捷,但物流上的制约依旧无法解决。”该学者认为,仅此一项南京市都难以协调,要想打造国际大都市在实际操作中或将面临一定的挑战,“尽管愿景很好,但南京一定时间内还是无法跟纽约、巴黎、东京等城市相比,在参与国际分工的竞争力上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而摩托罗拉在全球的重新洗牌布局,显然揭开了南京“美丽梦想”背后残酷的一幕,未来的南京,该何去何从,仍待深思。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咨询·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