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点让马斯克完蛋的“产能地狱”,轮到余承东了

字母榜

1

图源:摄图网

作者|赵晋杰 来源|字母榜(ID:wujicaijing)

被激增订单刺激得喊出“起死回生”的余承东,距离带领问界真正起死回生,其实还差着一个交付的距离。

字母榜获悉,自从9月12日上市以来,截至10月底,问界新M7累计大定已达8万辆。对比2022年全年7.5万辆的汽车销售数据,这意味着,问界新M7一个多月的表现,已经超越了问界去年整年的销售成绩。

订单的意外爆发,打了问界背后的赛力斯和华为一个措手不及。据36氪PowerOn报道,新M7上市初,问界发给供应链的预期仅为每月8000辆左右,平均到日产量不足300。

一场产能激增计划临时被部署到问界生产线上。根据内部泄露出来的一份“供应链供应能力保证部”文件,问界新M7被要求在10月5日前完成第一阶段的产能升级,日产能预计达到450辆;11月1日前完成第二阶段的产能升级,日产能预计达到750辆。按此计算,余承东需要带领问界逐步达成跨越周产5000辆的门槛。

在电动汽车行业,周产5000辆正在成为衡量一家车企能否规模盈利的重要指标。2017年Model 3启动量产后,特斯拉被疯狂涌入的订单拉进一场“产能地狱”危机之中。在马斯克带领下,特斯拉成为第一家达成周产5000辆的电动车企,并由此开始走上规模盈利道路。

从第三方平台公布的数据来看,进入10月后,问界周产量正在逐步爬升,从10月第一周的1300辆,攀升至当月第四周的3900辆。

但问界产能提升的速度,依然远远无法满足当前累积的订单交付需求。即便按照极限日产能750辆计算,完成8万辆大定订单,至少需要3个月。根据字母榜获悉的一份问界新M7交付日期表,10月16日前大定的用户,提车等待周期为4-6周;10月17日-11月30日支付大定的用户,则要等待8-10周。这意味着,现在下定一辆新M7,用户需要等到2024年1月中旬才有望提车。

相比五年前马斯克遭遇的产能地狱,面对当下问界订单供不应求的局面,余承东需要直面的挑战只多不少。

A

马斯克为一众电动车企蹚出了一条可供借鉴的产能提升路径,归结起来就是三板斧——调兵遣将、优化生产流程、扩充产能。

马斯克将自己最喜欢的“硬核”概念引入汽车领域,在解决Model S产能爬坡中,马斯克特意告诉全体员工,“请大家做好准备,迎接超高的工作强度,这种强度,你们大多数人此前从未承受过。心理素质不够强大的人是没法颠覆一个行业的。”

到了2017年7月Model 3启动量产后,马斯克在定下每周生产5000辆Model 3的激进目标后,自己率先践行“硬核”工作方法,直接住进工厂车间。

当负责电池包生产线的主管告诉马斯克,扩产还需要一年时间后,马斯克立刻把他调走,找来了新的负责人,甚至就连曾被视为特斯拉未来CEO有力竞争者的工程部高级副总裁道格·菲尔德,也在量产地狱时期被马斯克剥夺了职权。

在新M7产能爬坡过程中,余承东同样在问界内部来了场调兵遣将:国庆放假前,华为智选车总裁汪严旻被派往赛力斯,亲自盯守交付;M7老款车型的产品总监也被余承东直接替换掉。

更换新的产线负责人之际,马斯克还开始事无巨细地盯守生产流程,试图解决那些阻碍效率的不必要环节。

2018年的整个春天和初夏时节,马斯克都在弗里蒙特厂房里来回走动,并临时做出各种决定。马斯克自己统计过,情况好的时候,他一天在厂房里能下100道命令。“至少有20%的命令是错的,我们过后又要改正。”马斯克说,“但如果我不做出这些决定,特斯拉就完蛋了。”

这是马斯克一贯倡导的“第一性原理”的具体表现。在马斯克看来,所有人在展开工作之前,首先应质疑每项要求,“唯一要遵守的规则就是物理学定律能推导出来的规则,其他一切都只是建议。”在这些原则指导下,马斯克主动纠正了自己在过度依赖自动化方面的错误。

余承东也在想方设法优化新M7的产品表现。据36氪PowerOn报道,收到亲朋好友的产品反馈后,余承东都会让产品部和质量部去仔细梳理,“哪些地方不行,马上改进,谁执行不到位就干掉谁。”

但仅仅靠调兵遣将和流程优化并不足以完成周产5000辆的激进目标。到2018年5月下旬,Model 3周产能达到3500辆,距离马斯克向华尔街承诺的6月底产量达到每周5000辆,只剩下不到一个半月时间。

更糟糕的是,当时,特斯拉弗里蒙特两条装配线已经满负荷运行,且至少在一年内,特斯拉都不可能再建一个工厂,甚至都拿不到开工许可证。

马斯克找到了一条使用非常规思维手段破局的办法。2018年5月22日,在弗里蒙特工厂的一次会议上,马斯克对手下说道,“去办一个许可证,然后咱们搭一个巨大的帐篷出来,以后我们再补交罚款。”

两周后,特斯拉搭起了一个长1 000英尺、宽150英尺的大帐篷,足够容纳一条临时的装配线。2018年7月1日凌晨1点53分,一辆挡风玻璃上挂着“第5 000辆车”纸质横幅的黑色Model 3顺利下线。

扩充产能的招数也被余承东尽数用在了问界新M7上。国庆期间,负责生产新M7的赛力斯二厂便开启紧急招工,并将生产线从原来的单班制转为白班加晚班双班生产。国庆假期结束后,余承东对外表示,为了追赶产能,将对整个产业链和供应链追加投资10个亿,并新招2万工人。

B

无法顺利解决产能问题所带来的交付延迟后果,同样有车企为余承东和问界做了前车之鉴。

2021年12月蔚来发布电动轿跑ET5时,汹涌而来的订单,一度让蔚来APP瘫痪了长达10分钟,李斌对外称“这是蔚来有史以来发布会后订单量最高的车型”,其火爆场面与当下卖爆的问界新M7相比毫不逊色。

但蔚来ET5上市时的风光,并未延续多久。叫好又叫座的蔚来ET5,卡在了交付环节。直到2022年9月底,蔚来ET5才开始交付,此时距离新车上市已经过去近一年时间。有一线销售对外表示,“去年10月的订单,交付能排到次年4月,相当于等半年。”

到2023年,解决产能爬坡问题的蔚来ET5,却早已错过了热销时机,在库存积压之下,蔚来不得不通过连番补贴降价的方式,帮助ET5清库。

李斌在蔚来成立八周年的内部活动上反思道,“商业上最大的成本不是钱,是机会成本。”

同样因为交付难而错失机会的还有小鹏。2022年小鹏G9上市时,何小鹏一度希望G9能超过奥迪Q5,月销破万。但一年过去,小鹏G9的累计总销量还不足万辆。

在今年9月份2024款小鹏G9重新上市发布会上,何小鹏总结了G9上市时遇到的七大问题,其中之一便是交付,“交付不及时,退单严重。”

如果解决不好产能爬坡问题,发生在蔚来ET5、小鹏G9身上的交付惨剧,未必不会在问界新M7上重演。

抛开华为品牌的光环加持,问界新M7在产品力上并未展现出断层式的领先,随着后续竞争对手们拿出更有性价比的车型,不排除那些中意新M7的用户转投新的怀抱,如明年即将上市的理想L6,将是理想首款30万元以下车型,其价格区间将与新M7保持一致。

为了尽可能吸引新用户,并维持下定用户的等待耐心,问界一方面不断延长购车权益,在10月7日3.3万元的首批用户购车权益到期之后,10月8日,问界又发起新一轮优惠政策,截至11月30日,新下单用户将可享受最高价值27000元权益。另一方面,问界还推出超期补贴。一旦下单用户未能在规定时间内提车,每超期一天,补偿200元,10000元封顶。

C

留给余承东和问界更大的产能挑战在于,随着车型产品线日益增多,交付压力将变得更大。

即便强如特斯拉,当旗下车型增加到6款后,仍难逃产能地狱危机。

作为特斯拉旗下即将交付的第六款车,2019年8月完成亮相的Cybertruck电动皮卡,几度延期后,终于被定档今年11月30日交付,但曾经Model 3经历的产能地狱,再一次降临到Cybertruck身上。

三季度财报会上,马斯克解释道,“原型很容易,生产很难,实现量产比一开始制作原型要困难1万倍。”并认为特斯拉正在用Cybertruck“自掘坟墓”。

亮相四年来,Cybertruck已经收集到超过100万的订单,但根据马斯克的说法,直到2025年,Cybertruck的年产能才能达到25万辆。在近期接受一档播客采访时,马斯克修正了这一数字,认为2025年只能生产约20万辆Cybertruck。按此计算,完成原有的百万订单,至少需要5年时间,这还不算后续涌入的新订单。

马斯克的痛苦或许很快便会被余承东感同身受。在9月份预告大尺寸SUV问界M9将于12月上市后,据官方介绍,到10月底,问界M9盲订订单已突破15000辆。

为了在解决新M7产能爬坡之余,还能确保M9能够及时交付,赛力斯被爆出洽谈收购北京现代重庆工厂的消息,以用于扩大新M7产能,并应付M9上市后的大量订单。

今年10月,北京现代重庆工厂第三次挂牌转让,最新出售价降低至19.17亿元,较第一次挂牌的36.84亿元降价17.67亿元,较第二次挂牌的25.8亿元降价6.63亿元。这座于2017年8月建成投产的工厂,规划整车年产能30万辆。

“木桶效应”正成为考验当下中国电动车企的竞争新要素。除了在产品、技术上追平竞争对手之外,交付同样不容有失。

参考资料:

《埃隆·马斯克传》中信出版集团

《问界起死回生,华为震慑车圈》36氪

《赛力斯造车,华为“抽查”》汽车像素

《蔚来,周期性危机与自救》 启动PowerOn 

《小鹏“甜蜜的烦恼”:爆款G6难过交付关?》Tech星球

编者按: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字母榜(ID:wujicaijing),作者:赵晋杰 

可行性研究报告
字母榜

本文作者信息

字母榜(科技自媒体)

关注(480962)赞(12)

邀请演讲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咨询·服务

相关阅读

精彩推荐