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角兽融资冰火两重天:从撒网式投资到谨慎出手
(图片来源:摄图网)
作者|何珊珊 来源|时代周报(ID:timeweekly)
2023年6月凌晨5点的北京,天光乍破,空气微凉。达康资本总裁马钰选择起床先跑步5公里以保持良好精力。这天下午,他约了10个项目的负责人轮流见面,这种高密度涉及投资决定的对话大约半小时完成一个。
其中,马钰遇到了一个感兴趣的项目,当即约了对方晚上详谈。最终,两人从晚上8点,畅谈到凌晨3点,马钰决定参投。
大约两周后,经过各类手续,创始人公司投资到账一千五百万元。
这种节奏对于马钰是常态,但出手投资却不是常态。每个月马钰需要过目的经过助理筛选后的项目方案大约在60~80个,今年至少已看过500个以上,出手投资的却屈指可数。
1500万元的投资可能在几小时内便决定,但对于排队等待资金的公司来说,获得投资仍然需要经过万里挑一,这既需要努力,也需要等待时机。
自2023年开年,人工智能、AI大模型、自动驾驶等前沿科技相关的字眼几乎牢牢占据资本的眼球。在大模型领域,腾讯、百度、阿里等大厂风投部纷纷出手,有清华系背景的公司几乎占据半壁江山。
最快的一次,一家人工智能公司成立不到3个月就获得了来自百度背景的投资。
有的科技公司并没有那么幸运。
马钰近期锚定的一家边缘赛道科技公司,几乎要等到年底才能最终确认首轮投资者的名单,而这家公司已经在该赛道探索了一年半,以证明商业模式可形成闭环并且盈利具有成长空间。这家公司的主营业务是科技环保,从通俗意义上来说——废品回收。
据马钰透露,这家公司有望获得来自京东、百度等大厂的投资,只是目前投资金额等细节尚在沟通中。
“投资,就是投人。”马钰对这家公司却抱有强烈的信心,他表明自己的投资观点与大多数投资人一致。
从投资人的角度看,达风资本的投资总监杨拓表示:“今年整体机遇较少,风险较多,一些独角兽出现各种问题,某些互联网大厂用试AB选项的方式也试不出来新的产品,这证明其实市场新的机会已经非常少了。一些头部科技企业,比如芯片细分领域的龙头也面临IPO暂停;自动驾驶类前期估值较高但盈利较差,后续融资会比较难;锂电产业链现阶段产能过剩,很多明星企业甚至火热赛道公司融资都很困难。”
无论如何,对于企业而言,资金获取的厮杀已日渐白热化。
一
AI投资热潮
AI大模型风潮毫无疑问已席卷全球。
今年8月,资深风险投资财务顾问杨娜(化名)对时代周报记者谈到科技投资界状态时,称一名投资人朋友需要每天花大量时间看论文,研究大模型,甚至自己敲代码加深理解。“足够热,且足够卷。AI大模型迭代快壁垒高,每天都有新信息要理解,大家都很焦虑。”杨娜表示。
但AI大模型的盈利前景尚处在大雾弥漫阶段。
即使是人工智能技术的前沿者Meta,也在承受人工智能盈利前景不明确的困扰。扎克伯格在今年8月的电话会中亲口承认:“目前还不太清楚人工智能将如何转化成有意义的收入来源”。
从应用落地层面来看,杨娜认为,目前发布的100多个大模型,从界面设计到用户体验,没有破圈的存在。
有业内人士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现在大模型90%都是鱼目混杂,今年百度等各大厂才公开入局,其他小厂怎么可能那么快?很多都是AI1.0 时代的公司套壳复出。”
国外方面,今年Meta表示到2023年,人工智能相关总支出费用将达到880亿至910亿美元;微软则预计2023年整个财年都会继续增加资本投入人工智能研发,支出将达到450~600亿美元。
在国内,大厂投资数量大幅下滑的今年,人工智能却是大厂投资布局的重中之重。一家名为生数科技的人工智能公司同时拿到百度与阿里的投资,据IT桔子数据显示,仅天使轮融资就接近亿元人民币。
以阿里系为例,其对外投资数量从2021年上半年的65起下降至今年上半年的15起,但据时代周报记者统计,2023年1月至9月,阿里对外投资的人工智能相关公司有3家,占据总投资数量的五分之一。此外,百度3家,腾讯4家。
从二级市场来看,上半年A股AI板块大涨,超30只股票涨100%以上。
但对于众多风投而言,迷茫与焦虑共存。一边担心投错,一边害怕投晚无法“上车”,考虑到第一轮的投资基本结束,后续想再抢占市场将变得十分艰难。
某资深风投财务顾问曾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当前项目投融资更多是“熟人间投融资,高层对高层。”
多名投资人的共识是,围绕AI大模型的首轮竞争与投资已然结束,只有解决商业化落地,才能缓解后续投融资难。在通用大模型领域,创业公司的技术、资金、数据支持无法与大厂竞争。
一名资深投资人表示,“当前很难有合适项目出手,在风口上的项目估值过高,当前标的体量过于庞大。”
杨拓认同估值问题,他告诉时代周报记者,从投资人角度来看,当前大多数独角兽估值过高。
当前看来,人工智能并不缺钱。大厂抢占,风头跃跃欲试,即使暂时无法盈利,也难挡资金疯狂涌入。与此同时,同为科技赛道的公司可能还在为融资绞尽脑汁。
AI大模型之外,投资人的视线会投向何处?
二
资本更冷静
对于无法下手大模型的投资人来说,有部分人原本就不在科技赛道。因此,与其紧盯大模型,不如寻找其他赛道。
投资人何东今年离开工作多年的北京,到杭州尝试web3.0方向的探索。
他告诉时代周报记者,他身边所有美元基金的朋友,基本都处于半休息状态,比较头部的美元基金机构,原本做研究、投后的人,现在在线上或线下自己开门店做生意的人,今年比比皆是。
“一个朋友不久前去东南亚调研了一圈,找投资项目,但完全没有能下手的。现在他回国内去西安开了一家汉服店。这些清北、海外留学背景的人,从搞风投变成回归线下实体经济的状态,只是为了给自己找点事做。”何东说道。
今年最忙的时候,有一周杨拓连续出差,7天跑了4座城市,做了5种类型的工作,包括被投考察、配合募集资金、项目投后等。但这并没有消除他的迷茫。
提到对今年的状态,杨拓表示:“无论从投资端还是募资端,作为一级市场投资人,我觉得大家都会比较迷茫。”
他表示,投资端看新机会,但今年新机会太少。募资端角度,目前主要有钱的机构是险资和政府。险资有些二级配重比较大,股票市场下跌会导致偿付能力触发红线,出资能力和意愿都在降低。
另一边,一些独角兽公司却对资金无比渴望。
马钰预备下手的废品回收科技公司,据其董事长向时代周报记者介绍,公司在产业标准化建立上已尝试一年半,到年底即将满18个月,预计明年才可正式公开亮相。这个过程中他在一线干了8个多月,每个回购环节都需要自己确认。
尽管在他和投资人看来,该领域发展潜力巨大,这家公司仍在与各家资本机构积极沟通,预计到年底才有望明确资金消息。
今年还有一些科技独角兽公司在上市之路上折戟。
据深沪两大交易所披露信息统计,截至10月,今年科创板终止IPO的公司多达200家以上。据一名投资人介绍,今年即便在风口的自动驾驶领域也很难融资。
但投资人并非没有看好的行业。
有接近20年投资经验的马钰相对看好医疗大健康以及养老,有8年投资经验的杨拓和有7年投资经验的何东都看好新能源。
杨拓关注的新能源方面,包含高端制造、半导体、新材料等科技领域。据他介绍,今年初达风资本初投了一家新创业的半导体公司,偏军工口。还有一家气凝胶企业,原材料简单成本低、供给充足,作为基础材料,未来具有大规模应用的基础。
杨拓表示:“目前看,未来几年能连续增长的清晰赛道并不多,新能源虽然很卷,但也算一个。现在产业链上企业面临的困难,大多只是阶段性的,主要源于整个供应链上产能和需求的不匹配。未来随着终端需求增长,部分尾部企业会被出清,好的企业产能利用率和经营情况必然也会好转。”
对于今年的投资趋势,在何东看来,已经出现分化。
何东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今年上半年,过去在美元基金中关注消费方向的人,开始向科技方向转,一些机构已经感受到市场的变化,部分公司已经招募了AI领域的人来充当内部的投资经理角色。
他表示,还有很多人紧盯国家政策,会对一些重点项目落地进行关注,比如电池、储能,都围绕新能源汽车产业链。
“原来可以撒芝麻,撒一片总有几家能出来,现在大家基本上要看准才下手,更谨慎。”杨拓则认为,大层面来看,产业方向都往制造业转型,现在没有那么多的热钱去追逐短期难落地的新技术孵化。
“即使一个月都没有适合的项目,我也不会浪费时间精力去撒网。”马钰认为,资本也在发展进步,会变得更成熟更踏实。
(文中何东为化名)
编者按: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时代周报(ID:timeweekly),作者:何珊珊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咨询·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